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
|
|||||
刀郎营销,另类战术打造流行 | |||||
作者:李大千 人气:38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今年音乐碟片销量最好的不是朴树,也不是周杰伦,而是一位名字让人陌生而又熟稔的歌手——刀郎,这位从四川音乐学院走出去的歌手,没有主动运作媒体做公关炒作,也没有打榜、开歌友会,更没有主动频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但他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却因加工出版的速度根本赶不上追加的数量,创造了内地唱片市场不曾有过的疯狂畅销。有知情者透露:目前刀郎的出场费已经达到20万元,已有公司愿意以250万张的保底与他签约下一张唱片,这是周杰伦《叶惠美》内地销量的两倍。当唱片公司一掷千金还砸不出一个偶像来,这只闻刀声,不见其人的刀郎营销战术,居然这么迅速的创造出来大江南北的流行奇迹。 填壑新奇心壕,“刀郎文化”塑金身 歌手刀郎身上的神秘元素之一,就是源于人们对刀郎文化的猎奇心理。 刀郎的原名叫罗林,之所以改名刀郎是因为刀郎是新疆叶尔盖河中下游的阿瓦提县的古地名,也是刀郎文化的发源地,当地人都以“刀郎”自称。其中刀郎乐舞是刀郎人智慧的结晶,其音乐激越豪放,其舞蹈剽悍粗犷,具有悠久的历史、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传说中的刀郎舞闻名于天山南北,又称“刀郎麦西来甫”,其全过程表现了狩猎时的情形以及凯旋后的喜悦。乐手所弹唱的曲调全部取自有9个乐章的《刀郎木卡姆》。其乐曲没有固定歌词,乐手触景生情,随感而发,都是即兴编写歌曲。如今,已经很难找到能唱全《刀郎木卡姆》9个乐章的人了。 由于上述关系,刀郎和古老的尚待发掘的刀郎文化之间形成了某种对接。他有效的利用刀郎文化做积淀,从而增加悬念,激发人们进一步探讨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可能。这便是刀郎的一个神秘之处。同时,刀郎还在南疆寻访老刀郎人,整理编订一些濒临失传的刀郎音乐,希望媒体多多关注古老的刀郎,而不是他这个冠名的刀郎,但是反而引发了媒体对刀郎本人的更高热情。 刀郎在新疆音乐采风时曾多次到阿瓦提县的“刀郎舞之乡”体验生活,并与当地许多艺人交朋友。而阿瓦提县被誉为“音乐家的圣地”。2004年6月,刀郎应新疆阿瓦提县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出任有“刀郎舞之乡”美誉的阿瓦提县形象大使。阿瓦提县的领导想通过刀郎抢救当地濒临失传的“刀郎舞”。但是,这个本来是一个区域的刀郎文化的行动,却再次推动了刀郎本人的文化营销高潮。 刀郎文化热引得数家媒体飞赴新疆并安营扎寨。他们各有各的采访动机,但目的都只有一个——调查刀郎,这是内地传媒第一次对一个原创新人历史性的最大关注,可见刀郎文化的成功。 演绎十面埋伏,天南海北播“刀”种 “刀郎现象”无疑是今年娱乐圈内最具悬念性的一个话题,之前在娱乐圈里,唱片公司包装歌手、推出唱片其实与企业销售产品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在整个运营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营销4P的痕迹。歌手和唱片就是唱片公司的产品,任何一个歌手和他的唱片要想在市场上取得好的销售业绩,通常而言都需要经过打榜、访问、参加歌友会这些流程,以及频频的在媒体上宣传造势。而刀郎却走出了另外的路径,并成功却从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了娱乐营销上的另类“创新”。 1、终端,让刀郎歌声无时不在 2004年1月份,俏佳人旗下的大圣公司对刀郎的唱片进行了重新制作包装,推出了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从一开始,大圣公司就采用了民间包围城市的方式对刀郎进行宣传,他们要求所有的销售网点每天放上至少两三个小时的刀郎音乐,虽然经销商们对这种要求感到有些狐疑,但还是让自己的音像店里终日响彻着刀郎的音乐,许多人在听到刀郎的音乐之后,先是感到惊异,随后便主动向店家询问并购买光盘,甚至在亲友间互相推荐。现实中,音碟的消费者具有强烈的感性与盲从。在不断的播放中,让消费者误以为是最畅销的产品,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店主肯定不会总播放滞销的音碟。另外,在到处都可以聆听刀刀郎的歌声后,让很多人身不由己的扑向这个“流行”,部分人的购买与传播,又带动了新的消费人群的盲从、跟进。
除了这种终端促销战术外,大圣公司还向超市、百货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也赠送了光盘。就是用这种方式,刀郎的音乐在南方打下了第一块根据地。当刀郎热潮涌上互联网之后,刀郎便水到渠成的走向沸点了。 2、发行,利用盗版渠道推销正版 除此以外,刀郎所属的唱片公司还与各地发行商合作,共同采取了利用盗版渠道去推销刀郎正版唱片的特殊方式。也就是说,刀郎的正版唱片不但会放到新华书店,以及各大正版音像店的货架上销售,同时也通过盗版的发行网络,批发到各地的盗版零售店中。事实上,即使你在卖盗版的地方看到有刀郎的唱片,那也是正版的。这种“双管齐下”的发行方式,在国内甚为少有,但是起到的作用却是深远而第一无二的。同时,人们普遍认为有盗版就好的心理可谓被他一一虏获,他像一个蒙面人,偷偷地制造了一个洗牌圈套。 另外,刀郎正版唱片的版本有十几张之多,且全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再版唱片,目的是扩大这张唱片的声势,例如让这张唱片能在同一间唱片店内占据多个货架,让顾客走到哪都能看到这张唱片,而且版本不同还会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如此走红方式十分取巧,在法制仍不太健全的市场机制下完全可以顺畅而行。 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张新建副司长说:“正版商以接近盗版的价格,并通过盗版网络销售正版唱片的做法确实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但即使是不违法,这么做也只不过是饮鸩止渴,他们所经营的是短势市场,因为这种做法最终挤占的是正版商自己的市场,毕竟唱片的消费总量是不会变的。当然,如果盗版商能因为通过这种手段“招安”,从此“金盆洗手”,取得正式的经营主体资格,并通过原有的网络销售正版,这种做法还是可取的。” 刀郎唱片的这种发行模式,需要所属的唱片公司以及发行公司,对盗版销售网络以及盗版的运作都了如指掌。也因此,刀郎这个模式首先启动的就是新疆市场,这样更便于把握。 3、防盗版,不断变换发行公司 在销售渠道中则要提防低价的盗版产品进入市场,抢占正版市场。这一点是音像制品与其他商品不同之处,一般的商品正品与假冒产品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差别,而盗版唱片却可以做到和正版一样的品质,这正是盗版市场屡打不绝的原因。因此在传统的产品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都不及音像制品领域。 从2001年起,内地至少不下10家唱片公司开始转变经营路线——进军影视,更有大批以做歌坛原创新人为主的文化公司纷纷闭门,盗版就是制造这一切祸端的始作俑者。刀郎成功了,他幕后的英雄都同时公开了成功的基本要诀:“保密”和“保护”的作用。要让所有盗版商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就是保密发行公司。在新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多版本刀郎专辑,是刀郎在他两年间所发行的唱片中,发行公司一直在变,没有规律可循,这样让刀郎的盗版化减到最低。 4、炒作,神秘形象亦可造流行 娱记的作用不光是创造流行,还捕捉流行。当街头、出租车都飘荡着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时,媒体醒了。他们纷纷奔赴新疆,但是刀郎依旧低调,让成群的记者无可奈何。并且媒体在刀郎的所有唱片上一律看不到刀郎本人的照片,这更增加了人们对刀郎的好奇。
刀郎说,最早提出不曝光想法的还是他自己,他能把自己从罗林改为刀郎本质想法决不是现在演变成的商业策略。“刀郎这个名字本身就来自我的声音,公司在前期在包装时也认为要突出我声音锋利的特点,希望它像一把刀,再加上‘刀郎文化’的背景,结合在一起的。声音谁能看到过是什么图象呢?我不要刀郎传递的我,而是一种能用流行音乐传递民族文化的声音。”公司早期预料也同样简单,“前几张我们就把刀郎的唱片当成旅游纪念品,没必要上图象,上图象就让人觉得不是真正要传递音乐的东西了。这就如同很多钢琴的、长笛的、小提琴的等经典音乐,都不会把演奏者的肖像打到封面上是一个道理。”制作公司再深入谈到名字与形象的定位时,透露出商业想法的萌动还是从刀郎确定自己就用这个名字以后。“坚持不上封面,也是希望大家不要去猜,这个人长的什么样子,去评论这个人怎样,而忘记他音乐本身魅力。” 面对全国蜂拥而至的媒体,刀郎依然固守着他对人群的距离。所以低调成了刀郎走红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只是其作用并不在于媒体,而是在广大受众中形成。 演绎三国鼎立,四面聆听皆“刀”歌 当刀郎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中的谈资时,刀郎却不得不面对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是说四面聆听“刀”歌的时候,面对则是三个不同歌手的音乐选择,也因此,刀郎开始四面听“楚”歌。 1、两个刀郎横空出世 当声名大噪的刀郎打算把神秘进行到底时,歌坛突然冒现了两个“刀郎”,分别号称“沙漠刀郎”艾尔肯和“西域刀郎”潘晓峰。所谓的“刀郎”二字更是带动了许多“商机”,诸如:“刀郎牌”男装裤子、“刀郎牌”菜刀等等,成都还开设了一间“刀郎发型屋”。 “西域刀郎”的专辑《寻找玛依拉》今年7月开始在全国上市,专辑最初只做了15万套,但仅仅10天,订单就雪片般飞来,公司马上追加到40万套。西域刀郎潘晓峰是东北人,1995年签约到广州一个唱片公司,并推出过《菊花吟》。在《寻找玛依拉》这张唱片上,西域两字很小,而刀郎两字却很大。尽管潘晓峰多次向媒体表示,他的这个艺名和刀郎罗林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一点都不觉得利用刀郎的名号炒作,而且他觉得他的专辑比罗林的更加精美。但是不可否认,潘晓峰如果不取这个有着刀郎字眼的艺名,仅仅凭借潘晓峰这三个字,真是很难在歌坛一下子蹿红。西域刀郎的风潮一袭,几乎所有媒体统一步伐,关注真假刀郎的讨论。双方更是唇枪舌剑,展开骂战。 西域刀郎的事件还没有平息时,来自新疆本土的歌手艾尔肯也把4年前的专辑,重新包装上市,名字改为《走出沙漠的刀郎》。虽然这是个真正来自新疆刀郎故乡的刀郎,而且本身就有着不错的音乐基础和文化背景,但他赶上了刀郎热,所以也被套上了“假刀郎”的称谓。所以这个本来就有些名气的艾尔肯也因此更成了知名人士,尽管这个知名人士当的让他自己很委屈。三个“刀郎”,在论战中,各自有所得。但是,相对而言,刀郎则更被动,并一举打破了“神秘”下去的梦想。 2、 侵权让刀郎用官司说话 但凡一个人人大红大紫后,他离各种麻烦往往也就不远了。七月底,一本叫《谁是刀郎》的书开始在全国各大书店热销,书中首次批露了刀郎罗林成名前后的一些幕后故事,还公布了不少独家照片。谁知这本印刷精美,由上海一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谁是刀郎”,里面很多内容竟然是偷来的,实际上是《新疆都市报》一个记者在跟随采访刀郎时写的一些个人日记,以及未发表的文章,不料却被她的一个同事从电脑里复制出来后,偷偷卖给了出版商。
刀郎再也沉默不了了,他决心把未经他本人同意就披露了他个人隐私的出版社告上法庭。全国报道刀郎的第一位记者《新疆都市报》的侯辉和刀郎有着很好的朋友关系,但是她的同事擅自用电脑文档复制了她采写刀郎的个人日记等,偷偷送给了上海的一个出版商。该娱记已经被报社开除。不过有越多的矛盾冲突,市场就越喜欢,那么各大书商也就笑得越开心,越会多出这个题材的书。所以,随着刀郎名声的飞升,市场上以后还可能涌现出《刀郎是谁》,《刀郎不是谁》等挂着各种刀郎名号的书。刀郎被迫随媒体与商业的浪谷波峰而起伏。 刀郎走出神秘,千方百计做营销 在刀郎经过“三国演义”事件后,开始全面的进入炒作阶段,并逐渐由被动转变成主动。眼下“西域刀郎”抢先申请注册“西域刀郎”来保障自己的权益;艾尔肯的发行公司则与央视《艺术人生》节目组一起策划“赴新疆寻访‘刀郎音乐’”的活动,来证实自己是“刀郎音乐”的正宗;而刀郎则通过《十面埋伏》首映式以及为奥运喝彩《同一首歌》来公开自己才是刀郎的身份。于是,一时间,关于刀郎不断的演绎出“三国演义”,对此,媒体是乐开了花,但对于本想以神秘保持优势的刀郎,面临新的危机,自然而然的瓦解了神秘战略。 1、 签约环球唱片公司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环球唱片已经和刀郎就海外唱片的发行正式签约。刀郎成为环球唱片目前在内地签约的知名度最高的艺人,同时,也与歌神张学友等香港一线歌手成为了同门兄弟。为了提升了刀郎在海外唱片界的地位,环球唱片的顶门大树、香港歌坛天皇巨星谭咏麟要和刀郎合唱一首歌,天王刘德华也同时向刀郎约歌,从而于无形中,极大的影响了刀郎在海外的影响力。这些事件,把刀郎影响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 加盟《七剑下天山》 最近,香港著名导演徐克在新疆为电视剧《七剑下天山》选景时,碰巧在乌鲁木齐听到了刀郎的音乐,他大为感动。因为《七剑下天山》中有很多表现新疆民族风情和自然风景的场景,所以徐克当即决定找熟悉新疆风土人情的刀郎来制作《七剑下天山》的音乐。制片人王勇在乌鲁木齐找到了刀郎,两人见面相谈甚欢,目前已经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在刀郎即将涉足电视剧歌曲同时,北京金映画影视文化公司正在筹备《冰山上的来客》续集,他们在购买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版权后,第一想法就是邀请新疆现在最红的歌手刀郎来再现经典。这些不断抵达的好消息,皆来源于刀郎走到前台炒作的结果,可见炒作的力量就是大。 3、重金打造MV 随着刀郎的炒作颠峰到来,刀郎开始准备新专辑。为了给刀郎的新专辑拍摄从业以来的第一支MV,公司为刀郎请来了国内广告界最知名的导演,拍摄也完全使用电影胶片重金打造,而这一做法与之前的“不做宣传”的策略又有了出入。“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购买刀郎第一张专辑的人知道,刀郎很真诚。我们要把这支重金打造的MV放在专辑中送给歌迷,但MV绝对不会拿到电视台播出。听完了第一张专辑,歌迷就是想看到刀郎究竟是什么样子,那么好吧,我们在第二张专辑的MV中让刀郎穿上古代的衣服,在歌迷面前大秀演技,让你看个够。”制作公司公开表态。如果说前面刀郎的“埋伏”是为了第二张专辑能卖得更好,可不知十八般武艺都用完了,刀郎再出专辑又要再玩什么新花样?“一切都在按照我们的计划行事,可以证明我们的操作是成功的。我只能告诉你,后面的方法一定不会雷同于前面的做法。”或许有前面成功,制作公司才能如此自信。不过,人们还是期盼刀郎能再次创造新奇与奇迹。
透视五指视角,说刀郎文化未来 就在刀郎信心百倍的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抛开“刀郎热”的表面面纱,透彻深处找到成功的关键元素点,这样才能让刀郎文化更长久、更高涨。 1.市场的角度 对于中国的广大民众而言,音乐需要的并不是专业素质,最重要的还是能否打动听者的心,能否被听者所接受。抛开这一点,谈什么高雅什么深度,就如空中楼阁一样毫无意义可言。对刀郎感兴趣也主要是从内地各中小型城市来广州的务工青年,他们被刀郎沧桑的歌声所感染,在不同程度上勾起了一种离乡别井的思乡之愁。最明显的反应是,在广州能够听到刀郎歌声的地方,主要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发廊、盗版唱片店,以及一些大排档式的小餐馆,而在商业区内的一些时尚服装专卖店、餐厅或酒吧咖啡馆里,却绝少会传来刀郎的音乐。由此可见,刀郎音乐的受众群主要以基层的老百姓居多,而他的成功也正因为迎合了这个最绝对的大众化层面。这是,刀郎成功的基础之一。 2.流行的角度 在市场化成熟到,明星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今天,这些从无包装过的小人物居然一夜之间成为横扫所有大腕儿们的耀眼“明星”。这只能说明一点,人们进入了一个反偶像的时代。这么多年来,人们在追星的苦苦煎熬中渐渐发现,所谓的明星、所谓的高雅品位、格调实际离自己太遥远。回头看看,最真实的,最想要的往往就在身边。著名音乐人颜峻对刀郎歌曲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刀郎最要命的一点是背离了流行音乐的时尚模式,对底层音乐进行了深入挖掘,让自己的歌在商业模式下幸存了一点可贵的真实。“他的歌是一种来自底层的声音,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初衷是缺少商业企图的。一直以来,流行歌坛都忽略了底层听众,刀郎对自身的底层气质进行了很好的开发,实现了平民音乐对商业歌坛的一次非典型胜利。” 3.音乐的角度 音乐人颜峻称,多年来,人们都在追求着高雅、品位和格调。苦撑了这么多年,回头看看,离自己生活最接近的才是最真实的。于是,回归成了人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市民文化悄悄抬头,草根文化迅速崛起,刀郎的出现正吻合了我们回归的心态。刀郎不是偶像,他和我们一样普通没有距离感,但他又能用歌声打动我们,“我们爱他,其实就是爱自己以及深陷其中的并不完美的现实生活”。 4.文化的角度 刀郎闪电窜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音乐界阴柔之风盛行,一般流行歌曲都是软绵绵的,可刀郎不同,他的歌,旋律明快,歌声阳刚,有着一股塞外游侠般的粗犷之气,带着泥土的质朴和粗糙,一接触便让人耳目一新。 在《2002年的第一场雪》里,刀郎这样唱道:“2002年的第一场雪,虽然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却忘不了那一年把你搂在怀里的感觉,比藏在心中那份火热更暖一些……”一种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平民情绪与悠扬的民歌,感染了很多生存在现实生活的人,因为在刀郎的音乐里,他们发现音乐原来可以如此接近生活。而这也正是时下人们对于自然主义的回归心理。著名音乐人宋柯说,近年流行音乐过度追求洋化,过度模仿,往往不伦不类,力不从心,而简单、质朴、好嗓子、好旋律却被忽视了。刀郎的成功将形成一种新的风气,民族化还将成为一个新的主流。 5.传媒的角度
刀郎虽然没有依靠正统的宣传模式,他把听众当作了最强大的宣传工具。在一少部分人听到刀郎的音乐,并对他产生了兴趣,但是四处寻觅后却连刀郎的真面目都难以得知。于是这种好奇心理被无限扩大,而他们对刀郎的欣赏也更因此而有增无减,最后大家在相互询问中把刀郎的名字广而告之,无意识地做了刀郎的宣传载体。但假设如果刀郎并不神秘,一开始就抛头露面提高曝光率,那他的受欢迎程度绝不至于此,也就是说,要想让听众成为宣传工具,保持神秘感是最关键的手段,刀郎要是缺少了神秘感的话,即使他的音乐再优秀,也难以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 时下,“刀郎热”依然继续,我们发现,刀郎的成功不是偶然,他汇集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才造就了鲜见的“刀郎文化”,更创造了音乐新的篇章。也因此,在期盼刀郎新的音乐继续萦绕我们平凡生活的同时,更期望他们团队能在营销手法上开创出来新的奇迹,让音乐绽放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