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经营伦理 >> 正文
事业部制的主要特征         ★★★ 【字体:
事业部制的主要特征

作者:佚名     人气:67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事业部制是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司内部,按产品、部门、地区或顾客划分为若干独立经营单位,实行集中指导下的分散经营的一种管理组织模式。称为M型结构,为其英文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的简称。
(一)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
    事业部一般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法国的情况例外),其规模一般介于总公司与生产工厂之间,相当于分公司,可以下设职能管理部门。其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按企业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单位。每个事业部都拥有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为企业贡献利润。
    第二,在纵向关系上,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处理企业高层领导与事业部制之间的关系。各事业部部长直属于母公司执行机构,统一领导所管辖的事业部,受公司总部长期计划预算的监督,负有完成利润计划的责任,可以得到母公司各职能参谋部门的协助。
    第三,在横向关系上,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各事业部间的经济往来遵循等价交换市场原则,内部结算。
    与此同时,公司总部需要强化职能部门的统筹能力,负责对各事业部进行授权,监测各事业部的经营活动和绩效;在各事业部之间配置经营资源,并从事战略性计划工作,对各事业部的经营方针、销售利润和资金调度进行统一决策。
    如此一来,一方面母公司领导可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着力策划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各事业部与市场联系紧密,便于掌握市场动态和适应市场变化。也就是说,事业部制是实行集中指导、分散经营的一种管理组织模式。
    事业部制将首创精神和资源配置结合起来,将规模和效益结合起来,它对于经理阶层的职业化,以及随之出现的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有“企业家摇篮”之称。
    推行事业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1.支持企业战略转型
    随着商品生产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游戏规则也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以控制成本、提高产量为特征的“生产导向型”企业运作模式,也必然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发新产品为宗旨的“市场导向型”,事业部就是配合企业发展战略转型的新型管理体制。
    2.解决集权分权问题
    直线职能制的突出特征就是高度集权(又称军队式管理),是一种生产导向型的管理体制。对市场导向型的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必须相应下放。事业部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宗旨就是“集中指导、分散经营”,形成以利润为目标的责任中心,分担了集团公司的一部分责任,其本身也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同时,可以避免因产品与劳务的迅速变化所引起的部门无限制膨胀。
    3.以营销为中心,加快市场反应。
    各事业部均拥有自己经营的产品、地区或客户群,从研发、生产、销售一直到售后服务,均自主决策、自我调整,市场反应节奏大大加快。但是,事业部制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第一,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忽视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影响各部门间的协调。
    第二,在公司总部与事业部层面上都要设置职能机构,难免机构重叠,成本上升。
    第三,在对事业部授权的权限上难以把握,事业部拥有较大的权力,势必增加总部的控制难度,分权及控制不当将使公司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协调各事业部之间的联系,解决、平衡上述矛盾,不少大公司采取“超事业部制”,即在各事业部之上设立超级事业部,又称事业本部。但此举必须慎重,搞不好反而徒然增加了组织层次和管理费用。
    (二)事业部制的本质精神
    让我们总结一下事业部制的要点,这是我们理解、借鉴事业部制的精髓所在:
    1.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集团公司内部
    (独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大机构官僚病蔓延,对市场变化反映迟钝。通过划小核算单位,按照产品、地区或客户群等对象的不同,使其产供销独立运作,直接面对市场,这是事业部制的本质所在。
    事业部本身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半自主性经营实体,投资决策、资金调配及人事任免权均由母公司控制,它只掌握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权,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
    不难看出,同一集团公司的各事业部,在特定的地区、产品或客户群上,是不可能、也不应当产生内耗性竞争的。
    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最早推行事业部制的,但最后泛滥成灾出200多个事业部。如家用传真机事业部和商用传真机事业部就各自为战,重复开发,内耗严重。这就违反了事业部的划分原则——同一产品(传真机)不应该出现两个业务重叠、自相冲突的事业部。
    2.事业部之间如何相互竞争
    各事业部要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但集团公司出于种种战略考虑,往往不会在某事业部一旦经营亏损或效益不理想后就马上关掉,多采取内部关停并转的办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也就是说,各事业部之间也是要相互竞争的,竞争是用资金、设备、人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水平来对比衡量的。
    如美国通用汽车的某一事业部,如果认为其他事业部提供的配套零部件质次价高,它就可以弃而不用直接到市场上购买其他公司的产品;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音响本部,如果在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即投入产出水平上长期落后于电视本部,它就可能被后者兼并或者继续生产音响,或者干脆转产电视机。至于营销同类产品的不同地区的事业部,相互之间的经营水平更是一目了然。
    当然,这种事业部之间相互竞争的前提要具有行业可比性,房地产事业部与家电事业部是永远不能客观衡量对比的——这就是国内多元化集团公司难以有效推行事业部制的根源所在。前述宝安集团的事业部制不得要领,就在于其房地产、工业、商贸和金融证券等四大事业部本身不具有行业可比性,市场竞争机制无法真正引入企业内部。
    3.如何消减事业部制所带来的机构重复设置问题
    由于各事业部独立面对市场,在产品开发、原料配件采购、生产安排、财务管理等方面都要独立运作,这就必然带来(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现象,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出来。

    实际上,各事业部只有在其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单独设立各类管理部门的必要性。为此,母公司可以对成立初期的事业部进行“孵化”,由母公司负责财务结算、人才培训、市场招投标、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服务,有效控制资源浪费现象。在产销分立的体制中,事业部只负责组织和指挥生产,不负责经营销售。
    当然,即使各事业部成长壮大、完全独立后,母公司也不会对其放任自流的。
    (三)推行事业部的前提条件
    不难看出,推行事业部制,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理人队伍,能够独立担当重任;其次,要有企业文化氛围的认同,能够开展内部良性竞争;企业管理制度比较健全、规范,监控体系非常有力。
    因此,以下问题需要认真考虑:
    (1)集团总部能否真正对事业部放权;
    (2)是否有足够的合适的人才;
    (3)对机构重复设置、人员相对增加能否接受;
    (4)能否平衡各事业部对有限资源(资金、原料和人才)的争夺;
    (5)各事业部之间的业务边界如何有效划分?能否协调无法完全回避的业务冲突;
    (6)集团对各事业部的管控体系是否健全有力;
    (7)集团有无清晰有力的整体战略,对各事业部的发展方向及资源配置进行系统、动态的整合。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