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领导决策 >> 正文 |
|
|||||
王志东:一生“钱”缘 | |||||
作者:董军 人气:21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新浪网原总裁兼CEO简介 王志东,中国IT界著名人士。从1992年开始,王志东先后创办了新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新浪网,是BDWin、中文之星、RichWin等著名中文平台产品的开发人与总设计师,长期担任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总裁兼CEO,成功进行多次国际资本运作,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TOM科技) ——访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志东 第一代网络人要学会放弃 主持人:前些天中央台做第一代网络人与第二代网络人的对话,你没有去,是不是心里多少有些障碍? 王志东: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很忙。也有其他原因,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已经上了轨道了,专注于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领域。现在做的事情与做网络时的风格很不一样。做网络的时候,张朝阳所说的注意力经济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我不完全赞成,他们面对的是普通消费者市场,对他们来讲曝光率、知名度等很重要。而我们现在做的行业主要是面对企业领导,他们用与不用我们的产品关键对你产品、公司、技术、业务方向、管理理念的信心,而且希望我们的公司品牌形象相对来讲稳重一些,如果还是.com那样张扬反而不好。另外从媒体讲,我也希望更多注重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对过去的东西是抹不掉的,但不能永远出不来。 主持人:在你看来,第一代与第二代网络人有什么差别? 王志东:第一代就是开荒,在很贫瘠的土壤上耕耘。当时基础设施不成熟,政策不明朗,甚至连网站的合法性、整个行业的规则都没有,那时候只能顶着压力做。比较早进入或是方向稍有失误的,就成了先烈。第一代条件艰苦一些,但也有很大的回报,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财富上,这个回报也是很公平的。失败是有的,但总的来讲第一代还是不错。 第二代的时候,市场已经成熟了,创业也比较规范,这个阶段竞争也更激烈。在这个阶段做,激情和不确定性少了一些,大都是按部就班地往前走。 两代人的风格也确实有区别。在前面开拓的人,思想比较丰富一些,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后来的人大都按部就班地走。 主持人:第一代网络人有的现在看上去很成功,但也停留在这种成功上好几年了,你认为他们的出路是什么?成为先烈的第一代网络人,出路又在哪里呢? 王志东:这一切都看自己。机会有很多,一方面中国IT业不像传统产业,永远都有机会;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现在正处在高速发展期。这两个背景交织在一起机会就更多了。 有的人作茧自缚,自己曾经的成就成为包袱,会把自己耽误掉。也有的人觉得做得很好,离开了就没有机会了,舍不得放弃就没有新的机会。 他们的出路无非是两种:一是在现有的平台上二次创业,利用原来平台再实现跳跃。二是等待新的机会。走哪条路,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个很实际的判断。 主持人:放弃成功是一件很难做到 事情,如果你当时不是被迫离开新浪,你会舍得放弃吗? 王志东:我很可能会放弃,但会找一个平和的方式。当时我在新浪就在想创新,或者说是第二次创业,但那时新浪的包袱已经很大,从1993年一路走来,加上已经上市,它的商业模式已经有某种惯性,不那么灵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是再用它去寻找新的机会的话,很不容易。企业大到一定程度,会限制创新的。当时我想大刀阔斧地做一次改造,如果当时成功的话,我会多待一段时间,如果改造不行我再淡出。没想到手术刀刚刚拿起来,就被人家一刀劈走了。其实这样我就心安理得地走了,也正好把包袱甩掉。 不是创业而是重组 主持人:除了创业,当时应该会有更轻松的事情可以做? 王志东:是,当时离开的时候,很多公司找我想挂名,然后融资、上市,也有一些公司诚恳地邀请我加盟,还有人劝我出书。但这些做法都是"名声套现",我担心名声套光了就没有了,名声也需要不断地去维护。 主持人:你过去最经典的故事都是在融资方面,有没有想过做VC(风险投资)? 王志东:是有人劝我,干脆去做个VC好了。记得我原来由技术人员转向做经理人的时候,最说服我的理由是,做一个好的工程师只能做出一个好的产品,做好的经理人可以做好一个企业,可以培养、容纳更多的工程师做出更多的好产品。做VC则可以造出很多好公司。这是很有道理的,可能我做完点击之后,下一步就会去做VC.但点击现在做的事情是我1996年就在脑子里形成的,这个事情不做,我做什么都不踏实,除非论证后证明时机不成熟。 主持人:这次创业中有什么困难吗? 王志东:还真想不出来,这次太顺了。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有人要给我投资,而且公司一定下方向,很多难得的人才都自愿加入。连我们选择办公地点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都表示欢迎我们过去,并给予支持。 有人说我:你办的点击科技不像创业,更像是一个重组。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我们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开车来上班的,我们找办公地点很重要一点是看车位是不是足够多。我们真的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创业,虽然我们也很忙、很累,但我们可调用的资源很多,不像其他刚起步的公司。 主持人:你过去的声誉积累在这次创业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王志东:在办新浪的过程中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客户都对我有信心。如果我去约10个大企业的CEO、CIO见面,他们一听说是我,至少有9个是可以约到的。这种见面是他们对我的信心,也有一些感情色彩。我希望给客户的印象是可信的、负责的、可靠的。希望他们对我的信心能够转化为对我们团队的、产品的、公司的信心。 主持人:利用这种声誉,你是否会成为点击科技的一个"王牌销售"? 王志东:这是我们很现实的一个资源、一个机会。但要珍惜好、维护好,不能吃老本。 主持人:那会成为包袱吗? 王志东:应该是压力吧。最开始我为什么用三个月时间去选题?一方面如果选题太小,但别人的期望值很高,反而会引起失望。另一方 ,如果过于去迎合别人的希望,也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白费功夫。 这次最大的不同在于"创业规划" 主持人:经过三次创业,你总结出自己的"创业规划理论",请问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创业中有没有规划的概念? 王志东:不能说没有,但当时的规划应该讲是很浅的,那时候比较情绪化、感情化,而且不像现在做得深入,面面俱到,现在可以用很多理性化的手段,这些都是很不一样的。 主持人:能不能谈一下你的"创业规划理论"中的要点? 王志东:第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选方向,其实就是一个论证的过程。你的目标是什么,对这个期待做各方面的系统分析。如果这个出差了,所有的工作都白费。我论证有5个原则:1.一定要有激情、有意思的事,不是按部就班的事。2.条件要成熟,市场要成熟。3.要有市场潜力,有经济回报的可能。4.一定要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过去积累的东西都用上,相当于为自己量身定制商业模式。5.得到团队以及周围关键力量的认同。即"顶天立地",顶天就是高度要高,面向未来,立地就是要符合实际的。 主持人:介绍一两种你所谓的理性化的论证手段。 王志东:有一个我独创的方法很有意思:我找了几个哥们儿,关起门来在纸上写这几年IT业界所有的关键词---CRM、ERP、EIP、RTE、EAI、OA、放开序列、以文案为中心、瘦客户机、PUSH、RET、国际化、延伸型企业,正在流行的和曾经流行过的词一共列了300个名词,又从这里面挑出60个左右相对关键的,涉及管理理念的、技术的、商业模式的各类概念。接下来就是给这些概念"拆包装、看两面".概念都是被厂商包装过的,我们去分析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还原其本质的特点。然后再看两面,被厂商包装过的只讲好的一面,我们要看不好的一面。把每一个拆开了全摊在桌子上,找规律看趋势,很容易就可以预测两三年后的趋势。这一招用了很爽,是最有用的工具。而且我们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学了很多东西。 主持人:这一招不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做到的,还有什么更常规的招术吗? 王志东:还有一个方法,我当时找了十个重点调查的对象,都是一些行业巨头:微软、IBM、甲骨文、SAP、英特尔等。每一家都找到大量资料,看他们现在推什么新概念,看他们的新产品特征,很好玩,看大师们的动向会很有启发。 还有一些常用的做法,如找分析师、看金融界的分析报告、投资指南以及一些行业分析报告等,重要的是了解投资界、资本界在关注什么,投资界鼻子最灵敏,而且就算他们的鼻子错了,他们也能把这个市场真正做起来,本来机会并不大,由于资本市场的青睐,那么多美元砸进去,假的也会砸成真的。 主持人:论证你的项目如果可做,下面的规划要细化到什么程度? 王志东:包括公司什么时候成立、分哪几个阶段、生命周期有多长,还有人员规划和财务规划等等,确实比较细。公司走到现在完全是按我们的计划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主持人:你给点击科技设定的成长周期是多长? 王志东:7年。我在做四 立方的时候,提出项目的开发周期是3到5年,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应该是7到10年,四通立方真的做到了。如果我设计周期在三年以内属于短平快,容易浮躁,但周期设计得太长了也不好,老干不出头来。国内就有一些这样的软件公司,苦苦地干了很多年。所以在长与短之间要平衡。 主持人:七年是什么样的目标? 王志东:至少一点是要超过新浪的辉煌,当时我在新浪的时候最高市值达到20亿美元。新浪还有一个指标,当时有3500万用户,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达到这个用户数目,那就更了不得了。还有一些虚的指标,比如在国内能不能进入前五位,国际上能不能前进20名。 可以告诉你一点,现在到公司来的人,有两个诉求:一是事业的成就感,二是不看小钱看大钱来的。 我未曾被资本所伤,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主持人:通过新浪的经历,你这次融次也很谨慎,是不是对资本有些戒备? 王志东:我对资本的看法没有变过。大家推测我对资本有不同的认识,觉得我是被资本所伤,其实我不是被资本所伤,而是被人所伤。出事都出在人身上,与资本无关,而且资本是一个企业很重要的生产元素,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我从1995年开始第一次与资本比较正式接触,加上几次成功的融资经历,一直都是非常愉快的。在我周围已经有很多资本界的朋友,他们在不同的时候会给我很多的帮助。 主持人:虽然不是伤害,但相信你对资本的认识更理性。这次融资的时候,你给自己设了哪些原则呢? 王志东: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合适的方式。在融资前,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是市场可以了,我们需要扩张的时候到了。当时有二三十人跟我们谈投资的事,富达的品牌吸引我,而且投资人也是我的老朋友了,相互有信任和默契。另外是合适的方式,在谈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期望值,他们也有一个期望值,数字多也不好,少也不好。这是一个很锻炼智慧的过程。 主持人:为什么不多融一些资金? 王志东:我们算好了,未来一两年内对我们的发展来讲这是正合适的钱。在融资过程中我们是处于强势的,因为我们不是很想融,当时的状态也是融不融都行,谈判的过程就是比谁着急,在不求人的时候,我们选择的余地也大一些。 在融资之前,我们都没有进行包装,只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概况性的文件。其实投资商喜欢我们这样的做法,他们并不希望看到一个完全被包装出来的商业计划,他们反到认为是虚的。就好像漂亮的女人不用化妆,要是长得有缺陷才要非常注意才行。 主持人:这次融资你达到了哪个目的? 王志东:最基本的就是我们进入规模化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合伙人。富达的背景能给我很直接的帮助,有大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扛。三年以后,我们的重点市场很可能是国际市场,我们缺的正是富达能提供的,现在选富达实际是在布局。在国内推市场,王志东的品牌可能够用了,但到国际上,谁认识王志东呀。有富达的品牌效果就不一样了。 主持人:融资中你最担心什么? br /> 王志东:现在回头看,我过去做的几次融资都非常漂亮,这对我来说也形成某种压力,总不能越做越糟糕。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现在看这次融资也很漂亮,但最后的结果还要等两三年后才能看到。 八卦老板 最近在读什么书?今年哪本书对你影响比较大? 我现在都不怎么读书,我发现了比读书更有效的方法:读人,就是与别人交流,与各界人士交流,他们的观点、理念、思想,这样学习的效果更好。其实,外面流行的书我都有,但发现有的书太浅,有的书太偏,真要吸收精髓不太容易。 现在走到外面还经常被别人认出来吗? 还是与以前在新浪时一样,这与媒体关注很有关系。也可能我的样子古怪一点儿,特别好认。 新浪有多少人跟你这次再创业? 现在一共不到20个人。不算是我带过来的,在我离开新浪之后,有些是被开除,有被逼走的,也有是愤愤不平辞职的。当时新浪北京这边走了差不多有100多人。等到我们公司起来之后,他们有的"归队"来了,现在容纳了不到20人,还有很多人散落在其他网络公司。 在新浪还有很多好朋友吗? 私交很好的有,但公对公来说,就要看领导人的胸怀了。 你先后抛了多少新浪的股份? 我在不同阶段都抛了一些,是为了保障公司的运转,但也留了很多。我有个基本观点,我未来的财富肯定不是靠新浪得到,在新浪只是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也是我的第一桶金,能够保证我的后续发展。所以,新浪股价高一点儿、低一点儿,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重点。 从新浪到现在有失落吗? 没有。当时在新浪的时候,是身不由已,我一直想躲。我现在只想多谈一些软件,谈过去已经没用了,我这个人也挺实际的。没用的东西谈半天没意思。 你的幸运数字是几? 7.7岁开始上学,14岁离家求学7年,大学毕业后做了7年工程师。新浪也是7年时间成功,我的结婚纪念日是7月17日,我现在公司的产品形象也做成七巧板,新公司规划也是7年达到目标。 记者手记:慢性子与大抱负 在提笔写王志东的时候,我不想做任何"包装",只想给大家"还原"一个现在真实的王志东。 在外人看来他被新浪逼走,是个失败者。但离开新浪,他才过上了适合他性格的真生活,他也再有超越自己的机会。他现在的生活与很多人想像的可能不一样。他为失去新浪那份工作而快乐,他现在享受创业的同时也在享受生活。这些不是王志东用语言告诉我的,而是在我对他两年多的采访中慢慢体会的。 他现在的生活比较简单,不用像在新浪的时候经常出差,每天早上与夫人一起到公司,晚上一起回到家里陪陪孩子。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每天就是两点一线。享受生活,但这并不影响他把公司做大,也不会影响他赚钱。当采访结束,与背着双肩背书包的他一起走出办 室,丝毫想像不出聚光灯下的王志东会是眼前这个人。当到他家串门,看着他的孩子腻在他的腿上,感到他的生活如此真实。 其实他做的事情并不简单。有人觉得他出来创业会很艰苦,但他并不这样认为,除了前两年靠自己的钱来运转,这次创业一切都很顺利。开始要用自己的钱启动,这也是他的有意安排。 王志东虽然是做软件,但从第一代网络人走过来的他一定要有不同的玩法。他告诉记者,他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软件公司做不大,更不理解为什么资本始终不青睐软件企业。他在1997年,当时年销售只有200万元的四通立方软件就能融到650万美元,而国内融资最成功的就算是用友了,当年也只是以3亿元左右的销售额融到8.8亿元的资金,这是个特例,其他的企业就更少了。"软件是可以出大企业的,微软已经证明了这点。"王志东也有一个很简单的理论:先做一个好东西,然后再卖一个好价钱。他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把东西做好,而他的理想是三四年后,把这个东西卖好。 他声调认真、坦诚,一听就知道是个慢性子,不像是有野心的人。但透过他的谈话,你却能看到他的轻松驾驭能力,超越新浪对他来说不是野心,更是一个"精心布局".在整个采访中发现,惟有当记者问到"万一你失败了怎么办"的时候,王志东的眼神中泛出短暂的不屑,看到这个眼神我马上明白,在王志东的"全部计划"当中就没有失败--对于当年只背着一个挎包走进中关村的穷小子,进来以后就注定了他的一生"钱"缘。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