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资产重组 >> 正文 |
|
|||||
在德隆的日子 | |||||
作者:佚名 人气:29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德隆对外界的宣传,是通过金融筹集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但这一理念从来就没有被实施过,最后变成了产业融来的资金反而要来填股市的窟窿. 如果说有什么部门让我们这些员工觉得神秘的话,那就是德隆大厦的六楼了,因为在我们内部的通讯录上,都没有这家公司或部门的名字,大家只知道在那层楼上班的人是负责操盘或者说是炒股票的。 产业思路 应该说在今年四月份以前,德隆所有的员工尤其是我们做产业这一块的人,对作为一个德隆人是比较自豪的。德隆有些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列入中国最优秀的企业行列。 我们战略部做项目时,对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放在全球的视野中去考查,而且很重视研究这个产业在什么样的人均GDP下是处于高速发展期,再把选定的某个产业针对某个上市公司进行嫁接。选定行业后再对业内所有大的公司进行竞争分析,现在手上的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竞争水平,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哪些企业是我们潜在的合作对象等。 由于直接进行培育时间太长,而且风险高,再加上我们要给股东快速回报,所以我们切入某个行业更多是通过并购扩张的方式。如果是需要长期培育的产业,我们就放在非上市公司里面。 这样的努力也获得了比较好的回报,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等三家上市公司的业绩由于产业的提升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可以说,德隆旗下上市公司的业绩还是比较真实的,绝对不是像银广夏和蓝田股份那样完全是虚构出来的。 不过和大部分民营企业一样,随着德隆的加速扩张,也有许多不太好的迹象慢慢呈现出来。 2002年以前,德隆国际对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所有的项目,哪怕只有几百万的投资,从项目经理到项目人员以及执委会成员都会组成一个团队,召开多次投资分析会议。唐万平参加得比较多,有时候唐万新也会参加。大家会很热烈地讨论项目还会有什么样的机会和风险,项目经理可能面对很多各种各样的提问甚至是责难,必须一一回答清楚。 2003年年初,随着人员的膨胀,这里的官僚主义氛围变得很重,各个部门相互割裂,繁文缛节很多。做项目也不象以前那么谨慎,可以说是变得狂热了。有些项目经理对项目的选择,更多地是出于个人利益,他会把一些不合适的项目极度美化,并要求做项目的人把报告一定要写得漂亮。因为总裁已经不参加这种讨论了,对项目的监管也远不像以前那么严了。 唐氏四兄弟 由于工作的关系,唐氏四兄弟中,与我们打交道比较多的是老四唐万新和老二唐万平。 唐万新是德隆国际的总裁,我们战略部和投资部这一块则由唐万平具体管理。老大唐万里是德隆的董事局主席,主要呆在北京,负责和上层的公关,不参与企业管理。唐万川则主管中企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那一块。 唐万新和我们一起开会应该有三、四次的样子,主要是以前在证券大厦的时候,只要是上了几千万的项目他都会参加。他应该是很有魅力和智慧的人,但大部分的同事觉得他有时候理念过于超前。而且更多的时候,只要他认定的项目和行业,项目人员做的研究可能只是去进一步印证他的想法。他可能只是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一定的修正,但大的方向是早就定下来了的。 去年4月份唐万平生病,这之后就出现了一些戏剧性的东西。德隆大厦的大门口放着四根树木的化石,听说是国家一级文物,新疆自治区送过来的。当时一根是倒着放的,另外三根是竖着放的,代表唐氏四兄弟。唐万平生病以后,公司请了一些风水先生来看了看,就把那根倒着的柱子竖起来了,表示四兄弟不能倒掉一个。后来随着德隆危机的加深,听说来过好几批风水先生,还做了法事,又把原来从海南运过来两颗大的椰子树移走。 老三股引发危机 在2002年年底以后,很多同事都感觉德隆可能会出事,开始有同事陆续离开。好友大林就在今年年初投奔了另一家民企新设的投资部。 追究德隆轰然倒地的原因,我认为答案毫无疑问,那就是湘火炬、合金投资和新疆屯河这“老三股”的股价最终压跨了德隆这头骆驼。 从外部来看,德隆好像是金融和产业的混合体,但真实的情况是,它的金融和产业实际上是互相割裂的。我们不了解金融做了些什么东西,金融对我们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我们做产业的时候也想利用他们的信托、金融租赁、保险等支持产业发展,但是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议,最终都由于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不了了之。 德隆对外界的宣传是以产业为基础、资本为纽带、金融为核心的模式,就是通过金融筹集庞大的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但这一理念事实上从来就没有被实施过,因为他在“老三股”里面陷得太深了。这三只股票共有200亿的市值,即使以15%的融资成本计,每年要消耗20到30亿的成本,最后变成了产业融来的资金反而要来填这个“老三股”的窟窿。 “老三股”的股价在2002年以后就滞涨了。德隆就一直考虑如何让股价进行软着陆,一种就是采取阴跌的方式,还有就是通过产业的高速增长,和股本的扩张使股价平稳地降下来。后者对做产业的这批人压力特别大,因为每年要保持40%-50%的增长。“老三股”的业绩增长到一定的时候,就会遇到瓶颈,进一步的并购扩张又需要更多的时间,再维持这种高速增长难度太大了。 因此,2003年9月份,我们做战略规划时第一次提出来,要把股价主动下调,比如说把“老三股”的市盈率降到20倍左右,净资产收益率在15%到20%,这样的盈利水平还是可以得到市场认可的。 然而在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德隆持有的筹码太集中了,没有人愿意接盘,而原有的委托理财资金也担心资金收不回去,就要求提前兑付,这进一步加速了股价的雪崩。 所以资本运作的钱来得快,去得更快,如果说是产业亏10个亿20个亿,我们也只是损失一年的利润或者是时间,但股价的雪崩和随之而来的挤兑确实成为了德隆覆灭的直接原因。 最后的挣扎 4月19日的早上,公司临时召集战略部和投资部的20来个员工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由行政部总经理沈巍和工会主席黄江主持,会议的内容是要求上市公司和员工买新疆屯河或者是湘火炬这两只股票,而且必须是20日和21日这两天。 会上提出,将买股票作为公司2003年的业绩考核指标,还是实行一票否决制,也就是不管你其他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用。 具体的指标是,新疆屯河总经理张国玺200万股,湘火炬老总聂新勇500万股,合金投资董事长付忠150万股,重庆实业董事长也有几十万股。德隆的员工也要买,经理级别的是20000股到25000股不等,普通员工至少也要1000股,而且你要把交割单复印件交上去。 事后很多人其实都买得更多。因为当时沈巍是这么说的,一是一票否决,买得多表示对公司贡献大,更主要的是他说大家齐心把跌停板打开,公司已经准备了一笔资金,很快会把股价做上去,到时候公司发大财,你们发小财。 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猜出来了,4月21日那天,新疆屯河和湘火炬确实放巨量打开了跌停,但随即又是一路狂跌不止。德隆最后的一次挣扎让员工损失惨重,有些部门经理亏了几十万,我自已也亏了两三万,幸好还是跑得比较快。 但最让我们心痛的绝非金钱的损失,而是我们对德隆深深的失望。 无言的结局 6月10日,在事先没有任何正式通知的情况下,德隆国际和整个德隆大厦里的员工开始被大面积遣散。300多号人被遗散了80%。投资部和战略部这种最核心的部门基本无一幸免。 我们拿到的除了一份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再就是一张数额从5、6万到20多万不等的欠条。 随即,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危难的时刻,我想起了卓有远见的大林,听说他就要当上投资部的副总了,我决定去投靠他。 “我们的投资部昨天刚刚解散,我也下岗了。”我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大林就在那边叫苦不迭,“听说复星集团的金融也不做了,看来民企也不灵了。”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