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
|
|||||
国有银行上市 四大争议焦点 | |||||
作者:佚名 人气:41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摘要]上市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上市既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能促使与国际接轨,同时可以提高银行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围绕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经济金融界仍有许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是否上市、何时上市、上市途径、上市方式。 分步上市说。这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国有银行上市的基本条件尚不具备,因此短期内不可能上市。只能积极创造条件,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上市目标。国有银行上市需要的条件:(1)外部条件:①一定规模的股票市场,这一市场要大到足以有效吸纳国有银行上市融资的数量。显然,我国的股市是没有这种能力的。我国四家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有几千亿元,仅工商银行一家就近2000亿元,即使部分上市,市场也难以承受。②上市的法律要求,主要有盈利记录、资本充足率、信息透明度等。国有银行在这些方面显然还有差距。(2)内部条件:①比较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比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②经营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③高效运作的组织体系。国有银行普遍存在的情况却是管理体制不顺,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人员众多,机构庞大低效。考虑到上述情况,国有银行上市不应在近期内实现。 上市途径 对于国有银行上市的途径选择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引资入股”,即通过引入资金来实现上市。根据资金来源不同,这一方式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外资入股。总体上说,国有银行的困境,是银行无力逃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无力有效运用居民储蓄的结果。因此可以考虑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在国有银行上市过程中,通过引入国际资金,让其承担银行上市的风险,分享上市后的成果,既可以减弱银行上市的震动,更可重新确立其形象。二是内资入股。银行业可考虑引进国内个人或机构的资金入股银行,来实现银行产权的多元化。特别是银行的巨额储蓄,存在着很大的潜力。银行可以吸引储户将储蓄参资入股,这同样可以减轻银行上市对股票市场的冲击。 “债转股”,银行通过发行中长期的可转换银行债券,到期转变为对银行的股权。这也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而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几乎没有附属资本,因此可以考虑发行中长期可转换债券这一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对储户和银行都有好处,一方面,储户购买债券的利息比储蓄高;另一方面,银行可将长期债券作为附属资本,因此可以减轻储蓄滚雪球般扩大对自身补充资本金的压力。 “变相上市”,指银行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由新设立的控股公司上市,借以达到上市的目的。这一方式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国有银行规模庞大,直接上市恐对股市产生强大的冲击,股市可能不堪重负。二是国有银行由于巨额不良资产,很可能达不到上市标准。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后,达到上市标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样国有银行通过其控制的金融公司间接达到上市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这将引导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朝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中国金融业的大转变。 上市方式 即国有银行上市的方式问题,国内有两种对立观点: 整体上市说:这种观点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整体上市方式。因为国有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具有广泛的网点机构,如工商银行已经名列世界大银行第七位。就商业银行来讲,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规模效益,大的银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世界商业银行发展历史和趋势看,大型化是一股比较显著的潮流。另外,我国银行业还将面临加入WTO的挑战,国有银行保持整体上市,有利于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在入世以后与国外银行进行竞争。 分拆上市说:这种观点认为,考虑到我国当前的情况,国有银行上市只能采取分拆上市的方式。分拆上市又分为两种:一种横向切块上市,即把国有银行的一些分子分拆出来;而还有一种是竖切方式,即把国有银行的一部分业务,如信用卡分拆出来,进行改组以后再上市。分拆方式的好处:一是比较切实可行,适合当前我国股市容量小、国有银行条件差的情况;二是可以通过分拆,形成更多的银行主体,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 作者单位: 张吉光 上海银行 郭凌凌 中国工商银行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