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经营伦理 >> 正文
组织模式系统总结           ★★★ 【字体:
组织模式系统总结

作者:佚名     人气:47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一)对现行组织模式的归纳分析
    综前所述,直线职能制(U型)、事业部制(M型)和控股制(H型)是企业管理三大基本组织模式;而集团公司的本质特征在于母子公司控股体制,在法律框架和组织模式上必然以H型控股制为主。
    但是,这并不排斥U型、M型等组织模式的独立地位和相互交混的格局:其一,绝大多数集团公司在发展初期都是采用U型结构;其二,虽然在母子公司关系上采用H型结构,但集团公司本部必然是U型或M型体制;其三,不少集团公司在形式上采用M型或H型模式,但却直接干预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实质上仍是U型管理体制。
    1.三类组织模式的主要区别
    (1)公司总部是否作日常经营决策
    与U型不同,M型和H型结构的公司总部原则上只负责公司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不过,如果公司法律形式是H型,而子公司的业务决策却经常要请示集团总部,则公司实际上是按U型结构运作的。
    (2)公司总部是否控制战略协调
    M型和H型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事业部门和子公司都是独立经营的,区别之处不仅是法律形式,更重要的在于:M型公司中,是由总部制定整体经营战略并对事业部进行战略协调;H型公司则注重对子公司的财产风险和人事进行控制。
    (3)下属单位是否独立经营、具有独立的法律形式
    U型结构的下属单位其日常经营管理受公司最高领导层直接指挥;M型结构的事业部虽然独立经营,但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只有H型结构的子公司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2.三类组织模式的相互联系
    (1)U型结构是“原子式”的基本结构
    首先,M型结构可视为企业内部若干个U型单位的叠加,因为M型结构内的每一个业务单元(事业部)本身又是按U型结构组织的,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专门致力于制定战略性计划和资源分配的总部机构,并完善了监督、控制和评估业务单元绩效的机制;其次,H型结构虽然各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但总部职能部门本身的管理、以及各子公司内部的运作实际上都是U型的。
    (2)组织结构不是单纯的
    如日本的综合商社,对国内外贸易业务采取M型结构,但对辅助性业务如运输、仓储则采取H型结构;又如韩国的许多大财团如现代、大宇,法律上为H型结构,但由于家族拥有绝对控制权,公司总部配备强大的战略计划部门,实际上是按M型结构的原则进行经营的。
    (3)实际运作与组织模式不一定是完全吻合的
    譬如应由甲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公司领导可能交给乙职能部门去操作;本由事业部A负责的项目却转交事业部B来完成,这与公司组织资源的具体配置、计划调整、机构变动乃至领导个人偏好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4)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战略计划和环境技术的变动,企业将根据情况不断选择具有主导性的组织模式。如前所述,美国大型公司在60年代的多元化浪潮推动下纷纷采用H型结构,却因经营不善很快又退回到U型或M型模式中。

    通过对以上三类组织模式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归纳出集团公司组织模式设置的基本原则:
    第一,权责分明并适当授权。
    这是组织机构设置的一条基本原则,如同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最基本前提一样。其中,适当授权是关键,过于集权将使下属单位丧失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过于分权则必然影响资源优化配置,不利于整体协调和优势竞争。
    第二,合理控制管理跨度和组织层次。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各职能部门、事业部和子公司等分支机构在数量上难免同步膨胀,管理跨度使人难以承受。设立超级事业部等协调机构压缩了管理跨度,同时却增加了组织层次,政策贯彻、下情上达的效率下降和成本上升又将不可避免。管理跨度和组织层次这一矛盾体的“最优区间”值得求解。
    第三,决策和执行分开。
    M型、H型等模式相对于U型模式的进步之处,就是将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明确分开,公司最高层领导把精力集中在重大经营管理决策问题上;下属分支机构则侧重执行、落实公司的方针政策。对于事业部而言,它相对于公司领导层是执行单位,相对于基层生产部门又具有决策指挥功能。
    第四,产权经营和产品经营分开。
    在资本高度社会化的现代社会,不重视产权经营、资本运作的企业,其产品不论如何具有竞争力,都难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对于采用H型结构的公司来讲,产权控制与管理职能是其最重要的职能,为此母公司可设立独立的产权经营机构。对采取其他组织模式的公司,产权经营也不容忽视,一般均由董事会或执行委员会负责。
    第五,突出战略规划部门的地位。
    组织机构的设置首先要从公司经营战略出发,战略调整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变化。另外,随着管理跨度和组织层次的不断扩张,战略规划、统一协调问题也日益突出。董事会中的战略委员会,以及超级事业部等机构,都是旨在强化公司战略协调功能。即使仍然采用U型结构的大型公司,也在采取种种措施,设立专门性的战略规划研究部门以弥补缺陷。
    坦率地讲,不论是U型、M型和H型结构,在实现以上“五项基本原则”时都留有不少缺憾。即使吸收矩阵制、综合商社等组织模式的优点,也基本于事无补。
    (二)现行组织模式的弊端
    1.组织变动频繁
    由于组织层次与管理跨度的先天矛盾性,以及决策与执行、资本运作与产品经营在实践中的难以分割等原因,更加之市场环境与技术手段变化的速率不断加快,集团化公司在组织结构设置方面,无可避免地陷入反复调整、变动不居的窘境,对企业运作效率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膨胀的后果必然是扯皮与内耗,而精简本身并不一定带来效率。

    2.动力机制单一
    集团公司的功能应该是“五个中心”,即指挥管理中心、投决策中心、资产经营中心、内部结算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但对于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却难以建立起一套相应的量化指标体系来考核、激励。科层组织毕竟不是利润产出部门,动力目标难以明确,只能靠思想觉悟和责任心了。对于下属各业务单位,如果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考核指标,则难免带来本位主义、短期行为等副作用。
    3.资源分配失控
    一是决策权限的分配失控,集权分权莫衷一是,放则乱,收则死,放放收收,循环不已;二是资金资源的分配失控,争投资、上项目,欲干不能,欲罢不忍;三是政策资源的分配失控,讲条件、摆困难,租赁承包也好,剩余分成也罢,人算不如天算,其奈我何?
    以上弊端最终可引起公司内部组织成本上升,以至于超过市场运行成本而导致公司存续的危机。
    企业组织模式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