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经营伦理 >> 正文 |
|
|||||
事业部制的主要特征 | |||||
作者:佚名 人气:67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事业部制是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司内部,按产品、部门、地区或顾客划分为若干独立经营单位,实行集中指导下的分散经营的一种管理组织模式。称为M型结构,为其英文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的简称。
第一,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忽视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影响各部门间的协调。 第二,在公司总部与事业部层面上都要设置职能机构,难免机构重叠,成本上升。 第三,在对事业部授权的权限上难以把握,事业部拥有较大的权力,势必增加总部的控制难度,分权及控制不当将使公司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协调各事业部之间的联系,解决、平衡上述矛盾,不少大公司采取“超事业部制”,即在各事业部之上设立超级事业部,又称事业本部。但此举必须慎重,搞不好反而徒然增加了组织层次和管理费用。 (二)事业部制的本质精神 让我们总结一下事业部制的要点,这是我们理解、借鉴事业部制的精髓所在: 1.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集团公司内部 (独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大机构官僚病蔓延,对市场变化反映迟钝。通过划小核算单位,按照产品、地区或客户群等对象的不同,使其产供销独立运作,直接面对市场,这是事业部制的本质所在。 事业部本身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半自主性经营实体,投资决策、资金调配及人事任免权均由母公司控制,它只掌握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权,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 不难看出,同一集团公司的各事业部,在特定的地区、产品或客户群上,是不可能、也不应当产生内耗性竞争的。 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最早推行事业部制的,但最后泛滥成灾出200多个事业部。如家用传真机事业部和商用传真机事业部就各自为战,重复开发,内耗严重。这就违反了事业部的划分原则——同一产品(传真机)不应该出现两个业务重叠、自相冲突的事业部。 2.事业部之间如何相互竞争 各事业部要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但集团公司出于种种战略考虑,往往不会在某事业部一旦经营亏损或效益不理想后就马上关掉,多采取内部关停并转的办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也就是说,各事业部之间也是要相互竞争的,竞争是用资金、设备、人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水平来对比衡量的。 如美国通用汽车的某一事业部,如果认为其他事业部提供的配套零部件质次价高,它就可以弃而不用直接到市场上购买其他公司的产品;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音响本部,如果在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即投入产出水平上长期落后于电视本部,它就可能被后者兼并或者继续生产音响,或者干脆转产电视机。至于营销同类产品的不同地区的事业部,相互之间的经营水平更是一目了然。 当然,这种事业部之间相互竞争的前提要具有行业可比性,房地产事业部与家电事业部是永远不能客观衡量对比的——这就是国内多元化集团公司难以有效推行事业部制的根源所在。前述宝安集团的事业部制不得要领,就在于其房地产、工业、商贸和金融证券等四大事业部本身不具有行业可比性,市场竞争机制无法真正引入企业内部。 3.如何消减事业部制所带来的机构重复设置问题 由于各事业部独立面对市场,在产品开发、原料配件采购、生产安排、财务管理等方面都要独立运作,这就必然带来(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现象,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出来。 实际上,各事业部只有在其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单独设立各类管理部门的必要性。为此,母公司可以对成立初期的事业部进行“孵化”,由母公司负责财务结算、人才培训、市场招投标、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服务,有效控制资源浪费现象。在产销分立的体制中,事业部只负责组织和指挥生产,不负责经营销售。 当然,即使各事业部成长壮大、完全独立后,母公司也不会对其放任自流的。 (三)推行事业部的前提条件 不难看出,推行事业部制,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理人队伍,能够独立担当重任;其次,要有企业文化氛围的认同,能够开展内部良性竞争;企业管理制度比较健全、规范,监控体系非常有力。 因此,以下问题需要认真考虑: (1)集团总部能否真正对事业部放权; (2)是否有足够的合适的人才; (3)对机构重复设置、人员相对增加能否接受; (4)能否平衡各事业部对有限资源(资金、原料和人才)的争夺; (5)各事业部之间的业务边界如何有效划分?能否协调无法完全回避的业务冲突; (6)集团对各事业部的管控体系是否健全有力; (7)集团有无清晰有力的整体战略,对各事业部的发展方向及资源配置进行系统、动态的整合。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