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精英人物 >> 正文
白岩松:越来越找不到家了           ★★★ 【字体:
白岩松:越来越找不到家了

作者:卢北峰     人气:19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他极强的思辨能力造就了他新闻人的优秀素质

  他为央视树立了全新的主持人形象

  时至今天,他最想做的依然是主持人

  在北京定居十几年,他越来越找不到家了

  2005年1月21日,白岩松把我带进位于世纪坛地下的电视摄制棚,央视新闻频道的几个栏目都是在这里制作的。这天下午,他要录制将于周六播出的《中国周刊》。

  来此之前,我在世纪坛上为他拍照。下午4点半了,原本充足的光辉已变得淡薄。灰浊的气色缓慢地渲染上来,将橙色光调的建筑罩上了凝重的色晕。站在世纪坛高高的平台上望向四周,广大的北京城呈现着余暖的灰色,这是京城冬天的基调。白岩松看见军事博物馆高耸的八一五角星徽,对我说,北京城里的建筑他还是喜欢五六十年代建起的那一批,像他身后的军事博物馆。我们开始怀旧。我们谈到1996年夏末到他租住的家,那是我第一次采访他。那时他是“东方时空”的主持人,那时他挺瘦,戴着副大眼镜。给我留下印象的是,他收藏了大量的音乐CD和欧美影片……

  白岩松换上西服系好领带,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准备录制《中国周刊》。人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演播室布景都像模像样,其实在现场看,很简陋。白岩松把几张印满字的A4纸摆在桌面上,看着我调侃着:做主持人累啊,日理万机,连说的所有文字都是加班加点儿写出来的。他摘下眼镜,张嘴对其哈气再三,用纸巾擦拭镜片,眯眼察看清洁了,戴上。通过“胸麦”(西服上夹着的微型麦克风)与导演对话几句后便说着“一、二、三、四、五”,对着摄像机开说。在摄像机的上面架着一台电脑显示屏,屏幕冲着白岩松,上面慢慢滚动着文字,白岩松看着那些自己写的文字说话。

  白岩松在摄像机前的表现挥洒自如,他掌控着话语的节奏,不时做出各种手势。看着过去一周国内发生的新奇事,听着他对这些事的评论,我心里念叨,他极强的思辨和表达能力造就了他新闻人的优秀素质,他不干新闻,老天爷都得抽自己大嘴巴。

  1989年,家在内蒙古东北大草原上的白岩松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最大的梦想就是留在北京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1993年,在他做了四年的报纸记者后,因为崔永元的介绍,他来到了中央电视台正筹备成立的栏目《东方之子》,成为兼职的几名策划之一。几个月后,因为采访人物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更因为他筹办的一份新报纸被“枪毙”,他像林冲般的别无选择,只好进了《东方之子》。此后,白岩松作为主持人兼记者的双料新闻人每天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为央视创立了新闻评论主持人形象,也为全国广大的百姓所熟知。时至今天,央视成立了新闻频道,白岩松的职位也越来越重要,但他最想做的依然是主持人。

  白岩松做完《中国周刊》,正准备和我一起聊聊,《新闻会客厅》的制片人又找到他,让他继续录制关于两岸春节包机直航的节目。白岩松很诧异,在他的记忆中,这天没有安排《新闻会客厅》的工作。制片人和他交流了一会儿,白岩松答应继续做。我们的谈话只能在忙里偷闲中进行。《新闻会客厅》一气呵成,嘉宾还没走,白岩松妻子的电话

打来,让他回家吃饭。

  分别时我问他,从广院毕业走到今天,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白岩松略一思索,说,越来越找不到家了。说着他指指心。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