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经营伦理 >> 正文 |
|
|||||
如何突破国有企业管理瓶颈 | |||||
作者:佚名 人气:32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对话动机:2002年11月24日,北京国务院国谊宾馆。众多管理学家在这里参加“2002年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下午,几位知名的管理学家就“如何突破国有企业的管理瓶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到目前为止,我们企业解决了机制的问题,解决了人员多的问题,还有就是管理上水平的问题,我们已经搞了ERP,就是用信息化促进我们的企业管理上水平,促进信息流带动我们的物质流,现金流。 (观点) 郭鑫:治理好国企的两个瓶颈 (郭鑫,伟世咨询公司首席顾问) 从咨询的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国企有两个瓶颈,一个是企业治理,再一个就是企业业绩管理。 治理的一方面是要解决好员工的任免、调动、提升、升迁。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国家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不能忽视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绩效管理,或者叫工作业绩管理。这个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企业要搞好研发、只要搞好质量,都是企业业绩管理的范畴。 其实我相信,国企的同事大多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是又有多少企业敢说业绩管理的尝试是成功的?我就觉得,有的是浅尝,有的是只要结果;或者不明白自己要考核什么东西,或者制定一个目标:年产值要生产一个亿,到时候完成就是好的,完不成就是不好的……这种粗放的管理,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都是行不通的。 这使我想起最近经历的一件事情:我们每年都要在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里作大规模的薪酬和福利调查。当我们问到国企这方面的情况时,他们说:“我对市场现状没有兴趣,更主要的是我不愿意把数据给你。”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觉得这是国企自己不愿与市场接轨,“掩耳盗铃”。我认为这是真正不负责任的做法。 所以说我在想,就是在这两个方面,如果国企能够真正走出来,那么也就突破了国企的管理瓶颈。 (构想) 左大培:建立一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框架 (左大培,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我认为现在国企管理上的瓶颈,就是缺乏一个能够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框架,即缺乏一个运作的机制。 国有企业现在碰到的困难,往往是由于亏损造成的,现在国家给国企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困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很多人说没用。我个人认为,有用没用,关键在于是否解决好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机。如果在机制上有重大的改变,同时来了一些国家的优惠政策,企业就会有大发展;但是如果光是有了政策,保值增值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是没用的。 如何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方法在哪里? 我认为就是要层层做到权、责、利的统一,真正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任。 建立这样一个权责利统一的机制,我个人提的一个方案就是把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作一个改变,就是把管资产的和管运营的部门分开。管资产的,就专门成立资产的经营单位,它也是企业化的运作。但它不能是一般的企业,它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运营,或者说在股份公司里面,它就是代表国家行使股份的权利。 在这一套理论的前提下,再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就容易了。如果国有企业的人,总是让政府来任命,是不利于企业经营的。因为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能把目标盯在让资本保值增值,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上。 所以我个人来看,就是企业的领导人的任命,企业大政方针的决定,应该让行使股东权利的那些人来执行,最好让这些人单独成立一个很有力的机构来运作。政府对他们要实行严厉的监管,任何的违章违纪,特别是能够发生侵吞国有资产可能性的事情,都要盯住。简单的说就是拿钱要拿在明面上,绝不能拿在背后,更不能把国有资产转移。 我个人相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在政府机构里,产生一个真正职业化的、为资本增值运作的这么一个阶层。而且真正保证效益比较高的这么一个阶层掌管国有企业的领导权。由于我们讲的都是权、责、利,那么这样一来,至少能够扭转现在的国有企业不断下降的退势,能够保证国有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占一席之地,甚至是占一个很大的地盘,这一点我是十分相信的。 国有企业里面的冗员,要裁掉,否则没法提高效率。国企盈利之后,国家应该把一部分利润划出来做社保资金,给予这些人适当的补偿。如果我们真建立了这样的一套制度的话,被裁的人也会支持我们,因为提高了盈利的能力以后,流向他们的保障资金可以多一点。我简单的说的就是这么一套制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国有企业的压力。 (政策) 张承耀:十六大后的国企瓶颈在哪里? (我国第一批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博士,毕业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 关于国企改革瓶颈问题,我觉得长期改革以来,实际上是很矛盾的。首先人跟物,究竟是“人”重要还是“物”重要,这个一定得弄清楚。 企业里面的主体粗说有三个:所有者、经营者、再加上劳动者。长期以来的搞法,是上下对立的,下面认为问题在上面,上面认为在下面。多年以前,咱们就做过国企调查,上面的税收财政都解决了,但接下来还怎么搞,上下就没有达到共识。 十六大终于就说这件事了,认同了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名义上的一级所有,全都归国务院;再有呢,就是多部门管理,组织部、人事部、财政部、经贸委、计委。这一次提出来,应该是分级的。 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十六大讲的应该是有突破,分级的问题解决了。原来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它是分级。分级的好处很大,我们搞企业的最有切身体会。 管理的三个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要统一,这个过去是不统一的。不统一的毛病就大了,你组织部,我看这小子行,他经贸委说那小子不行,他不一样,他看法不一样。他有时候可能是组织部更了解情况,有时候经贸委更了解情况,有时候省长更了解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新加坡的国有控股公司没有选一个董事长。他们平等地选董事,他们管理企业有十个原则,这其中就包括了不给企业贷款,要贷款到市场上去。因此才会有两千多家企业无一亏损。有的是有亏损就扔了,很简单。 21世纪人才市场报 万利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