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
|
|||||
中国金融改革的迫切性 | |||||
作者:佚名 人气:29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两年后向外资银行开放全部人民币业务对中国金融业产生的冲击,阐述了银行业改革的两大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加速推进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另一方面是积极创建新的民营银行。最后提出金融监管应当贯穿金融运作的全过程,同时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审慎监管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 除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目前还有11家多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为数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及约3万5千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于这些国有或准国有的信贷机构,也应当进行整顿或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改制,使之成为规范的商业银行。 2、为什么还需要另外一条“腿” 对于开放民营银行,目前还有一些思想障碍。其中之一是认为,既然四大国有银行无论在营业网点、还是在业务份额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只要把国有银行改好了,就解决了我国银行体系的问题。 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看,把主要精力放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是一种效果不佳的策略。中国在1980年以后的改革中没有效法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这种做法,而是从一开始就把真正的重点放在非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上。这才是中国改革取得较大成功的秘密。 根据工商企业改革的这种经验,银行业的改革也应当在进行国有银行和准国有信贷机构改制的同时,引入民营银行;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实现对内开放;积极而稳妥地建立一批民营银行。 3、积极稳健地创建民营银行 根据以上的分析,应当对新建民营银行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是管理当局至今对于放行民间创立的银行仍然相当消极。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不赞成放开对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的一个理由,是民营银行财力单薄,资信不足,一有风吹草动,就易于引发或大或小的挤兑等金融风潮。民营中小银行的确存在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但是这一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存款保险等制度安排加以防止和化解的。 不赞成放开对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的另一个理由,是一些民营企业投资和控股商业银行的动机不纯,企图通过关联贷款或其他形式占用银行资金。为了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必须收紧对民营银行与关联人士的信贷以及他们之间的其他金融往来的监督和控制;必要时要由股东作出避免关联贷款的承诺。 三、证券市场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低下,而且极不规范,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第一,我国企业基本上靠银行信贷融资,证券融资在企业融资总额中所占份额很小;其中企业债券所占份额更是微不足道。由于过去一直把企业债券视为政府投资筹资的一种补充手段,由计划机关在做项目审批时一并考虑,它的发行决定权掌握在行政机关手中,发行方式往往也是非市场化的。即使在前年企业债券条例颁布以后,债券发行规模仍然不大。 第二,由于把股票市场定位于“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和“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融资工具,并且采取政策托市、“限制扩容”和划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等做法,使获得上市特权的公司得以靠高溢价发行从流通股持有者“圈钱”,这使股市变成了一个缺乏投资价值的巨大的“寻租场”。 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1)否定“为国企融资服务”的方针和“政府托市、企业圈钱”的做法;(2)加快企业改革,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前提;(3)采取谨慎稳定的政策,避免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4)采取有关各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消除股份分裂,实现“全流通”;(5)加快证券交易立法,改善对证券交易机构和证券经营单位的监管,在规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包括股市在内的证券市场。 四、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保证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 金融市场是信息高度不对称的不完全市场。而且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和蔓延性。金融监管应当贯穿金融运作的全过程,同时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审慎监管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 在我看来,在金融监管的问题上,有四个问题特别需要引起注意。 第一,注重基本制度建设。过去我国金融市场混乱给出的一条基本教训,是因为基本制度不健全,政策多变,导致了逆向筛选,我们必须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市场规则、公司治理、信用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监管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严格监管。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以致市场上庄家操纵、内幕交易、蓄意舞弊等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活动盛行。这种状况决不能继续下去。 第三,实现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现代金融业中信贷、证券、保险等业务难以截然分开;我国的监管机构分设容易由于监管机构之间不协调而留下监管空白和漏洞。要继续探索协调和改善监管的途径。 第四,防止把对违规与否的对金融机构的微观活动的行政干预。过度监管和把监管变成微观干预的做法不利于市场的有序运行,应当注意防止。 吴敬琏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