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资产重组 >> 正文
区域性重组风云再起 关注陕股中的机会           ★★★ 【字体:
区域性重组风云再起 关注陕股中的机会

作者:佚名     人气:27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近期地域重组进行的如火如荼,继上海、深圳两地对于本地上市公司重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之后,四川、山东等省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各地上市公司重组渐入佳境之际,地处西北的陕西省也不甘落后。省内上市公司大规模的重组活动正在酝酿,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壳”资源的作用,积极调动省内外优质资产,提升陕西上市公司的融
资能力。
  一、业绩下滑,陕股重组的导火索
  目前两市陕西上市公司共有24家。由于地处西部,陕西上市公司可以说具备独特的地域优势,也曾有过历史上的辉煌。从表中可以看到,2000年陕西22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为0.214元,高于当年两市上市公司每股收益0.197元的平均水平。但到了2001年,陕西上市公司平均盈利水平为0.11元/股,平均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而当年两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平均水平为0.111元/股,已与两市平均水平持平。而根据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2002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两市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82元,而陕西上市公司这一数据仅为0.064元。
  由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横向来看,陕西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水平由原来的超越两市平均水平,到与两市基本持平,再到低于两市平均水平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业绩下滑速度很快。从纵向比较来看,陕西上市公司自身整体业绩下滑较快。2000年平均为0.214元/股,而2001年则为0.11元/股,下降幅度达到48.6%;2001年中期业绩为0.086元/股,而今年上半年仅为0.064元/股。可以说陕股整体业绩呈逐年下滑状态。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陕西上市公司在短短几年内业绩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1.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企业发展。我们从表中可以知道,在这24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公司属于商业、机械、冶金、家电制造、印刷等传统行业,金融、珠宝加工各一家,而属于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旅游等朝阳行业的企业仅5家。总体看,夕阳行业所占比例非常高,达到70.83%。
  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受到其所属行业发展空间的限制,缺乏成长性或盈利能力,业绩自然难以有效提高。而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根本上也制约着陕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影响公司利润。由于陕西属于西部地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可按国家规定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但近几年,这种优势在逐渐消失。比较这24家上市公司2000年以来的所得税率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有15家上市公司的所得税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有两家基本持平,税率下调的公司仅为7家。可见,随着税收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对上市公司势必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重组取经深圳上海
  历史上,陕西上市公司就有比较成功的重组案例,昔日的百隆股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煤航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入主后,经过两年多的资产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公司由传统的商贸企业转变为以测绘为主营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同时公司也更名为“数码测绘”。不过当时的重组运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一,重组运作更多属于救死扶伤式的重组,局限在资产重组运作的低级阶段。其二,当时的重组运作属于市场化运作,相应的重组成本比较高。其三,当时的重组运作更多属于个体行为,由于股市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投资者把握的难度比较高,相应的市场可操作价值比较低。因此当上海本地股重组行情如火如荼展开时,陕西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运作却没有多少动静。
  随着上海及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重组运作渐入佳境,各地方政府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陕股整体质量的下滑引起了陕西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日前,陕西省代省长贾治邦在省经济活动分析会上指出,要借鉴上海、深圳的经验,加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壳”资源的作用,把省内外的优质资产调动起来,置换进来,迅速提升陕西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陕西省体改办主任赵伯祥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透露了陕西省推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思路。首先是转变经营机制,支持绩优上市公司做大做强。选择资产质量好、主导产业突出、持续盈利能力强、具备扩张条件和基础的上市公司,鼓励其实施兼并收购,延长产业链,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政府将适时对省属相关优质资产进行整合、重组,分阶段注入,提高其融资能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适当降低国有股比例,促进其经营机制的转变。其次,对主业雷同的上市公司进行“并壳换瓤”。对在同一地区或主业雷同、盈利水平不高的上市公司,采取资产合并、股权重组、行政无偿划拨等办法进行“并壳”、“让壳”式重组,用腾出的“壳”发展陕西省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或都市产业。最后,对绩差上市公司加紧分类重组。对资产质量差、主业分散、主业发展前景黯淡、盈利水平低以及亏损的上市公司,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实现股权多元化,引入新的机制,实现脱胎换骨的改造,尽快摆脱被动局面。
  这就意味着陕西省政府已经将推动地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运作提高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实践已经证明,政府主导型的资产重组运作更为有效,地方政府的深度介入将整体提升陕西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并且也将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良性循环。其实,在此之前,陕西省内一些上市公司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牵头下已经进行着优化重组,只是其范围更多地局限在陕西省内,且这些重组是在国企间进行的。ST黄河科(现广电网络)与陕广电于2001年8月16日签署了《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法人股权划转协议书》,约定将黄河厂持有的公司5675.62万股(占总股本的51%)国有法人股无偿划转给陕广电。随后,股权划转申请得到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部的批准。ST黄河科重组成功,由原来生产电器的亏损企业摇身一变成为经营广播电视网络的高科技公司。ST黄河科拉开了陕西上市公司新一轮资产重组运作的帷幕,随着重组运作的深入,陕西上市公司也将寻求市场的重新定位。
  三、陕股中的操作机会
  陕西虽地处相对偏远的西北地区,但其省内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并不差。从已公布的该省24家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情况来看,亏损公司仅陕长岭一家,其他上市公司都盈利,其中不乏如长安信息(每股收益0.181元)、标准股份(每股收益0.141元)等绩优上市公司;其每股净资产值也比较高均在1元以上,平均达到了2.67元/股。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重组陕西省内上市公司相对较为容易,风险相对也较小。所以说,陕股无论对于省内或省外的资本来说,具有相对独特的魅力。
  也许原来的陕西上市公司重组并不具备太多的操作价值,但是当战略性重组成为某一个板块市场形象获得新生的迫切需求时,其获利机会的普遍性就值得投资者进行中线关注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重组模式的创新及重组运作的深入,陕西上市公司将为投资者提供比较丰富的市场机会,那么投资者又如何来把握其中机遇呢?我们从几个角度来把握。
  兼并收购,延伸产业链类型。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比较高,主营业务突出,持续盈利能力强,对于这些优势公司而言,鼓励其实施兼并收购,延长产业链,以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秦川发展于今年5月联合陕西省内其他3家企业——宝鸡机床厂、汉川机床厂、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目前国内实力最强的机床工具企业。据了解,这次重组由政府牵头,由4家公司共同组成一家国有控股公司,负责管理4家企业资产。

  产业结构调整类型。部分上市公司原来的主营业务竞争激烈,继续停留在原地,公司的发展就面临威胁,以变求生存,公司积极寻求主营业务的转型,拓展公司的发展空间。陕西金叶主营包装装潢产品的印刷,主导产品是烟标,由于烟草行业萎缩,公司盈利能力也大幅度下降,为此公司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教育产业和软件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以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2002年8月28日,公司公告称,公司、西北工业大学、陕西金叶西工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资三方协商,成立股份制民办大学——西工大金叶信息技术学院。学院股本金(含无形资产)为人民币2.33亿元。陕西金叶占其中63.9%的股份,这表明公司在向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股权转让,后续重组类型。最常见的重组运作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新股东入主,为公司后续的重组运作奠定基础。陕解放A第一大股东为西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21.51%的国家股。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受让公司法人股2286.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54,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今年6月,陕西精诚投资有限公司、西安华融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法人股托管给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本次股权托管后,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股份为3012.90万股,占总股本的23.11%,超过本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数。而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属于一家民营企业,于2002年4月2日在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7亿元人民币,其中西安申信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占注册资本53.71%、西安安联投资有限公司占注册资本32%、西安恒盛投资有限公司占注册资本14.29%。这家公司的3个大股东都是投资公司,使大家对于公司未来的重组产生一定的预期。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