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地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成效斐然,经验不少,教训也不少。国务院派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李士忠最近就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一事披露一些案例,可说触目惊心,令人深省。政府干预,强行向企业摊牌和担保。缺乏科学论证,造成决策失误。大办第三产业,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使国有资产流向集体和个人。利用改制重组转移资产,转移利润。利用职权徇私舞弊,为配偶子女谋私。外商特别是假洋鬼子套取资金。炒做、私分股票和期货、债券。 内地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成效斐然,经验不少,教训也不少。国务院派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李士忠最近就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一事披露一些案例,可说触目惊心,令人深省。 李士忠1998年开始任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后升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他在任上感受最深的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其方式五花八门,以下为其中的10个案例。 案例一:政府干预,强行向企业摊牌和担保。某企业为扩大规模,接受外商8900万美元设备捐赠,以换取企业产品独家出口经营权。而当地政府却决定让企业进行反担保,造成该企业实际支付设备费用比自己购买还多花1100万美元,让外商在此项交易中净赚近亿美元。更莫名其妙的是,这个外商向中国银行借贷的流动资金3000万美元,只还了1500万,剩余部分赖账不还。而政府主要领导竟然批准决定让这家企业替外商还中国银行1490万美元欠款,使企业遭受1亿20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案例二:缺乏科学论证,造成决策失误。某企业总资产37亿元,在房屋地产热时出12亿元在珠海、深圳、惠州等地买了大片土地、建了大量房屋。如今在惠州建成的5栋29层大厦连一平方米都没有卖出去。 案例三:大办第三产业,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使国有资产流向集体和个人。某企业将本应由主业经营的很赚钱的业务转给离退休人员经营、职工集资入股的第三产业公司经营。一年后,每个职工仅入股2000元,却拿到7万元回报、回报率高达35倍。 案例四:利用改制重组转移资产,转移利润。一家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将部分优良资产转移到股份合作制企业。这家企业本来只有1亿4000万元净利润,竟然将1亿6000万元净利润转移到新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把国有资产转移到集体,再逐步转移到个人手中,国有企业变成空壳,资不抵债。 案例五:利用职权徇私舞弊,为配偶子女谋私。一家企业主管进出口的副总经理利用妻子是财务部门领导,利用职权,互相勾结,让两个儿子分别在当地和深圳注册两家私人公司,采取高进低出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案例六:外商特别是假洋鬼子套取资金。某企业通过一个偶然机会结织一位内地移居香港的商人,该商人又冒充一家荷兰公司代表到中国投资做生意。内地这家公司负责人没有调查这个外商的背景,也没有召开董事会讨论研究,将几千万美元从财务部划出,结果这个假外商携同巨款一跑了之。 案例七:炒做、私分股票和期货、债券。四川东方锅炉厂原任董事长、总经理和现任董事长、总经理私分送人两千多万股票,每人将300万元获利装进自己的腰包,结果两个被判死缓,两个被判无期。这个案件从上到下涉及100多人,轰动全国。 案例八: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吃喝玩乐、挥霍浪费。一间企业的厂长长期在北京五星级酒店嫖娼,出手大方,每出手都是几千至上万元,而且还分别在长沙、北京、广州、香港等包养情妇。 案例九:贪小利、吃大亏,违规拆借。一家企业在现金本不富裕情况下,为获取高于银行的利息,将1亿元现金全部借给信誉不好的一家企业,结果不但利息分文未收,本金最少也损失5000万元。 案例十:管理混乱,缺乏责任心。某企业建设一个面积6500平方米的综合楼工程,从工程预算、建设、验收、决算、审计,表面一切手续完备,但查账时发现,在工程结算中,将水磨石窗台按6800平米与施工单位结算,多付10万元。还有一个企业,建一个1100百多万元的小工程,经查账就多付给施工单位189万元。 李士忠说,以上所述只是冰山一角,造成国资流失原因有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摘自3月19日香港《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