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资产重组 >> 正文 |
|
|||||
跨国汽车新巨人的诞生 | |||||
作者:佚名 人气:30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行动:德国的戴姆勒棗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消息既出,世界舆论哗然,汽车行业内部更是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权威人士预言,全球汽车工业将随着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掀起新一轮调整浪潮,出现白热化的局面,并最终形成全球汽车产业的崭新结构。 经济专家们认为,戴姆勒棗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合并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一个国家所制定的工业政策将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政治家们对未来的企业所形成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全球的汽车业人士都感到,随着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合并,汽车行业“重整河山”的时期已经来临。60年代全球有独立汽车制造商52家,如今已经减少到19家。日本通产省人士预计,随着奔驰与克莱斯勒联合所产生的合并浪潮,世界综合汽车生产厂家最终将合并为5家左右。 新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戴克合势) 戴姆勒棗奔驰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之后的新公司称为戴姆勒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通过股票互换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双方上市资本、股价盈利比以及各自盈利状况的评估,戴姆勒棗奔驰公司的股东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东则占有43%。 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者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汽车“巨人”。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1997年销售额达到1240亿马克,目前有员工30万人。长期以来,奔驰公司的业绩一直非常优秀,尽管世界金融市场一度动荡不定,德国马克也曾因大幅升值而影响出口,但奔驰公司生产的汽车一直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保持强劲的势头。 克莱斯勒公司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总部设在底特律。1997年的销售额为1060亿马克,目前有雇员12·8万人。该公司是多元化企业,除了汽车之外,还生产和营销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克莱斯勒公司自90年代初开始,一直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中排名前10位,让人刮目相看。 两家公司合并所牵动的市场资本高达920亿美元。合并之后,戴姆勒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实力咄咄逼人,令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生畏。以市场资本额排序,戴姆勒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名列第二,仅排在丰田之后;以销售额排序,名列第三,年销售额为1330亿美元(2300亿马克),次于美国两大汽车商通用和福特;以销售量排序,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年产量为400万辆,列第五位,排在通用(880万辆)、福特(700万辆)、丰田(480万辆)和大众(430万辆)之后。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带来的直接收益是能够为公司节省大量的开支。由于两家公司今后将联合采购,共同分担研究和开发任务,戴姆协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仅在明年就可以节省14亿美元的开支。 联手为何 首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是这起合并诞生的大背景。汽车行业的决策者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要在下一个世纪在行业内部站稳脚跟并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现在就着手扩展生存空间,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将被全球化的浪潮彻底淹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走企业联合的道路。 汽车行业市场上早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以轿车来说,全球每年的产量为6000万辆,而销量只有4000万辆。在有限的销售量下,如何占据尽可能大的世界市场份额,是各大汽车公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通过在大批量生产中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走企业联合的道路则似乎成了汽车行业的大趋势。 两家公司的合并还有它们自身独特的原因。首先,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而克莱斯勒则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两者都是盈利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强强联合”的前景十分看好。 双方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互补的态势显得最为明显。在市场分销上,克莱斯勒的销售额93%集中在北美地区,在其他地区的份额只占7%。尽管克莱斯勒在美国3大汽车公司中一直保持最高的利润,但如果北美市场一旦不景气,将会影响公司的前程。因此合并正好可以使其摆脱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性,打进奔驰公司业已占有地盘。而奔驰公司也一直试图大规模打进北美市场。目前,奔驰公司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份额只占总销售额的21%,大部分仍然局限于自己所在的欧洲。而与克莱斯勒的联合正恰它对北美市场的要求。 从产品线来看,两家公司各有自身的优势,双方产品重合的情形极少。克莱斯勒的强项是小型汽车、越野吉普车和微型箱式汽车;奔驰以生产豪华小汽车闻名。双方产品唯一重合的是奔驰M级越野车和克莱斯勒的“吉普”,但M级越野车在奔驰系列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是两家公司合并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合并之后,双方将在采购、营销、技术协作以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从而达到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研究与技术开发、发展生产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问题犹存 在为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欢呼的同时,也有一种冷静的声音在提醒合并会带来的困难和隐忧。德国著名的《法兰克福汇报》说,虽然合并之后规模大大增加,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家报纸说,克莱斯勒公司是在近10年才恢复元气的,70和80年代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和这样一个“大病初愈”的企业联合会不会给奔驰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 此外,纵观汽车行业历史上的合并,成功的范例屈指可数。奥迪公司花了10年时间才融入了大众公司;宝马公司接管了英国罗孚公司之后,困难重重;韩国的起亚集团和瑞典知名的富豪汽车公司都试图同法国的雷诺公司合并,但以失败告终。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双方的文化差异上。观察德美企业文化的人士指出了两国企业人员在着装方式、与上司说话方式以及批语职员时的措辞是直接还是委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举例说,在德国工作人员一般不直呼上司的名字,等级颇为深严,而美国人则要随便许多。美国职员可以不系领带就来上班,这在德国的公司中是闻所未闻的。从语言差异上来讲,德国人一般会说英语,而美国人会说德语的却少之又少。人们不禁要问:在将来的公司中该如何进行交流呢? 还有一个十分敏感的焦点问题。那就是新公司中该采取何种工资支付制度。奔驰公司的领导者们每年收入不过区区一二百万马克,而美国的同行们则是这一标准的十几倍。双方将如何平衡这一差别?新闻媒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来施伦普(奔驰总裁)在和伊顿(克莱斯勒总裁)就新公司的问题进行谈话的时候,能够容忍身边坐着一个“千万富翁”吗? 双方的员工对于突如其来的合并,并没有表示出高兴。相反,许多职工对于合并的未来心存疑虑。奔驰公司的员工担心“一群陌生的股东”进入奔驰公司会夺去他们的利益,他们还担心新公司的各项政策会比现在苛刻和死板。比如,在现在的奔驰公司中,员工每年可以享受30天的带薪假期,但在克莱斯勒公司中,同样的假期只有14天。奔驰公司的员工自然不愿意,随着公司的合并,自己逍遥自在的假期也一同被“合并”了。 克莱斯勒公司的员工获知合并的消息是通过总裁的一封公开信。他们与奔驰公司的员工一样也是忐忑不安。他们的担心是:因为奔驰公司所占的股份高。他们害怕“德国人要做他们的老板”。这对于极爱面子的美国人来说,无疑是最不愿意的事了。 因此,有关专家预言,虽然两家公司宣布合并了,但是仍然有众多的问题留待解决。公司的决策层能否成功地弥合双方存在的分歧,顺利地驾驭庞大的戴姆勒棗克莱斯勒,还是一个求知数。 波涌全球 无疑,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将会加剧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对其他汽车制造商形成巨大压力。因此汽车行业的专家预计,合并将大大加快世界汽车行业建立跨国合作企业的速度,使全球汽车行业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受到此次合并影响最大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当属菲亚特、沃尔沃以及标致棗雪铁龙。就在克莱斯勒与奔驰可能合并的消息传到欧洲之后,被认为可能是下一轮并购对象的欧洲汽车公司的股票价格立即上扬。在米兰股市,菲亚特的股票上升7·7%,在巴黎股市,标致雪铁龙上升4·4%,瑞典斯德哥尔摩股市,沃尔沃的股票上升了5·6%。欧洲的汽车生产能力早已过剩:1997年欧洲汽车生产量为1800万辆,而销售量却仅为1340万辆。欧洲汽车行业已经面临着迫切需要重新调整的局面。奔驰的大胆行动无疑将引发这股调整的浪潮。 目前世界汽车市场上形成欧、美、日“三足鼎力”之势。而日本的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日产和本田一直与美欧汽车生产商进行竞争,不愿与它们进行合作。然而奔驰公司在同克莱斯勒合并之后,仍携余威继续东进,不仅在日产柴油汽车公司股票的谈判上取得进展,而且同时在和日产本身就相关的合作事宜进行谈判。日本汽车界人士说,日本汽车行业遭遇大规模攻势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它也将彻底融入全球的汽车生产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地区。在戴姆勒与克莱斯勒联手之前,美国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通用和福特公司已经在全球性经营上进行了尝试。通用公司不仅收购了德国的欧宝,而且在和瑞典的绅宝进行合作。福特已经和英国的汽车商“美洲虎”、日本汽车商马自达结盟,其市场范围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 但对于戴姆勒棗克莱斯勒公司的步步紧逼,通用和福特也不会无动于衷。它们必定会设法加强自己在原有市场上的存在,因此将向其他较小的汽车厂家发动更加激烈的收购攻势。通用和福特在欧洲一直采用吸收当地汽车生产厂家的形式来扩大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从明年开始,欧元将启用,欧洲汽车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因此通用和福特两家公司必然会调动巨额资本与欧洲生产厂家进行联合,赢得更多的欧洲市场。 目前,已经或正在酝酿合并或兼并的汽车公司还有多家。就在奔驰和克莱斯勒宣布合并的同一天,英国的劳斯莱斯也以4·3亿英镑的身价被大众公司购买,意大利的菲亚特和法国的雪铁龙,德国大众和英国罗孚,美国通用和日本的五十铃都已经完成了合并或正在商谈之中。专家认为,全球汽车调整经过这一轮浪潮之后将落下帷幕,汽车行业的江山大势也将从此奠定。
作者:郑汉根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