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团队建设 >> 正文
“责任”是如何丢失的?(3)           ★★★ 【字体:
“责任”是如何丢失的?(3)

作者:佚名     人气:24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三.“责任”是如何丢失的?——基于“责任”角度的组织结构设计

  责任的丢失,常常被认为是责任心的缺乏所导致——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绝大多数“责任的丢失”,都是来自于组织结构设计上的错误、而并非是责任心的缺失所造成。

  假如一个岗位或者一个员工的责任丢失,被归咎于责任心不足,那么,管理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只要寻找一个责任心强的员工替代,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但事实上,一个岗位或岗位上的员工,常常说不清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一个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的岗位或员工,你无法指望他会承担起责任来。一些管理者常常莫名其妙的指责下属的工作不力,这种模糊不清的指责,造成了事实上的员工的无所适从,结果是管理更加的混乱。显然,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有的企业组织,都必须重新审视组织结构,并且追问一个最原始的问题,即“岗位(或职务)是因何而出现?”

  从西方的企业管理史来看,西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或标准,是基于韦伯的官僚行政体系标准。事实上,韦伯并没有追问“岗位是如何出现的”,在韦伯看来,一个组织根据合法程序制定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并且组织成员按照法规制度行事,就是最有效率的组织设计,这实际上是假定了企业组织和岗位已经出现和存在。这与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关,实际上,韦伯所处的时代,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转到大规模专业制度管理的时代,韦伯主要是基于“权利世袭”的角度解决组织结构问题。按照韦伯这样的组织结构设计,上级岗位为下级岗位分配责任和任务,就成了岗位责任的原始出处。

  从中国传统的各类组织管理历史来看,岗位或职务的出现,则是典型的因权力的需要而出现;不受限制与约束的权力,也成为了“空白责任”和“多余岗位”出现的最大罪魁祸首。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韦伯对于“世袭权利”的批判,其实也正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组织管理的病根所在。就管理角度来说,韦伯最大的贡献,显然是怀疑传统权力的合法性,而这种“怀疑”,在中国无疑将被视为“造反”。因权力的需求而出现岗位,使得岗位是否承担组织责任,就成为了极为不确定性的因素,事实上,权力常常因为“权力的自私”,譬如小帮派的需要、维护权力的需要等等原因,而使得组织岗位成为不承担组织责任的“多余岗位”。

  那么,“责任”究竟是如何丢失的哪?这样一个看似复杂的管理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种情况是,企业组织的责任没有具体的岗位承担;另一种情况是,具体的岗位不承担企业组织的责任。前一种情况,是指企业组织的责任确认、设置和分配出了问题,如果企业组织必须承担的责任并没有被具体的岗位所分担,“空白的责任”当然就会出现,责任的丢失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后一种情况,则是指企业里出现了莫名其妙的、不承担责任的岗位,如果一个岗位不承担责任却又出现在企业组织里,那么,你被指望它会承担什么责任,这样的岗位在《永不消失的责任》一书中,被称之为“多余的岗位”。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责任的丢失”明明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错误,但板子却打到了员工的屁股上。这意味着企业组织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组织结构,并且需要基于“责任”角度设计企业组织的结构。事实上,现代企业组织里令人厌恶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混乱现象,常常被归咎于制度的缺乏和管理不规范——

是一个假象,事实上,它在本质上是来自于责任的丢失。重新梳理和设计企业组织结构,是首先要确认企业组织是一个责任型组织;而一个责任型组织的首要工作,就是需要确定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在《永不消失的责任》一书中,企业组织的责任使命被确认来自四个方面(此处不做详细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企业组织的四种基本责任,区分出它不同的性质与功能,尤其是要区分出“利润来源的主要责任”是什么、企业组织的“责任底线”是什么?——事实上,一个恰如其分的、高瞻远瞩的企业“责任使命”界定,可以成为企业组织的竞争能力,即“责任竞争力”。需要警惕的是,采取过度数字化的界定方法,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伤害。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呈现出过度西化的倾向。高度的“数字化”管理,是西方企业管理的法宝;没有了数字的量化,西方企业的管理就会变得寸步难行。但是,在企业组织“多重责任均衡”中,严格的数字化界定就会使管理变的僵化和教条。

  四.企业组织里的“责任流程”——基于“责任”角度的企业组织效率来源

  企业管理始终围绕着两个基本主题所展开:一个是效益;另一个是效率。当利益目标被假定后,“效率”就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唯一主题。

  就今天而言,说企业管理的历史,就是一部“效率竞争史”,一点都不过分。“效率”来自于哪里?早在两、三百多年前,“效率”对于商业利润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一个异想天开的商业计谋、或是一次大胆的投机冒险,都可以获得丰厚的商业利润。就如韦伯所说,在现代企业组织出现之前,无论哪一个文明区域、无论哪一个文明时段,其商业利润实现的方法都是类似的。实际上,中国传统商人和维尼斯商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们都是一样的充满了商业狡诈、投机冒险。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