国际战略联盟的核心问题是品牌竞争,品牌竞争的关键是数据采掘,数据采掘技术又成为品牌竞争和组建国际战略联盟的技术支撑力量。在当今,此乃为一个现代企业必须正视和运作的问题,关系企业的存亡、兴衰、成败。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非常迅速,联盟、品牌和数据采掘构成当前国内外企业竞争情报的新热点。 1.企业竞争情报研究新热点之一:国际战略联盟 国际上目前正在兴起一种兼有竞争与合作功能的新型市场营销组织——国际战略联盟。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两大航空航天制造业公司的结盟,德国、美国、瑞典、加拿大、泰国的有关航空公司联合组成“明星联盟”。这是一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全新模式。此说明,企业发展途径除了不借助外力而独自发展的方式和兼并或收购方式之外,尚有一种最佳方式,那就是建立战略联盟。这种新型的企业联合模式无论在适应环境能力还是在渗透能力方面,均较兼并乃至合资经营方式更胜一筹,这为企业进入新竞争时期提供最新的选择机会。 什么是国际战略联盟?国际战略联盟亦称跨国战略联盟或战略经营联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作性的利益共同体。战略联盟与一般合作意义上的联盟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的战略联盟是指企业在国际竞争对手的实力比较中,具有独特的经营要素上的优势,如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或服务优势,并能运用自身的这些优势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国际战略联盟的目的,旨在增强企业间的长期竞争优势,从企业的基本任务和方向中衍生出经营目标,进而赢得长远的相对优势。国际战略联盟与通常的合营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以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也不是为摆脱企业眼前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一项与企业长期计划相一致的战略活动。 根据战略联盟组织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1)股权性联盟。它形式上更象合资经营,即由加盟方面通过相互购买并持有少量股份,或单方持股,来达到建立起一种长期的相互合作关系。(2)非股性联盟。如技术转让协议和生产许可性协议这类联盟。根据合作参与国的不同发展程度和区域划分,国际战略联盟又可分为二类:(1)互补型联盟。它大多是在西欧、北美和日本这类发达国家的企业之间结成的,他们为了应付全球性的竞争,在设计技术、加工过程和市场营销服务方面进行技术、资金、人员的相互补充与配合。(2)授受型联盟。它的特点是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合作者转让各种技术和操作方法,相对欠发达国家的合作者则向对方开放国内的某一部分市场或支付技术转让、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根据企业寻求外部合作时的不同的战略目标,国际战略联盟又可分为:(1)技术开发联盟。其具体形式有多种,如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达成的技术商业化协议,成立技术合作研究小组,联合制造工程协议等。(2)合作生产联盟。如由各方面集资购买设备以共同从事某项生产。联盟者可根据不同需要,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劳力、制造技术、操作技巧等要素的配合。(3)市场营销与服务联盟。共同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在取得当地政府协助的有利条件下,可比对手更迅速占领市场,形成新市场。(4)多层次合作联盟。从一项业务发展至多项合作。(5)单边与多边联盟。市场营销与服务联盟大多为单边联盟,而技术开发联盟和合作生产联盟则又能是多边的,或者是多国的、多企业参与的多边联盟。 如上所述,企业建立现代国际联盟的作用是极为明显的:它有利于确立新的竞争原则,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更快更好的开发新产品(新的品牌),有利于分摊高昂的开发投资费用,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的共同增长,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正因如此,国际产业界将很可能以其先行优势,把“国际战略联盟”涌入中国市场,并以此作为拓展中国市场的制高点,以求他们在发展竞争情报的抢先权和主动性。也由于建立现代国际战略联盟的本质不是去抢对手的市场,而是与对手共同创造并分享一个更大的市场,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有国际运作经验的沿海地区、发达地带、规模企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应防受制于人,不能处之大意。 2.企业竞争情报研究新热点之二:品牌竞争 从上述可见,参与国际战略联盟,要不是你利用人家的品牌拓展市场,要不是人家利用你的品牌在你的市场上进军。说到底,品牌(及其品牌的技术成分及市场影响力)竞争是国际战略联盟的核心。 品牌分析揭示: ——世界名牌规模非常大。我国1996年评价的60个最有价值品牌中,平均销售规模为25.58亿元,即便是前20位,平均也是50.06亿元,仅是世界名牌平均规模的1/4。一般而言,产业组织规模代表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它是通过产业或产品的集中度来反映的,如某产业最大的几个企业的生产量或要素投入量占整个产业要素指标的比例。集中度越高,品牌竞争力越强。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着格局分散现象,目前还不可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效应。这从一个角度证明,在较短时间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创造的品牌与国际名牌相匹敌是件难事,而根据实际参加国际战略联盟,对发展更具意义。 ——世界名牌产品的出口能力都很强。美国是个汽车大国,而日本的“本田”汽车,有42%的收入却来自美国。有资料表示,发达国家四分之一的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可口可乐”70%的收入来自海外。与此相反,我们国家的有名产品能让外国人知道的却非常少,比较起来“青岛”啤酒,“茅台”酒,“长城”、“方正”、“联想”计算机,“海尔”、“长虹”家用电器等,以出口量而言,与国外名牌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尽管我国的出口总额已跨入世界前10名,每年达150亿美元,但多是初加工品,又多是利用外国牌子或者商标出口的,很难拓展国际市场。1996年品牌出口总额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7%,可见出口产品的企业和品牌极为分散。现在我们对外国品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种名牌产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如“东芝”、“日立”、“三菱”、“重工”等。可见,一个品牌如果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是很难成长和发展的。品牌竞争是国际战略联盟的核心。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界的品牌意识已开始被唤醒了。企业以振兴民族经济为已任,以创立国产名牌为目标,在一些产品领域已出现国产名牌市场分额逐步提高的局面。据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1996年国产空调机市场占有率为93.43%,比增29%;洗衣机达83.15%,比增5.13%;冷柜88.75%,彩电为65.36%。这些需要较大投资规模和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业)是在技术性能迅速提高的情势下得以占领市场的。国产品牌既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同时也能打到国外去。如我们的各类名牌产品,一半以上在国外办理了注册并出品到国外去。“海尔”电器出品到欧洲市场,其冰箱价格还高于欧洲同类产品。 综合起来看,我国大中型企业创名牌已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归纳起来为:(1)转变观念,导向市场。国有企业框框最多,转变观念非常重要。(2)重品牌。市场竞争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同类产品太多了,消费者已学会根据牌子来选择商品。只有牌子响,才可能成功地占领市场。(3)以品牌为龙头,重组资产上规模。我国企业已走上由产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时代。这些经验的累加,将从根本上增强我国企业的品牌竞争从国内走向国际的基础,从而将加速我国企业实施国际战略联盟的进程。 说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一个问题:品牌竞争的情报基本内容是什么?据上述分析,笔者之见是:构成品牌开发的关键技术(性能、结构、技术指标)、技术开发关联度、刚性与柔性技术结构、品牌开发的市场对象及开发周期、投入、利率设计、短中近期的投资风险策略的数据采掘。 3.企业竞争情报研究新热点之三:数据采掘 道理很清楚,在各个竞争领域中,你只要比竞争对手多一点了解,那么,你获胜的机会就会多很多。何况是品牌竞争这样一个集科技、经济问题于一身的领域呢!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与粗放的工业时代相比,真正的区别不在于信息量的增加,而是我们有了处理庞杂信息(信息爆炸)的工具——数据采掘(data mining)。所谓“采掘”,其意思是如同采矿一样,在矿藏中采据出有用的矿石,如金、银、煤、铁等。“数据采掘”指的是在海量般的信息中找出对你有价值的数据,比如你想了解的某一市场数据。 可以说“数据采掘”技术就是电脑以及电脑联网的应用技术。当企业获得大量信息后,它能够帮助企业对这些数据进行人工所难进行的筛选、分析、判断、论证。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数据采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这是企业成功的最基础性工作。 比如说,厂方可以通过“数据采掘”技术对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进行有效的调查,从中发现哪些人喜欢哪些产品以及倾向于用什么样购买方式,进而针对不同的“阶层”采取不同的宣传和销售手段。事实上,“数据采掘”技术已经能应用于技术选择推断以及金融、电信、医疗、旅游、经济管理等各种各样的企业运作中。 我们所处的时代,任何品牌的竞争,几乎都是全球性的,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企业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为消费者设计与制造商品,每一个市场被分解得越来越小。如何为日益细分的市场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这是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这样一个时代,要采出金子越来越困难,而采用强大而高效的“数据采掘”技术显得越发重要。可见信息资源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与物资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构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深圳市召开的国家信息化工作会议顺应潮流,强调今后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必须加快实现电子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共同开发资源。其本质即是强调现代“数据采掘”技术的应用推广。 从企业竞争情报角度看,“数据采掘”重点是抓住与企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开发。换言之,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是企业开发信息资源的重点。如果从分类上分,重点采掘的信息项目是: ·产品产量、质量、品种、产值; ·完成产品产量的需要时间及工艺准备时间; ·产品的价格,现行市场的价格,价格发展的趋势,引起价格变动的原因; ·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消费结构、消费水平、购买力投向等; ·哪些商品畅销,哪些商品滞销,其原因何在; ·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与可供量的关系,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需求量与供销单位或供销商品的预期进货量; 生产设备或原材料的供应量和供应单位、货源渠道情况、供货时间、供货条件、可供货单位、数量及单位条件; ·生产同类产品的不同企业的科学技术状况、经营管理方法、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状况; ·同类企业、同类产品与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对比情况。 上述指的是对公益性信息资源的采掘,而对哪些商业秘密之类的特殊信息资源,如技术信息中的化学配方、工艺流程、技术秘诀、设计图纸以及具有秘密性质的经营管理方法及与此相关的经营信息(如管理方法、产销政策、客户名单、货源情况)等,尽管它的权利人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定的时间里采取了保密措施,保护它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需求者在需要它的时候,应用现代“数据采掘”技术,在与其相关的外围公共信息资源中采掘,再利用某种专用软件设备,仍然可以推断出一部分可供应用的信息来。在当今时代,任何秘密是相对的。 从建立企业集团并走向国际战略联盟这个角度看,我国宏观性工业技术的情报采掘主要应是: ·能在几个行业中通用的技术; ·能帮助某个行业技术发展的技术、装备与方法; ·能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技术与装备; ·能明显节约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的装备与产品; ·能提高交通技术能力的技术与装备; ·能改变传统产业的新兴技术与产品; ·国际上被淘汰的技术、工艺、材料、装备是什么? 等等。 4.结 论 国际战略联盟的悄然兴起,孕育着国际资本经营的重新组合;为这场变革起支撑力量作用的品牌竞争正在你死我活般地撕杀着:“数据采掘”技术的应用催生着极具生命力的新的信息流。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面对着这样一个充满桃战的竞争新态势,生存与发展的依托,不是别的,而是研究和运用竞争情报的热点,让企业站在发展潮流之前头。综上结论:研究竞争情报的新热点,是企业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蒋青云: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与国际营销,《经济管理》,1997,(3) [2] 赵美: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经济安全,《经济管理》,1997,(3) [3] 杜莹芬:外国企业管理的新发展,《科技日报》,1997年2月28日,第8版 [4] 郑敏:传统的科技情报研究与竞争情报研究之比较分析,《中国软科学》,1997,(3) [5] 冯惠芳等:开展竞争情报研究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情报杂志》,1996,(2) [6] 张绍时:企业竞争性项目投资信息模型的建立,《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2) [7] 张佩德:论智力竞争时代的来临与挑战,《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6,(12) 情报学报 许毅,黄菊波,孙钢,杨照南,杨良初,隆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