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大力营造中华品牌           ★★★ 【字体:
大力营造中华品牌

作者:佚名     人气:23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上与国际知名品牌相分庭抗礼,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际名牌、营造中华品牌.本文详细介绍了营造中华品牌的现状和必要性.
  通过95年和96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估,在国内有识之士的千呼万唤声中,红塔山、长虹、海尔、春兰等著名品牌,以其光彩夺目的娇姿立于国人面前。这不但为即将进入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中华牌”力撞世界贸易大门平添了生力军,可庆可贺!当然,惊喜之余也有忧虑,当中华品牌与世界著名品牌碰撞较劲时,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思考。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特征,而品牌以其跨越地理及文化边界的巨大能量,成为加速经济一体化不可多得的“媒体”,是当之无愧的先头部队、主力军。万宝路、可口可乐、奔驰……,走遍世界各地,哪儿能少见它们的身影呢?因而,以优惠政策作导向,致力于培育、扶持、发展名牌,已成为世界不少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战略首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优胜劣汰,积少成多,如今,国外著名品牌已成为主宰全球经济半壁江山的庞大家族,以此而论,全球经济一体化实质就是品牌率先超越国界、种族和文化差异而竞争于国际市场的较量战。不但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早已跨过纯经济的属性,成为国家或民族文化的象征,就像见到波音飞机就想到美国一样,见到雀巢、丰田、大众……就自然想到瑞士、日本、德国。相比之下,不得不承认:从对品牌的认识、发展到评估,与国际上先行者比,我们已经迟了半个多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在世界权威机构评估出的国际著名品牌中,包括96年评估出的364个品牌,至今还未有“中华牌”的一席之地。可见,我国经济要适时乘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班车,就必须加快“中华牌”进入世界著名品牌行列的步伐,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强化名牌战略,使“中华牌”尽快成长,使之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庞大群体中的成员。
  品牌是持之以恒的奋斗和岁月洗礼的结晶体。翻一翻世界任何一个著名品牌的发展史,看一看品牌为赢得声誉而进行的坚苦卓绝的竞争,听一听松下幸之助为松下终生奋斗的心声,结论无不如此。品牌,为之付出的不仅是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几代人的奋斗。在国外著名品牌榜上,“三十而立”者有之,“四十不惑”者有之,年过花甲甚至“百岁寿星”也非少见。柯达、雀巢、西门子均创办于上个世纪末,早已度过“百岁华诞”,波音、奔驰、松下均办于本世纪初,正在举办百年大典。当然,在科技具有超凡之力的今天,某个品牌也可能一举成名,但长命百岁者能有几何?很遗憾,目前在国内热度有增的名牌战略实施中,不少当事者乐于走捷径、出奇招、创奇迹,恨不能一晚上创出几个名牌来。他们靠“宣传出名牌”、“广告上找名牌”、“评比出名牌”、“花钱买名牌”。于是,有些企业不惜几千万甚至几亿重金宣传品牌;有的企业花上几万元买个评比金奖;有的甚至花上几十万元捧个国际金奖,等等。更有甚者,不惜弄虚作假,王婆卖瓜喊上千遍,假冒伪劣吹成名牌。这实在是对品牌的一种亵渎,充其量也只算做市场经济尚不规范和无序运行的阶段性产物。
  在世界著名品牌家族行列中,就个性而言,自然千姿百态,但就共性言之,不外乎是:规模庞大,有些品牌可称得上是“经济航母”,企业固定资产、年销售额高达几千亿美元;输出能量大,有的品牌国外产销量高达70%以上;竞争能力强,不少品牌在国际市场盛名不衰,永驻生机与活力。与这些共性相比,国内品牌恰恰都是弱项,其经济规模小,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低,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据统计,新评估出的60个“’96最有价值品牌”,年平均销售额25.5亿元,而364个’96世界著名品牌年平均销售规模为23.59亿美元,约合牨96亿元人民币。有关资料显示,不少著名国际品牌来自国外的销售收入高达45%以上,甚至高达70%,而我国60个“’96最有价值品牌”的平均出口额仅占总销售额的6.65%。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已到了事关“中华牌”生死存亡的境地。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饮料、彩卷、洗涤剂等行业,基本上被国外品牌所占领,微机、药品、化妆品、家电等行业,正面临着“中华牌”与洋品牌的激烈竞争。更有甚者,国外某些品牌企业,为了挤跨国内同类产品,不惜采取一切措施包括合资控股吃掉“中华牌”,冒亏本之险降低价格竞争等等。长此以往,“中华牌”安在?民族工业何以强盛?现实令人警醒。当然,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把国外品牌拒之于国门之外,但打一场“中华品牌”保卫战,是到了关键时候了。这就迫切需要在发展上让品牌优先,政策上向品牌优惠,资产上向品牌重组,科技上让品牌先行,中外合资企业要保证“中华牌”牢牢握有控股权。

  品牌之所以生命永存,盛名不衰,关键在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品牌产品质量近乎到了相当苛刻的地步。在这些国家,一般都设有国家质量奖,如美国、日本、英国等,这些奖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产品质量要求完美无缺,几近达到“零缺陷”。作为企业主体,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也采取种种措施,包括强化员工的质量责任;创造或引进最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利用最先进的科技生产力;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等等。这样,企业尤其是名牌产品企业,其产品都是一流的,消费者从其外表到内质均无可挑剔。目前在国际消费市场,为什么一说到汽车,就想到美国造、日本造;一说到电信产品,就想到德国造;一说到香水,就想到法国造。这与其说是品牌选择,倒不如说是质量选择。比较之下,国内品牌的质量近几年尽管有所提高,但并不尽如人意。突出的问题是:假冒的名牌太多,已经到了打不胜打的地步,严重侵犯了品牌权益;社会滥评名牌之风盛行,混淆了真假名牌的界限;名牌成长环境差等等。因而,如何提高“中华牌”质量,仍是名牌战略的首任。这就迫切需要全面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呼唤全民族质量意识的觉醒;要尽快设立国家质量奖,以国策保护名牌;要加快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步伐,使“中华牌”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要坚持打假斗争,从法律地位上保名牌。
了望   战永臣,吕孝杰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