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精英人物 >> 正文
金庸:当大侠走下神坛(上)           ★★★ 【字体:
金庸:当大侠走下神坛(上)

作者:黄莺     人气:22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想要学术界承认的金庸——认真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金庸以武侠小说成名,心底其实最渴望被精英文化承认。

  这话没错,因为中国一向以来都以得到精英的承认作为个人地位确立的准绳,金庸在大众中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但对专家们,他却没有办法,他们不承认他就是不承认,而他这些年来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让人感觉都是在向精英文化靠拢,尽管他本人并不承认。

  1997年4月,浙江大学百年校庆,金庸应邀前来。当时浙江大学决定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仪式在一个礼堂中举行,对他无比崇拜的浙江大学学生把礼堂挤得水泄不通。金庸那天看上去特别兴奋,脸红扑扑的,穿着西装,无比郑重的样子。当潘云鹤校长把浙江大学的校徽别到他的胸前时,坐在近处的人甚至能看到金庸的前襟在微微颤抖。这个校徽可是当年金庸想拥有而没有得到的东西:“我当年为了求学来到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跟我谈话,因为我当时还在为一些报纸写文章,他觉得我可能不太有精力完成学业,而正在做的工作又非常有意义,因此规劝我先工作,不要急着来读书。结果后来漂泊到香港,到浙江大学读书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

  接下来的事情肯定更加让金庸开心,1999年3月26日,他正式受聘浙大人文学院院长。2000年金庸获浙大导师资格认证,2001开始招收隋唐史和中西交通史博士生。其中金庸招博士更是他追求学术界承认的突出表现,他对博士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几年来一直没有人选,分明是在说:“我金庸对学术的要求是很高的。”2003年他终于承认已经招好一个,他在公开场合评论这位博士生也是很有文化的:“我是定下来了一个博士生,她现在还在忙硕士论文。她研究的是曾子,我建议她多看看《礼记》、《论语》,这个很有用。”谈到学术问题,他的眼神不再游离,神情也更加专注:“在历史研究方面,我本来打算写故事性强的、吸引人的中国通史,现在发现文笔不够,搁一搁。”

  前不久,发生了金庸请求辞职的事件,相信这不是他内心里真想做的事情,只是身体精力不允许。不过,还好,浙江大学执意挽留,他目前仍是院长。

  充满童心童趣的金庸——可爱

  据说,人老到一定年纪,会变得像个孩子。几年间,记者见到的金庸,始终充满童心童趣。

  1997年第一次在浙江大学举行讲座时,他就强烈抗议一些学生称呼他“金爷爷”,笑着要大家叫他大师兄,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在跟学生说话时,总是称呼他们“师弟师妹”。以后数次在公开场合出现时,他一直都没有改变,有一次在讲座中杭州高级中学的一位看上去15、6岁的小妹妹站起来提问,他乐呵呵地说:“我在杭高读过书,咱们是校友,你是我的小师妹。”

  他的家乡海宁的记者说,金庸每次回去都跑东跑西参观,看上去根本不像老人。有一次还戴了个大围巾,像五四青年那样围着,一副很潇洒的样子。海宁的记者说,有一次,有人问金庸《倚天屠龙记》里,小昭手脚都被铁链锁住了,一直到张无忌借赵敏的倚天剑砍断以前,这段时间小昭的手脚都是被绑起来的,这段时间她是怎么换衣服的?金庸居然这么回答(伸开双臂比划

:“她的活动距离很大,手可以拉很长”。当时把他们都笑弯了腰。

  2003年7月24日晚上,因为第二天要在杭州举行一次演讲,金庸提前到达,媒体自然不会放过他。

  那天的他心情特别好,80岁的金庸更是现场演示了什么叫返老还童。

  那天晚上8∶30,在西湖边霍金2002年来杭时曾住过的香格里拉饭店的一个套房里,金庸穿着粉色竖条纹的短袖衬衫,坐在椅子上,爷爷一样慈祥地笑着。说起话来,像个孩子,嘴角一直往上翘着,所有的问题都不拒绝回答。当时,大家都知道这个80岁的老人还在兴致勃勃地修改旧作,硬要把专情的黄老邪改成个有故事的人——和自己的弟子梅超风有段师生恋。问他这个问题,他显得特别喜欢,就像孩子被问为什么得了个大红花一样,回答得特别响亮,谈起爱情什么的恍若年轻人一般:“人生最理想的是专一的爱情,但不专一的爱情常常有,这样改更现实。道德上看,如果把不专一的情感快点收回,当然就比较好了。”看大家听得认真,他更是得意了,还把杜甫拉出来作个对比:“过去的诗人,比如杜甫,他可能觉得自己的一首诗不够好,但流传出去了,就没法动了。我现在有机会改,多好啊。”接着,他还得意洋洋地透露了自己下一步的修改计划:“韦小宝这个人做了那么多坏事,结果却娶了那么美的七个老婆,让人觉得坏人可以有好报。这个在小说中可能合适。但在现实中,那个说‘狼来了’的孩子,最后被狼吃掉了,才是合适的,所以我要修改。”待大家追问具体怎么改时,这个老人突然孩子一样耍赖:“我还没想好。”

  历次对金庸的采访,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和他谈到电视剧,谈到各个版本的比较。83版的《射雕》和央视版的《射雕》则几乎经常性地被拎出来,金庸也已经习惯了,记得那天晚上又被问到,他没听完问题,就急着发言了:“我对央视版的比较满意,因为改动得少。83版的大家都说好,我特地买了一套来看,没觉得好啊。这里面有回忆的问题。我以前在上海吃过冰激凌,后来到了美国、澳大利亚,吃了很多冰激凌,但回忆总觉得上海的特别好吃。自己的回忆总是美化事情的,大家喜欢翁美玲,是因为回忆特别美。”按说这个问题已经回答完了,有人想再提问,他却打断人家接着说:“我讲个故事。可能关系不大。翁美玲为了一个男人自杀,我不能讲他的名字,但大家现在看他,头都秃掉了,朋友都说没有我好看,但翁美玲绝对不会为我自杀。这就像段誉喜欢王语嫣,是因为自我美化了,所以喜欢。过了几十年,你再看看83版,比较一下,确实不好。”

  那次的采访规定9点钟结束。当时,金庸的太太站在房间的一角,对记者的不肯离去显得有些不耐烦。那会儿有记者告诉金庸,他少年时曾工作过的《东南日报》的总编、年已九旬的汪远涵先生很想念他,渴望再见他,他高兴得不得了:“真的吗?有他的电话吗?他当年对我很好,很照顾,他来不方便,我去温州看他好了。”他还想继续谈,看着主办方请记者离开,他只好停住话头,很不甘心的样子。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