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知识管理 >> 正文 |
|
|||||
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的选择 | |||||
作者:佚名 人气:38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你了解知识管理,还要建立相应的战略并付诸实施。 如何选择知识管理战略 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应该反映其总体竞争战略。比如,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如何把该价值放入一种经济模式,企业员工如何实现这种价值和经济模式。 作为企业经理人,必须能够清楚地阐述顾客为什么购买一个企业而非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顾客期望从企业获取什么价值?企业中内含的知识如何为顾客增加价值?如果企业对上述问题尚无明确答案,就不应该急着确定知识管理战略,否则容易误入歧途。 如果对企业的竞争战略已经了然于胸,经理人还需考虑下列三个问题,以帮助自己选定基本的知识管理战略。虽然答案的含义似乎不言自明,但经理人很有必要非常明确地指出公司的竞争战略与利用知识支持这一竞争战略之间的关联。 你提供标准化产品还是定制产品?提供标准化产品的企业,销售的产品几无变化。尽管戴尔(Dell)按订单组装的电脑比大批量上市的产品差异要大,但戴尔公司的产品仍可视为标准产品。对于生产标准产品的企业而言,采用基于知识再用的知识管理战略较为合适 提供定制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其工作重点在于满足特定顾客的独特需求。由于这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编码知识的作用对它们很有限。采取定制产品策略的企业,应该考虑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 你的产品是成熟产品还是创新产品?基于成熟产品的商业战略,通常从再用模式中受益良多。成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过程包含多种为大家所熟知的工作和能够编码的知识。反过来,建立在产品创新基础上的战略,最好配以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在寻求创新的企业中,员工必须共享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往往会散失在文档中。 员工靠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解决问题?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编码的知识,如简单的软件代码和市场数据。如果企业员工依靠显性知识完成工作,"人员到文档"的方法最有效。相反,隐性知识很难用书面形式表述,需要通过个人经历来获取。它包括科学专长、操作诀窍、对行业的洞察力、商业判断力以及技术专长。如果人们最常利用隐性知识解决问题,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方式绝对有效。 有时侯,经理人试图把本是隐性的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这样做会带来很大麻烦。例如,施乐公司(Xerox)一度尝试把服务和维修技师的相关技能植入专家系统,安装在复印机上。他们希望,接到维修服务电话的技师可以在该专家系统的指导下远距离完成维修任务。但最终结果是,技师们光靠该系统无法解决问题。复印机设计人员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技师们是通过分享自己维修机器的实例互相学习。专家系统并不能再现面对面交谈过程中的微末细节。 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往往可以预示应该采用哪种知识管理战略。但有时候,另外两个因素往往使问题复杂化:即公司内部多个事业部的并存和知识的商品化。 让两种知识管理模式共存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事业部中,是一种诱人的设想。它们的确能共存,但只限于各事业部象独立公司一样营运的企业中。比如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它的汽车事业部与信贷金融事业部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在这种企业里,各事业部实际上可以施行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但是,在各事业部密切整合的企业中,应该只采用一种知识管理战略,或者将不适合既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的事业部分离出去。 一些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业务流程重组咨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渐成熟,逐渐演变为大众化产品。在一开始,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需要独特的解决方案。但不久后,便需要一种按部就班的解决方法。CSC Index(编者译:CSC指数咨询公司)一开始用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模式支持定制产品策略,这种组合是正确的。但随着业务流程重组概念的演变,这种做法就逐渐变得不合时宜了。这时,公司面临抉择:要么改变知识管理战略,要么退出业务流程重组咨询业务。该公司在两个方面都无所作为,最后面临时日困难只能以破产告终。 在高效企业中,尽管新的产品和服务日渐成熟,知识管理战略模式仍能保持不变。对致力于提供高度差异化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来说,明智之举是在解决方案变成大众化产品之前,退出业务流程重组咨询这样的领域。重复利用知识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则刚好相反。这类企业可趁方法成熟之机大加利用。峨扬公司的合伙人Peter Novins(诺文斯)说道:"我们尽可能迅速地使某个领域的技术专长变成大众化产品,使其达到一定规模并重复利用,客户和我们都能从中得益。" 不要孤立看知识管理 一些公司的行政总裁极为重视知识管理,另一些企业则不象对待成本削减、结构重组或全球化扩张那样予以重视。在后一种企业中,即使有知识管理,也只存在于人力资源或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然而,孤立对待知识管理的企业有可能收不到效益。只有当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竞争战略相协调时,企业才能受到最大效益。 要实现这种协调,需要有总经理的领导。如果行政总裁和总经理积极投入,选择知识管理策略以支持明确的竞争战略,企业和顾客将共同受益。如果高层管理人员未能相应选择,则企业和顾客双方都受损。 结果,顾客花钱购买定制方案,而其实一个标准化方案就已足矣。要么是,客户在面临特殊问题需要帮助时,只得到万金油式的建议。在企业组织内部,员工没有了轻重缓急。问题很快演变成权力斗争,人们为争夺资源而不顾大局。这时,只有强有力的领导方能指明企业的前进方向,带领企业克服阻力、选定和实施新的知识管理战略。 有效的激励 人们需要激励,才会参与共享知识的过程。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要求不同的激励体制。在编码模式的知识管理战略中,经理人必须建立制度,鼓励员工写下自己了解的东西,并把所生文件存入电子数据库。要促使人们采取这些行动,需要真正有效的激励方式,而不是小刺激。实际上,员工向文件数据库所供内容的水准和质量,应该成为他们年度绩效评估的一部分。比如,峨扬公司就是这么做的。在它们的绩效评估中,咨询师要接受五个方面的考评,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公司知识资产的贡献和利用。" 在采用个人化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中,鼓励知识共享的激励手段不尽相同。经理人必须奖励那些直接与别人共享知识的员工。在贝恩公司,每年都会在各个方面对合伙人进行考评,其中包括他们给予同事多少直接帮助。公司合伙人高达1/4的年度薪酬,取决于他与公司其它人员进行了多高质量的人际对话。 相应的信息技术 企业所需的信息技术支持水平,取决于它所选择的知识管理战略。对编码模式的战略来说,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至关重要;而对个人化模式来说,这种重要性就要小得多。采用编码模式战略的经理人应该准备花巨资购买先进的大型电脑存储系统。例如,安达信咨询公司开发了专用的搜索引擎。峨扬公司则安装了一大堆数据库。其中,最高层是"精萃"数据库,其容量有限,存放有关特定课题的最先进的知识。接下来是装载有具体知识"对象"的较大数据库;最后是存储各种其他材料,容量大得多的"寄存箱"式的一般数据库。 两种知识管理战略,需要信息技术提供不同的软硬件设施和支持水平。在编码模式的战略中,经理人需要采用跟传统图书馆非常相似的系统。它必须带有很大的文件存储空间,并兼备搜索引擎,以便人们查寻和使用所需的文件。而在个人化模式的战略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系统,人们通过它能够找到别人获得帮助。 作者:ilychina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