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资产重组 >> 正文 |
|
|||||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 | |||||
作者:佚名 人气:124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背景资料 此时此刻洞察了李嘉诚野心的怡和财团,自然也不会让华资财团控制九龙仓。但在经济状况十分不佳的情况下,怡和财团只好打出最后一张王牌,求助于英资财团的大靠山———汇丰银行。1978年8月,汇丰银行介入九龙仓的争夺战。 由于李嘉诚一贯坚持“从稳健中求发展”的经营方针,不愿意冒很大风险公开同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怡和较量,也无意于拿下九龙仓而得罪汇丰银行。于是,1978年7月,在中环文化阁一间幽密的客厅里,李嘉诚悄然约见与英资争夺九龙仓的另一个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他就是“船王”包玉刚爵士。纵横四海的包玉刚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在此之前他已经揣摩到李嘉诚的这一步棋,而且这也是包玉刚所渴望的,李嘉诚主动出让九龙仓股票正好与老谋深算的他不谋而合。 1978年9月5日,包玉刚公布他以及其家族已买入了20%左右的九龙仓股份,同时九龙仓集团宣布,持有九龙仓股票15%-20%的包玉刚爵士加入九龙仓董事局。 同年11月,九龙仓收购之说风云再起,该股牌下出现一个“神秘买家”, 12月7日,置地公司公布购入怡和证券所控有的九龙仓股份,这买入行动使置地公司持有九龙仓股份上升至20%,数量与包玉刚十分接近。可是包玉刚并非平庸之辈,在置地公司增购九龙仓股份期间,他同样地也在市场上暗中收集九龙仓股份。 怡和系置地公司和包玉刚对九龙仓股份在控股权明争暗斗了差不多2年,期间高潮此起彼伏,最后在1980年,两大股东终于爆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夺战。 收购战开始于1980年6月19日,结束于1980年6月25日 1980年6月19日,市场上盛传置地公司将与九龙仓换股,消息使九龙仓股价逆市而上,当日最高曾升到78元3角,最后以77元收市,较上日上升3元5角。第二天,置地公司宣布建议增购九龙仓股份,从原有的20%增加到49%,条件是每两股置地股份,做价12元2角,另加一股面值75元6角已缴足的无抵押保证债券(周息率10厘)换取一股九龙仓股份。按置地公司所提出的条件来算,置地公司提出约以100元的代价,来换取一股市价77元的九龙仓股份,这个条件是颇为吸引力的。 消息公布后,九龙仓股票马上在四会停牌,隆丰国际公司(包玉刚在1980年4月25日把手持的九龙仓股份全售给隆丰),立即与身在欧洲的包玉刚通长途电话联络,并于当日傍晚发出通告,表示隆丰公司已经拥有九龙仓30%的股份,置地公司的建议增购内容繁复,条件没有吸引力,呼吁各小股东切勿接受置地公司的条件。 各方人马紧锣密鼓,整个股市受到该事件的刺激而上升,有关的其他股份如置地、隆丰国际等均交投活跃。 6月21日,星期六,虽然股市休市,但涉及该事件的有关人士则仍然忙个不休,隆丰国际公司及其财务顾问获多利公司积极研究对策,向置地公司增购九龙仓股份的行动作出反击。而其后台老板包玉刚从巴黎抵达伦敦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会在周一(6月23日)返回香港,而且届时会就此事发表声明。证监处方面,原定于该日上午召开会议,研究此次置地公司的增购行动是否抵触了收购合并守则,但因资料不足,有关方面仍然开会,所以委员会决定将会议延至周一举行。 周日的假期并没有使这场“战事”暂时得到喘息机会,反而使争夺战推向高潮。“后台老板”包玉刚取消周一与墨西哥总统的约会,日夜兼程自伦敦赶返香港,由此可见他对九龙仓股份控制权的重视程度。抵港之后,包玉刚在希尔顿酒店租下会议厅作临时办公室,马上紧急召见投资银行——获多利公司的要员在酒店里举行会议,共商“帝国反击战”大计。会议很快便有结果。当天晚上7点半,包玉刚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以个人及家族名义,出价每股105元现金在市场收购2000万股九龙仓股份,期限为星期一和星期二两天,增购手续由获多利公司办理,额满即止。 包玉刚如果收购成功,所需动用资金共计22亿港元,这笔金额在80年代初期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假如包玉刚反收购计划成功,包玉刚家族以及隆丰国际公司所持有的九龙仓股份就会增加到49%,这样就完全控制了大局,包玉刚解释反收购主要是为了“保障个人以及家族的利益”,当时汇丰银行全力支持包玉刚爵士的行动。 包玉刚爵士慷慨的出价使九龙仓小股东大喜过望,6月25日(星期一),早上才9点半,获多利公司门前便挤了人群,他们不是排队买楼,也不是排队买票,而是排队等候兑换现金的投资者。当时还闹出了一点小小的风波。由于换取现金的九龙仓股东太多,10点50分获多利公司贴出通告,让九龙仓股东转往新鸿基证券公司进行登记,但这却惹来群众的不满,齐声鼓噪,获多利公司只好在自己公司门前继续认购。11点半左右,获多利公司的增购目标达到,新鸿基方面则直到下午2点半为止才结束增购,也就是说,包玉刚爵士准备在两天之内收购2000万股份的行动,在短短的几个钟头内已经完成。从理论上说九龙仓争夺战包玉刚已经获胜。 至于置地公司方面,于当天晚上6:30也公开宣布增购九龙仓股份的建议,但已于6月22日包玉刚提出反收购时失效,置地公司表示当时只持有约1330万股九龙仓股份而已!换句话说,置地公司已向包玉刚出售1000万股九龙仓股份。价值共10亿零5万港元。 事后争议 当时香港收购合并守则的综合条例第3款指出,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在可能的范围之,以不低于其获得控制前6个月所提出的最高价,购入其他股东的股票。这即是说,包玉刚应该在这次事件中,以105元的代价向其他所有股东买入九龙仓股份。人们对包玉刚宣布只收购2000万九龙仓股份,且额满为止这种做法争论不休,认为这样做是否“公平对待全体股东”?是否违犯“收购合并守则”精神? 在包玉刚反收购期间,证监处也就包玉刚的反收购行动开会讨论过,会议从早上10点一直开到晚上7点半,然后在8点钟向新闻界发表声明。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麦恩指出,包玉刚在增购2000万股九龙仓股份之后,已取得九龙仓股份的控制权,但包玉刚不符合收购合并守则的第3点“公平对待全体股东”的原则。委员会建议包玉刚应最低限度以每股105元向九龙仓股东提出“局部收购”,而且不应该运用多次增购股份所得到的投票权。不过,民间一些舆论则认为收购合并委员会的这个举动欠公平,这是因为置地公司提出增购时,证监处并没有指出要注意此守则,包玉刚完成反收购之后提出这一点,似乎有厚此薄彼的嫌疑。事实上,如果要包玉刚“遵守公平对待全体股东”的原则,所牵涉的资金高达60亿港元,在当时来说,这个数字是不可能做到的。 包玉刚就证监处发表的声明,第二天与获多利公司要员进行会议商谈,而置地公司方面也举行了会议。当天下午4:30分,获多利公司通知证监处,说包玉刚无意提出全面收购九龙仓股份的建议。于是有消息传出证监处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麦恩立刻携同文件前往布政署。但包玉刚并不接纳这些建议,而有关方面也没有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此外,还有人认为汇丰银行在这次收购事件中可能触犯银行条例,因为当时银行法例规定向一家私有公司或银行董事家独立贷出无抵押贷款,不能超过25万元港币或不超过银行已缴足股本及储蓄额的1%,但后来香港政府澄清了有关疑问。九龙仓股权争夺战也在这些叫嚷声中结束了。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