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
|
|||||
跨市场资本大挪移——跨境多地上市 驱动资本运营与产业整合 | |||||
作者:佚名 人气:31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许多民企都认识到买壳的杠杆作用甚至要强于直接上市。而玩杠杆的资金链一旦断裂,其对市场的冲击和对民企自身品牌的打击就无法估量。 月前,威远生化第一大股东威远集团的出资人石家庄市国资办将其持有的威远集团国家股权一次性分别转让给新奥集团和新奥投资。新奥集团旗下新奥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早在2001年5月就香港创业板上市,2002年6月3日,该公司又转入香港主板。此次,新奥集团借“威远生化”之壳,实现了自己的A股理想。多地上市,特别营建A股收购平台,以完成国内同业整合是众多民企的目标。 香港本地公司垂涎A股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深港一脉的上市公司很多,但过去很少有香港纯本地上市公司收购国内A股公司,更多的是许多H股公司因与国内市场联系密切,懂得如何操作,才会热衷构建一个A股平台。现在香港本地上市公司实际已逐渐体会在大陆拥有上市公司的好处,并蠢蠢欲动。 据悉,香港上市公司国中控股主席张扬曾透露,国中控股将通过并购方式,扩展环保水务及城市建设两大核心业务,重点在内地物色A股公司投资,借此做为日后收购的平台。有消息称,国中控股目前已有数个A股收购目标,但还未最后确定。据悉,国中控股此次收购的A股公司,目标是要拥有30亿人民币的融资能力,以作为未来收购及扩展的平台。 看好外资并购机会,致力于促进港资公司并购A股的香港高成资本公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外资并购放开之后,香港上市公司会借地利之便再回内地收购A股,这其中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间。”港资上市公司并购A股公司后,只需注入相应盈利的资产,可以为在A股市场再融资打下基础,利用增发和配股溢价大幅提高每股净资产值,从而实现股权增值。另外,境外上市公司本身的股价也会因母子贵,而产生增值效应。 该人士还强调,收购A股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香港上市公司还有一条融资捷径,那就是可以向国内金融机构进行质押贷款,用于投资或拓展其它业务,在大陆通过不多的股权投资实际上实现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这一点被很多港资上市公司所看重。 但多地上市的企业接连出事的现实显示:监管真空始终存在。但多地上市已渐成潮流,如何消除这些监管空白已成为境内外监管机构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链 接 红筹也瞄准A股 近日,香港红筹股公司华润创业借全资拥有的华润轻纺以1.63亿元现金向大股东收购A股上市公司华润锦华51%的股权,华润锦华也将成为自去年11月向外资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有关通知出台后,首家由外企绝对控股的内地上市公司。 华润锦华2002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为1315万元,每股盈利0.10元,收购价则为每股2.473元,相当于24倍市盈率,这与香港中资股平均15倍的市盈率相比明显偏高。 同在中国华润屋檐下的两家企业为何要大费周折地进行股权转让, 据说华润方面的解释是“收购华润锦华将为华创纺织业务的整合、日后收购兼并及集资,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收购完成后,华创将成为内地第三大纺织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华创收购华润锦华在外资收购方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近年来,随着内地业务逐渐扩大,不少境外中资企业纷纷分拆业务到内地上市,如上海实业、北京控股等;另外也有企业有意在内地发行A股或发行CDR。但从目前情况看,发行A股难度较大,发行CDR仍未出现重大突破。而向外资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通知的出台为外资并购提供了条件,中资企业境内买壳上市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买壳上市为中资企业日后再融资作了很好的铺垫。相比之下,A股的高市盈率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募集到大笔发展资金。有关券商指出,实际上华润锦华的年盈利仅有1000多万元,此次收购对华创的盈利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取得在A股市场集资的机会。而另有分析人士强调:红筹股内地买壳更多是从资源整合这一角度切入,通过收购或买壳上市,整合集团的产业布局,实现资产的区域性有序分布。 华章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