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需求与供给――创业板面临两难选择           ★★★ 【字体:
需求与供给――创业板面临两难选择

作者:佚名     人气:43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摘要]从目前现状来看,创业板市场推出的确面临一些法律障碍,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障碍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非根本性问题。认为境外创业板市场波动使我国决策层对创业板产生了疑虑,甚至动摇了我国推出创业板信心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这只看到了问题的现象而没有看到其实质所在。事实上,境外创业企业股票市场的波动并不是无中生有地使我们联想到了创业板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提醒或帮助我们认识到了创业板所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现状来看,创业板市场推出的确面临一些法律障碍,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障碍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非根本性问题。认为境外创业板市场波动使我国决策层对创业板产生了疑虑,甚至动摇了我国推出创业板信心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这只看到了问题的现象而没有看到其实质所在。事实上,境外创业企业股票市场的波动并不是无中生有地使我们联想到了创业板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提醒或帮助我们认识到了创业板所面临的困境。
  我国创业板并不是为满足证券市场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外部需求
  推出创业板股票市场既是促进包括技术型企业在内的新兴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现有证券市场注入活力、促进证券市场体系健全和资本市场全面快速发展的有力措施。但从我国创业板市场出台过程来看,并不是因为证券市场本身发展的直接内在需要,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外部需求。从创业板的制度供给即证券市场方面来说,创业板排序相对偏后。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中,创业板排序则相当靠前。
  因为,从证券市场方面来看,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深圳、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25家地方区域证券交易中心和两个证券交易网络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的多层次证券交易市场体系,但由于证券交易中心和交易网络建立比较仓促、运行不够规范,1996年以来有关方面逐步对STAQ、NETS、证券交易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等进行了清理。之后全国只剩下深圳、上海两个交易所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日益聚焦到了现有证券市场内部,因此,1999年前后中国证券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规范和完善现有市场本身,而不是铺的摊子。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随着90年代以来税收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融资难尤其是股权性融资难日益上升成为束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1998年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业投资热潮,使得发展作为创业资本退出和创业企业再融资渠道的创业板市场的重要性凸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中亟待解决的头号问题。因此,建立创业板前身��高新技术企业板块的口号出现在发展高新技术而不是健全证券市场的文件中。虽然,创业板推出客观上有助于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但推出创业板市场多多少少是对客观需求的一种波动式的适应行为,而不是证券市场方面主动的战略性安排。虽然在以创业板取代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名称之后,被动程度有了一定的降低,但被动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面对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和不能拖延的客观需求,拟议中的创业板面临着难以双全的巨大矛盾。如果完全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创业企业的上市要求,则意味着交易所方面必须进行比较大的改革且需承受相当大的风险,如果考虑到现阶段交易所的现实基础和客观能力,则有可能无法充分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殊要求。
  客观需要和自身规律约束是世界范围创业板市场发展中的矛盾
  从世界范围来看,创业企业股票市场有两种模式,交易所附属的创业板和柜台市场及其高级形式。
  柜台市场及其高级形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NASDAQ,NASDAQ模式立足场外市场基础之上,有原来的场外交易体系支持,一般来说规模较大,发展迅速,效率较高,交投活跃。

  另外一种是香港创业板股票市场所采用的主板附设模式。主板附设模式对于交易所(或主板市场)来说,由于创业板股票市场的设立使之变成了拥有多个交易部的超级市场,有利于市场细化并吸引各类投资者的参与。但对于创业板股票市场本身来说,则由于履盖面有限而规模较小,发展缓慢,效率不高,交投清淡,自身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正因为如此,一些创业板股票市场发展不太成功。
  以英国为例。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曾经先后建立过多个“创业板”性质的股票市场:第一个是为不能在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公司设立的USM,第二个是为不能在USM市场上市的公司开设的第三市场,第三个是另类/替代投资市场AIM。
  USM建立于1980年底,是伦敦国际证券交易所为了满足不能正式上市的证券公司的需要,为没有资格上市的小公司提供一个正式、有管理的筹资场所,同时为创业投资家提供投资回收渠道。
  第三市场成立于1987年1月,目的是为不能在USM上市的股票提供一个正式的市场,以取代非正式的场外交易。1990年以来,受到欧共体改革要求,英国股票市场进行重大改革。伦敦交易主板市场和USM的上市要求大大降低,使得第三市场与USM的区别不甚明显,于1990年底取消,原来在第三市场
  上市的大多数公司转入USM市场。由于交易不甚活跃,USM市场也于1996年底正式关闭。USM市场是为科技型创业企业而开设,又因自身效益而关闭。USM关闭之后,英国的创业投资协会等相关组织举行了一系列的抗议游行和其他旨在恢复的活动。
  正是在此背景下,伦敦证券交易所又于1995年6月建立了专门为小规模、新创立和成长型公司服务的AIM市场。
  创业板市场就是这样在客观需要和自身规律约束之间来回摇摆,在供求落差中反复摸索自身的定位。新设立的香港创业板市场同样没有摆脱这种尴尬,刚启动时制定的上市标准,不久即予以放松,近来又不得不考虑适当提高收紧。
  去掉对我国创业板市场过高期望,及时推出
  从共性来看,我国拟议中的创业板当前面临的也正是这种矛盾。而从根本上来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因为对创业板市场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对创业板市场寄予了过高的希望,甚至提出了创业板市场难以胜任的要求,希望通过创业板一劳永逸地解决创业企业上市的所有问题,致使创业板面临保证自身稳健与满足市场需要的两难选择。
  我国当前拟议中的创业板市场,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认识和定位方面的误区,发展创业板市场首先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
  一是要对创业板市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由于组织形式不同,市场定位不同、发展基础不同,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与美国NASDAQ属于不同类型的市场,创业板不能与NASDAQ市场比较,不能指望创业板有NASDAQ那样的表现。从性质上来看,我国创业板与香港创业板和英国AIM市场属于同一类型,因此,可以比较和参照的是香港创业板和伦敦AIM市场等。必须去掉不必要的幻想和过高的期望,应该认识到创业板顺利推出、平稳发展就是成功。考虑到我国拥有大量的上市资源,如果制度措施配套得当的话,可以预计,我国创业板的前景和表现将优于香港创业板和AIM市场。
  二是应该给予创业板适当的市场定位,创业板只是创业企业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其不能取代整个创业企业资本市场,因此,不能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创业板市场,而忽略对其他市场的培育。

  三是要处理好创业板和主板市场的关系,创业板不是独立的市场,可以或应该是主板市场的上市预备或过渡市场,以创业板发展一个明确的预期。因此,创业板与主板市场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创业板的优秀上市公司可以毕业并升级到主板市场。虽然在短期中存在资金面的竞争关系,但从长远来说创业板的推出不是削弱主板市场,而是巩固和优化主板市场,也给主板市场未来发展一个乐观的预期。
  四是创业板的上市标准不能过低,由于转轨时期改制方式的存在使得我国主板市场的创立时间要求并不太严,因此创业板的时间要求可与主板市场相当,并不过分降低,且活跃业务和盈利记录必须具备,但考虑到真正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的特殊性,规模要求可适当降低。
(中国证券报,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宋立)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