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 【字体:
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作者:佚名     人气:36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这是我国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2003年10月26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主题,在北京举办了本年度第三次中国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十六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各种力量的角逐,改革有可能陷入僵持状态,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就是防止改革可能出现僵持状态的策略。  
  一、从我国改革进程看,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改革的重大突破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突破,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决定把产权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词非常有力度。这在中央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1、从我国改革实践看,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一大突破。
  回顾我国25年改革开放的过程,都是以党在经济改革方面做出的重大决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现代产权制度的确立,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个政策的延伸,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不可忽视。提出现代产权制度,决不是个概念,它将派生出很多内涵,包括人身权利,等等。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在人类历史长河当中可能不是突破。但是在中国共产党,从党章和立党的角度看,就是很大的突破。我国过去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财产,现在要保护,写到宪法里面,神圣不可侵犯,这是一种重大的转变。
  因此,有专家指出,是否为突破,要从纵向比,而不能从横向比。过去自己没有的现在提出来了,就是突破。比如我国于1984年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国外早就有了,横向比没有创新,但纵向比就是我国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也是这样在国外也早就有了,但在我国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禁区,这个禁区解禁了就是突破。
  2、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解决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突破。
  有专家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针对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要搞市场经济不可能回避产权,改到深处是产权。
  我国建国以后,认为公有制的程度越高越好,比重越大越好,个体私营就要打击就要排挤甚至要消灭,脱离了中国的国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公有制。改革改到目前这个阶段,可以说金融和资本市场、国有企业、政府职能转变,成为目前改革最顽固的三个堡垒,也可以说是改革的铁三角,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到产权,都涉及到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理论给今后的实践提供了依据,从推进实践来讲,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改革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实际上都已触及产权问题。决定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改革实践提供了依据,在政策层面上开了个口子,为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扫清了改革理论方面的障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提出现代产权制度,是国有资产战略重组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
  有专家认为,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以后,防止并打破僵持格局的一个方略。以十六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各种力量的角逐,改革有可能陷入僵持状态,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就是防止改革可能出现僵持状态的策略。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锋芒,是针对现存的国有资产的这种格局,针对传统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因为经过25年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并没有到位,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至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依然是沿袭了传统的产权制度的内容,尽管做了一些改革,但是离现代产权制度距离很大,因此怎么打破目前国有的产权格局,提出这样一个新的产权制度,对改革有极大的好处。  

  二、我国已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为目标的深层次改革阶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大统筹”发展,核心的是要解决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问题。其目的不仅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观,而且也是为了寻求全面的改革观。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经过25年的改革,改革进入了以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总体攻坚新阶段。
  有专认为, 现在世界上有三大问题:财富的创造,财富的分配和财富的保护。从世界范围讲,这三大问题的解决都要以产权为基础。财富的创造,过去我们靠国家靠政府,作为主体,现在认识到人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这就有一个产权问题了。产权的分配,财富的分配,财富的保护,都涉及到产权。决定提出要坚持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个首创精神就是个人创造财富。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作为主体,把老百姓的钱拿来,再去投入,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也是投到国有企业,现在显然不行。怎样调动个人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要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才能解决。我们应提倡民本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好好研究。
  1、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专家强调,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所有制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发展是目的,所有制是工具、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与之相适应,建立相应的所有制形式。只有确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投资者的积极性,个人的积极性性。在传统的观念上,所有制陷入“公有”、“私有”、姓“资”姓“社”之争,对新公有制的认识,是社会共同占有,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的所有制形式。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股份制不仅是公有制的主体形式,而且在我国现实中,股份制又能够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点也被我国的改革实践所证明。从我国的产权结构看,原来是单一的公有产权,主体又是国有产权,产权的结构和形式比较单一。现在,要加快国有产权、集体产权、私人产权、外资产权等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这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个人积极性的迸发,都是以合理的产权制度为前提的。产权突破了,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现在有些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关键还是产权问题。为什么在企业改革中,企业家和员工的激情难以发挥,企业家精神无法创新,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里没有他们的产权,他们和企业是一种雇佣的关系。为什么我国单一的国有经济、一股独占的现象长期解决不了,又是产权问题。为什么我国的社会资本化还不如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个产权问题。所以,产权问题不仅是所有制的基础,还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加快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规模庞大,改革任务繁重,靠中央一个模式解决不了,必须多条腿走路,多种途径,改革靠下面的突破。国企改革十多年,虽然没有很明确的政策对产权做出很明确的规定,但是实践中有很多积极的探索,这些年探索的很多模式,应该说都是促进国有资产或者产权改革的一些模式,当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加入WTO以后,外资要进来,对于原来一些大的企业,私有产权吃不掉,也吃不动,国企可能就有一个好的机会,现在私营企业要吃掉国有的大企业还很困难,大的企业产权改革主要还要依靠外资的力量。

  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在八十年代对整个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起了非常大作用。八十年代经济腾飞主要靠的是乡镇企业。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城乡集体经济处于萎缩。1991-1992年,全国的集体企业就业人员有3800万,而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只有两千多万,增长了将近一倍,2002年城镇集体企业的工业职工,只有一千零几十万,加上下岗的四、五百万,现在还有1500万。现在实际的就业人员,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多一点。集体经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本身有集体企业包括产权问题以及制度上的一系列问题,是传统的一套集体经济制度已经严重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另外一方面,理论界、政府对集体经济采取一种闭着眼睛不管的态度也是根源。这一千多万人可能是未来贫困人的又一个主要来源,这个问题不容忽视。计划经济时代集体经济没得到什么好处,市场经济集体经济又面临大问题。在目前,要加快明晰集体企业产权,推动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
  要防止产生三种形式的股份制。要防止借股份制,借明晰产权,把大量的官僚资本变成自己的私有资本,现在最愿意私有化的不是平民老百姓,是已经侵吞了国有资产的那些人。要杜绝三种股份制。第一种是近亲繁殖的股份制,国资一个集团,下面儿子孙子重孙子,这种股份制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还是集团控制,还是国有那一套。第二种就是内部人控制的股份制,一些企业就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集团共同投资的,完全内部人控制。第三种股份制是官商勾结的股份制,可能居于一个不小的比例。
  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借鉴国际经验,必须有国际视野,防止美德日模式之外的股份制的形式,即南美的模式,或者像东亚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形式。
  2、把土地使用权真正交给农民,深化农村改革
  有专家认为,农业改革给我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但问题是9亿多农民在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农民的资产是什么,还有什么财产,也许农民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所以土地流转是关键,土地流转的时候能不能变成资本,能不能变现很重要。传统理论中,产权的所有人是集体,集体财产不许任何方式截留,这个问题对农民是一个难办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农民土地产权归属问题必须及早解决,农民跟土地的关系不是债权关系,是物权关系,是产权关系。这一条是农村土地承包法最大的遗憾,为什么那么容易侵占农民土地,就是在法律规定上没给农民这个权利,村长可以调整,乡长可以调整,县长可以调整,省长更可以调整。国产资源部更可以做。要深化农村改革,必须解决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归属问题。
  3、解决劳动、技术、管理等各类生产要素的产权归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有专家强调,作为劳动、技术、管理等各类生产要素的产权归属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出来了,但是我们的各项行政规则,国家现行相关的法律,是和这个相矛盾甚至是对立的。现在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改革观,或者以人为本的市场经济机制。为本就是要把老百姓作为劳动创造财富,技术创造财富,管理创造财富的要素。人们经常谈到企业家问题,现在的矛盾不是企业家侵占国有资产,不是内部人控制,主要矛盾是腐败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是官僚资本的问题。要承认企业家价值建立科学的收入分配体制。

  还有的专家指出,在决定中劳动力产权没有明确体现出来,如果按照市场要素分配,把劳动力产权再体现出来,对深化深入分配制度改革更有意义。  
  三、按照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加快改革进程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16个字,为加快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基本要求,指明了方向。
  1、进一步把握现代产权制度的内涵
  专家认为,过去讲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能涵盖现在的社会实践。除了生产资料这种有形产权,还有无形产权。这样一些问题理论上已涵盖不了,提出现代产权制度这个概念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现代产权不是产权的实物形态,而是产权的价值形态。我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实物产权观,在社会当中根深蒂固,但是有一部分是不通过实物形体体现的,要从价值上把握它。现代产权,已经超越了企业产权这个范围,它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既有国家的产权、企业里种种投资人的产权,也有民间私人产权,包括普通私人的产权。现代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
  2、全面解决产权的归属问题
  专家们认为,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解决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首要的是解决各类产权的归属问题。不仅国有、私有资本的产权归属要解决,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要解决,而且劳动、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也都有产权归属的问题,这件事对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待探讨。
  3、现代产权制度要权责明确
  专家们认为,要从不同层次明确权责。如国资委到底有什么样的权力,到底它有什么样的责任,首先从国资委角度要明确。然后明确相应授权经营单位、实体企业、企业经营者的责权。现在这个权责明确单一化,只有企业的权责明确。我们要围绕企业这个中心,明确各方面的权责,甚至是政府都要明确。
  有的专家认为,国资委现在管人管资产管事什么都管。私人股东管坏了要倾家荡产。现在国资委这么大的权利,明确了什么责任?
  还有的专家认为,国资管理机构究竟是管企业还是管资本,这在法律上存在问题。授权管理国有资产,就不能超越管理国有资产的权限。我国的国有资产不止国有独资企业,还有参股的国有资本。如控股后,直接是机构对机构的管,可能侵犯别的股东的权利。  
  4、立法保证产权流转顺畅
  专家指出,现代产权制度十六个字最后的“流转顺畅”,是非常针对我国现实情况的。流转顺畅应该说很简单,就是一个规则、价格问题。但是事实上,在转轨过程中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国有产权是跟职工捆在一起的,是跟历史遗留的问题捆在一起的,依据什么流转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最有典型代表的就是企业改制,职工应该不应该买断工龄,应该不应该给这个钱,应该给多少钱,这就是职工的资产价值。
  产权流转,应该形成一个市场化的规则,要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这涉及经济、政治、法律上的很多的问题,这个规则迟迟没有。再一个问题,就是股权设置,现在仍然有很多不规范的东西,包括现在的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缺少依据。
  有的代表指出:现在情况是政府即是产权的保护者,同时又经常是侵犯产权者。因此,当前完善产权法律制度尤为重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就是要把各种经济活动纳入法律的轨道,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利益必须要完善产权法律制度,当前应该尽快出台物权法。法律确认产权归属,能够规范市场秩序、保持市场稳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规范经营活动,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

  有的学者特别指出,现在有一种倾向要特别注意。现在富人很危险,富人一定要保护,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杀富济贫。我们应该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企业家创造了就业,企业家创造了财富。在保护富人的同时要救济穷人。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包括司法、公安,侵犯私有财产,随便抓人,人权都保证不了,更谈不上产权。产权可以派生出很多权利。随着宪法的修改,法制的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家庭各方面都会有一系列的影响。
  5、关键在落实
  有专家指出,我国的关键问题在落实,产权问题从1993年10月份始中央就在说,是具体落实的不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四句话: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可是做的时候是两码事。成立了国家经贸行,就是管企业的,国家经贸委是政府,连产业技术改造都拿到政府审批,这就是政企不分。理论脱离实际,理论脱离体制,结果改革实践无法推动。
  甚至有专家提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制定政策非常认真,提前两三年就拟定了;制定政策之后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不认真执行。任何政策决议只要一个政府部门的主管处长就能把它更改,就能决定谁上市谁不能上市。这实际上是我国非常大的弊端。西方讲法制是制度,大家都遵守这个制度,我国则是“法治”,是用制度管理人,这是我国出问题一个根节所在。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前提条件要有实施保障。现在的产权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权力维系的,通过政府权力维系的。应该建立一套比较好的实施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要建立经济民主,清除经济强权,通过这个制度保障产权的实施。但这个制度到今天还没有建立起来。

(中国改革论坛)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