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
|
|||||
为国企改革支招:组建国有资产财团推进国企脱困 | |||||
作者:佚名 人气:50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1999年国企总体效益好转,主要是由如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要让政府不直接干预国企,要让国企真正“脱困”,根本出路在于,组建一群责权利一致的、并且责权利落实到具体人的、全权代表政府负责国有资产增值的团体,而且还必须建立起对这类团体的有效监督。这样的团体,不是公司,应称为“国有资产财团”。国有资产财团不是政府机构,没有行政级别。国有资产财团全权负责所辖资产的增值。 国有资产财团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隔离墙。政府不再越过国有资产财团对国有企业实施任何直接管理。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仅仅表现在一个专门的委员会上。这个专门的委员会只负责:A、按照法律(须新建),公开选拔国有资产财团的人员,B、对国有资产财团的业绩进行考核(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考核到人),按照有关法规(须新建),对国有资产财团中的人员进行奖励或惩罚,C、当国有资产的损失达到一定比例时,依照法律(须新建),解聘管辖相应国有资产的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损失范围内,不得解聘)。国有资产财团中的国有资产代表人,一旦解聘,就永远不能再次选用。 在国有资产财团内部,对每一个国有资产的代表人实行“责权利一致”前提下的责任制。即,A、资产(按管辖权)划分到人。边界清楚,不得有任何交叉。B、国有资产代表人全权负责所辖资产的运作和投向,负责所辖资产增值。C、对国有资产财团内的国有资产代表人实行重奖、重罚制。重奖的基本规则是:按照所辖资产的年增值额度和利润额度的一定比例,给该国有资产的代表人奖励,奖励的主要形态是相应资产所在企业的股份。这样,只要经营得好,国有资产代表人所持有的股份,就会逐步增大,从而具有了一定比例的所辖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并通过这一部分的剩余索取权,而获得相应额度的消费权、赠与权和遗产权。尽管这一比例是小的,但毕竟使国有资产的代表人与其所辖资产的关系,比过去更为密切了。重罚的基本规则是:按照所辖资产的年贬值额度和亏损额度的一定比例,给该国有资产的代表人惩罚。惩罚首先从其所持有的股份的退还开始,然后进入用私家财产赔偿,直至罚到“一无所有”。D、准许亏损、准许所辖资产在本年度比上年度贬值,只要损失的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此范围须由相应法规规定),就允许国有资产代表人继续具有代表资格,从而有利于代表人的长期行为,有利于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竞争。损失超出额度限制,相应代表人就永远清除出国有资产代表人的队伍。 国有资产财团内部的上述规则,应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这样就在较大程度上,密切了国有资产代表人与其所辖资产的关系,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为国有资产代表人建立了一个利益驱动的机制,也就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所有者缺位”问题。 国有资产财团直接管理国企,会比政府直接管理国企更为有效。从“动力”角度看,前者强、后者弱。因为国资财团中的每个人员与其所辖资产之间,有着直接的利益,而政府官员没有。从“责任”角度看,国资财团责任到人(每个人对划给他管辖的那块国有资产全权负责),而政府官员则无此明确的责任。从“长期行为”角度看,国资财团有长期行为,国资财团中的人员可以把“运作所辖国有资产”作为终身事业,而政府官员是任期制,很难有长期行为。从“管理跨度”角度看,国资财团中的人员只负责相应资产及资产所在的企业,可以把管理跨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政府要管理辖区内的所有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显然跨度太大,不符合管理学原理。从“专业性”角度看,国资财团中的人员,可以从全社会筛选针对国有资产所在行业的、有能力运作资产的战略投资家,而政府官员(由于政府职能的多样性)却难以做到这一点。从“风险决策”角度看,国资财团(由于责任到人)会恰当冒风险,投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以求取得长远的优势,而政府官员则会“两极化”,在集体担责任(个人责任虚化)时,则敢冒巨大风险,做出莫名其妙的决策,在责任到个人时,则宁愿放弃机会,而不让风险落到自己头上。从“监督”角度看,国资财团能够近程监督企业的高层经理,而政府却只能远距离监督。这一差异十分重要,因为监督人与被监督人之间总是信息不对称的,监督距离越远,监督就越困难,成本就越高。这也是政府直接监督国企,总是挡不住“穷庙富方丈”现象的蔓延、遏止不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国资财团成员对自己所辖资产而言,有了自身的利益和可被追究的明确责任,又可以“近距离”监督国企,因此他们会自动努力使所辖国有资产增值,自动尽力选好(或解聘不好的)国企经理,监督好国企运行。所以,在国资财团运行的同时,政府完全可以放心地放弃直接干预国企权力,把它们还给国资财团。从而,政府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职能从此撤消,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也同时撤消。这样,国企脱困,就有了根本性的机制保证。此后,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才会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发挥巨大的作用。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