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团队建设 >> 正文
“责任”是如何丢失的?(2)           ★★★ 【字体:
“责任”是如何丢失的?(2)

作者:佚名     人气:26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对于中国传统的组织管理来说,基于管理与被管理的权利等级认知,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局限了、而是一种伤害。组织管理必须遵循“责、权”对等一致的原则,在今天已经是一种共识,它的原始出处是基于韦伯对于传统权利的质疑。但在中国传统的组织管理沿革中,却从不质疑权利来源的合法性,皇帝的权利来源是不容质疑的——这样的组织管理传统,使得“责、权”成为了分离的两条线:“权利”成为了自成体系的一个独立系统、而“责任”则成了个人品德高度自律的奢侈品。当权利不是因承担责任而出现,那么,不但责任的承担出现了空白,而且不承担责任的权利则成了组织混乱和效率低下的源泉。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对于企业组织管理来说,需要一种新的角度认知:即不是基于组织结构角度、也不是基于权利等级角度,而是基于“责任”角度的管理认知。

  在一个企业组织里,“人与人”之间、或“成员与成员”之间、或“岗位与岗位”之间,究竟(或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答案不是来自于简单的逻辑关系确认,而是来自于哪种“管理认知”更具有管理价值、更能解决现代企业所期望出现的效益和效率?!一种新的、基于“责任关系”角度的管理认知,可能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即:在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中,无论是“岗位与岗位”的关系、还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都是互为责任的“责任者与责任者”的责任关系。假如企业组织里人与人的关系,被设定为是责任关系,那么,一种基于责任关系的“责任流程”,就必然存在于企业组织里——梳理和分辨企业组织里的责任流程,就成了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二.企业组织究竟因何而存在?——企业生命的存在来自于“责任”

  将企业组织里“人与人”的关系,确定为是一种互为责任的“责任关系”,是因为企业组织是本身是一个责任型组织——这种组织性质的认定,它首先直接质问一个最原始的问题,即:企业组织究竟因何而存在?

  一个最流行的显著错误是:企业组织因利润而存在——这是一个谎言!事实上,带着“美好的利润”而倒闭的企业比比皆是,如果利润连企业组织最基本的存在都保证不了,那它还怎么可能成为企业组织存在的前提和理由?!事实上,这个错误的谎言来源,是来自于西方传统的“利己主义”的观念。在西方的管理历史中,“自私”一直被大张旗鼓的当作管理进步的动力,调整自私行为的是那只“看不见的手”,通过利己而达到利他,成为了基本的管理共识。实际上,“利润最大化”是经济学为了研究经济行为所做的一种假设,但它长时期以来,却被管理学当作了解释管理行为的假设,这显然是很恶劣的借用。

  事实上,在西方两三百年的企业管理史上,一直缺少“他者”意识——“他者的缺席”,使得企业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状态中,而不是为他人承担责任的状态中,企业组织慢慢的被这种自我意识给“宠”坏了:企业开始变得狂妄自大和横行霸道,尤其是一些因资本的强大而获得了话语权的庞大企业,更是自以为自己是太阳,而社会环境、客户或消费者等等都是星星点点的陪衬物。他们变得专横跋扈并以居高临下的眼光,漠视消费者和客户、甚至是漠视法律。当管理大师德鲁克大声质问企业:“你的客户是谁?”时,才如一声惊雷般把企业这个狂妄自大的“井底之蛙”,从狭隘的自我中心驱赶到客户中心的世界上来。

  很有趣的是,中国传统商业组织的管理与西方企

刚好截然相反——在中国,利己主义是严重的破坏社会伦理秩序的行为,所以,中国千百年来的商业管理传统,一直坚信“以义制利”、“诚信为本”等等道德化的商业原则。这种商业原则的本质,是在表明这样一种态度和认知,即:商业或企业组织的生命,是因某种道义或道德而存在。这显然超出了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范畴,因为一旦放弃了自私的利益原则,西方人将不知道企业如何因道德原则而生存。但就今天来说,中国传统的、基于“利他主义”原则的商业价值观,显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造就组织凝聚力而建设员工归属感的种种做法,成为了组织缺乏流动和规模庞大臃肿的直接原因;依靠“榜样的力量”所取得的组织效率,越来越不明显。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对于企业组织生命存在的认识,需要第三种眼光来看待,那就是基于“责任”的角度来认识。就如《永不消失的责任》一书中所描述的:“企业组织非常的‘不幸’,从它诞生后就被赋予了来自于组织以外的责任:资本或股东要求它盈利;法律要求它遵纪守法;社会要求它与环境和平共处;客户要求它信守承诺;市场要求它遵守规则——所有这些来自企业组织自身以外的、对于企业组织的要求,都是企业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一种反向的理解是:假如企业组织不能承担起外部所赋予的责任,那么,企业组织将吞食下因责任缺失而产生的“恶果”;更严重的责任缺失行为,将直接危及到企业组织的生命。

  从更积极的角度来看,“责任”不仅仅是企业生命的基本保证,而且是企业获取竞争力和利润的来源所在,即“(长期)利润来自责任”的管理命题。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告诉我们: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客户”。他隐藏的管理命题是“利润来自于客户”,但他并没有确切的指出创造客户的实现途径。事实上,创造客户的实现途径,涉及到一个词,那就是“距离”——谁离客户的距离越近,谁就越是能获得利润;接近或达到与客户的“零距离”,相信是每一个现代企业所期待的结果。但“客户距离”却常常被误解为是“流程压缩”或是“质优价廉”等等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这显然是低估了客户或消费者的智商,事实上,真正接近或达到与客户零距离的实现途径,就是实现“责任承担”。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