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突破公司治理瓶颈 深化大型国企改革           ★★★ 【字体:
突破公司治理瓶颈 深化大型国企改革

作者:佚名     人气:30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摘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之后,如何实现大型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完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大型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仍然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大型国有企业构成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体现。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深化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瓶颈。深化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广阔的操作空间。引进跨国公司是深化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走过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方面的改革。进入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转换机制、政企分开、制度创新、战略调整的方向迈进。纵观国有企业改革走过的历程,在时间安排上基本是先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在行业选择上基本是先竞争性行业改革后垄断性行业改革。在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之后,如何实现大型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完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大型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仍然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一、深化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大型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巨大且所处行业特殊。大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构成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体现。以原国家经贸委确定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为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514户,虽然只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0.3%,但2001年其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的59.2%,销售收入占41.9%,实现利税占47.6%,实现利润占49.4%。这些企业不仅资产规模巨大,并且多处于电力、电信、民航、铁道、自来水等垄断性行业。因此,我们说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
  第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深化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瓶颈。虽然,目前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都已完成了企业改制,也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部分企业还通过发行股票上市,但公司治理的关键--制衡机制却不能发挥作用,“内部人控制”、“所有者缺位”、“经营者激励约束”等公司治理问题依然存在,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其中,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大型国有企业所控制的巨额国有资产,对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以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来说,具有很强投资能力的非国有的战略投资者,一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这也就构成了大型国有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的现实困难,即由谁来充当巨额国有资产的战略投资者。
  第三,深化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广阔的操作空间。在1999年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已经将国有大中型企业纳入改革的范围,指出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可以流动,实际上,竞争性领域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结构实现多元化,已经是一个明确的改革方向。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关于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的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深化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拓展了广阔的操作空间。
  二、引进跨国公司是深化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引进跨国公司有利于实现大型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从目前我国发生在汽车、金融、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案例来看,跨国公司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以存量购买和增量稀释的方式并购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从股权结构上改变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格局,实现产权多元化,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推动大型国有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另外,从世界范围看,1987-1999年跨国公司参与世界最大的50起国有企业重组项目中,在经济转型国家就发生了26起,涉及石油、电力、汽车、钢铁、铁路、通讯、金融等领域。其中,在拉美国家发生19起,收购价值为505亿美元;在中东欧国家发生7起,收购价值为92亿美元。可以说,跨国公司已经普遍地参与到转型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来,并购和重组了大量的国有资产。
  其次,引进跨国公司有利于形成控制权市场,强化对经营者的外部激励约束。公司控制权是指通过占有公司较大比例的股份依法享有对公司经营决策、日常管理以及财务政策等方面的权利,即对公司的发展与利益的决定权。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获得控制权,实质上就是资本市场上竞争机制的体现,并形成了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将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构成可置信的外部接管威胁。由于大型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巨大,同一般企业的并购活动相比,并购难度较大,对并购者本身的要求也就更高。自然,跨国公司能够胜任这一角色,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活动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构成对公司经营者有效的外部激励约束。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在引进跨国公司的同时,还应关注跨国公司进入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尤其是在跨国公司目标同国家目标和社会目标相冲突时。这就需要政府在开放的同时,不断提升管制能力,尤其是对垄断性行业的管制能力,完善各项管制制度,建立起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管制体系。同时,大型国有企业更应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手段引进跨国公司,并不断学习和积累同跨国公司合作的经验。  
作者:黄群慧 王钦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