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 域外文化 >> 正文
传统企业走进新经济 美国企业面临“文化挑战”           ★★★ 【字体:
传统企业走进新经济 美国企业面临“文化挑战”

作者:经盛国际     人气:21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5年前,历史系的毕业生克莱门丝成了安然公司的天然气和电力交易员。这
27岁的姑娘凭着一股子敢于冒险的劲头,用对冲手法在能源期货上赚了10亿美
元。克莱门丝立刻成了新经济狂热中的英雄人物。她的故事不仅反复在各家媒体
的经济报道中被提及,也成为哈佛商学院研究的范例。


  在当年追捧安然的那些专家们眼里,安然无疑是新经济浪潮中传统企业的楷
模,有专家甚至将安然公司的调整称为文化革命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

经历了一场艰难的改革。像安然那样传统经济型的企业,在各个层次都面临着极
为严峻的挑战。首席执行官们为了让企业更加灵活多变,更能够适应高科技的发
展,采取了多种手法精兵简政。美国传统企业的文化模式由此也进入了一个
转型期。

  对绝大多数传统经济类型的企业来说,文化模式的转变往往是最为艰难的。

经营能源的安然公司按说也属传统型企业,可几年的工夫它就脱颖而出,并取得
了丰厚的收益。安然的成功让许多专家另眼相看。哈佛商学院案例研究的题目就
包括《安然的转型:从天然气管道到新经济的发电厂》。

  现在人们终于明白,安然的命运与这种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安然的崩
溃并不仅仅是因为假账,也不全是因为高层的腐败贪婪,更深层的原因是:安然
企业文化的转型偏离了正道,走上了一条毁灭之路。在安然,经营者以追求

获利、高成长、高股价为目标。这种风气在股市泡沫膨胀之时更是极为盛行。
它在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量的同时,也在刺激着冒险与贪婪。《财富
》杂志的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安然公司的主管们建立了以盈利增长为核心的文化
,经理们才有了很大的动力去涉险。安然追求的目标最后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

盈利。安然鼓励的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用高盈利换取高报酬、
高奖金、高回扣。安然甚至放弃了原来按照工作时间长短增加工资的老式做法,
代之以高额的奖金和股票期权来奖励那些创造利润最多的员工。安然内部不断地
进行着大换血,坚持传统作法的人被视为保守,很快就会被清理出去。

而招进的新人大多是刚刚从商学院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这些经理们一踏进安然
的大门,就会立即获得500万美元炒作能源期货的大权。

  在安然,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就是金钱。谁赚得多,谁就是榜样。安然对雇
员采取宝塔式的评定方式。一等是超优,二等是优秀。超优员工虽只有5

,但拿的奖金要比优秀者高出66%,除此之外还可获得大量股票期权。不少人因
此把进安然也视为像炒股作短线一样,进门捞一把就走。克莱门丝就是在短

短的7年里,从分析师跳到交易经理,再跳到主任,最后干脆自己单干,开公司
当了副老总。

  安然企业文化的框架建立在明星的基础上,它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破坏了企
业应有的团队精神。《商业周刊》的分析说,安然奖励的是少数竞争力极强的人
,而这些人往往又不愿意与更多的人分享权力与信息。在安然的员工之间,更多

是竞争而不是合作。美国有学者指出,这种文化氛围有一种赌场的气氛。

  泡沫破裂,丑闻败露,人们才逐渐地从像安然这样的楷模身上看到了美
国企业文化所面临的深层危机。俗话说得好,华尔街的每一件丑闻都与贪财有关
。这些年来,贪婪就像病毒一样,腐蚀着美国的企业文化。世通、环球电信等一

连串假账丑闻无不是贪婪所致,在他们的背后又无不有着与安然类似的文化环境


  随着各种新法规的出台,美国企业的信誉开始走上了康复之路。但严格
执法固然重要,重建文化也绝不可小视。华裔证券专家申湘如女士指出,人们可
以设立各种不同的制度与法律。但是一个社会如果只贪爱钱财而不注重道德与操

守,那么再完美的制度与再严格的法律也无法管束贪婪与恶行。从这个角度来看
,美国企业要想真正走出丑闻的阴影,清扫企业的文化氛围,以真实的业绩
赢得投资者的信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