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H R 资料 >> 正文 |
|
|||||
宏碁教父的用人之道:知人善用 人尽其才(2) | |||||
作者:顾建兵 康… 人气:29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当时从宏碁派了7个人来管理明基。王振堂管理采购,李焜耀管技术制造,而在宏碁,施崇棠成了技术顶尖高手,而跑采购的林宪铭也赢得了“不喝不拿”的正派形象。 1988年,宏碁台湾上市,如日中天,施振荣面临了一个华人实业界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把宏碁打造成国际现代大企业。条件具备了,可道路该怎么走。思之再三,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点缺乏自信的施作出了一个现在看来错误的选择:从跨国公司空降一批高管,其中包括当时在IBM公司做到最高层的华人。 空降兵错乱了有组织的秩序和文化。自己创造出来的成果被外人控制,弟子兵们感到很压抑。而且创业文化和跨国公司文化根本无法兼容——子弟们身体力行,情况熟悉,敢作敢当。而空降兵需要很多的助手,靠一个系统去决策,做事。于是一天到晚开会,争吵。“而性格说不到最后关头不做取舍”的施迟迟不表态。 由于无法忍受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1993年,当时已负责PC产业事业群的施崇棠提出离职,施振荣让他去美国进修,把他的工作交接给林宪铭,并给他另一个舞台——扬智公司董事长——试图留下他。一年后,他还是被自己的弟子兵拉去做了华硕董事长。 20世纪90年代初,宏碁巨亏被迫再造。李焜耀向施提出宏碁和明基业务重叠,财务混乱,要分家,宏碁做PC,明基做外设,他得到的回答是“那就独立出来试试看”。其后的5年,明基和宏碁在业务、财务上逐渐分开,成为独立的公司,宏碁还是它的大股东。 可能在大弟子们看来,施很少反对,不反对就是默许,那可以试。于是1995年李焜耀开始做明基自己的品牌,做了两年。1997年宏碁再造已见成效,当时明基董事长施振荣叫李收掉自有品牌,李答应了。明基有的骨干对李的听话态度不能理解而出走。 这是施振荣与大弟子之间几乎是唯一一次态度明确地说“不”。 欧洲救美国 空降兵离开了,施崇棠离开了,李宏碁耀也与宏碁建立了防火墙。林宪铭和王振堂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了施的重用,宏碁第一次再造成功了。 这时,施再燃国际品牌的梦想,这一次他决议进军美国市场。他收购了德州仪器的PC部门,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次并购他最大收益是一个叫兰奇的外国人。 与小小的台湾岛相比,美国对施来说,似乎是一块可以任意驰聘的疆场。宏碁迅速铺货,销售迅猛增长,但危机也疯狂滋生——宏碁人对美国人的消费规则还是太不了解,中国人是三思而后行,美国人有个主意就试,不行再换,美国的法律也纵容它。在美国,一个人买了笔记本电脑,可以在一个月内,无任何理由退货,因此不乏有人到美国出差时,不带电脑,而是随便在当地买一台电脑,离开美国时再把它退掉,分文可以不付。 2000年,宏碁兵陷美国市场,2001年,全球IT遭遇冬天,王振堂说宏碁已在美国“造成血流成江河的局面”损失以10亿美元计,一时间人们纷纷议论,“IT教父”偶像可能就此坍塌。 施振荣坦陈,他当时的确也想过不能在高点退休,因为60岁退休是早就定下来的事。 他并不缺乏东山再起的底牌,因为他一直坚持“气长用续”的理念,这些为宏碁“长龙”长气的,就是他给无数记名或不记名弟子搭建的舞台。 这是投桃报李的时候了。在过去10年了,施也记不起投了几百家公司,这些公司不少在股市上创造了很好的利润,这些股票大约价值40亿美元,他相信3年内,如果需要他可以动用20亿美元,卖股票就可以了。在这前后的几年中,宏碁持有的明基电通的股份由40%左右减持到不到20%。 2000年圣诞钟声敲响的时候,施振荣召集林宪铭、王振堂、李焜耀等7人开会,当时林是宏碁电脑的总经理,王是负责台湾业务的总经理,会议决定,将宏碁拆开,宏碁成为纯粹的品牌行销公司,由王振堂担任总经理;而PC制造部分成立纬创,林宪铭做总经理,施亦决定更放手让李?耀自由发挥,可以更名,可以自创品牌。 圣诞会议对宏碁的战略做了两大重要调整。一是转向欧洲市场,兰奇是前敌总指挥——欧洲总经理、二是步大弟子李焜耀的后尘,进军内地,开拓内地市场。主要由王振堂负责。 欧洲给了施振荣莫大惊喜。以代理分销为主营销路径的惠普和康柏合并,渠道出现混乱空间,兰奇做事雷厉风行,迅速补占市场。目前,宏碁已经成为欧洲第二大的笔记本电脑商,欧洲销售占到了宏碁50%的份额。 明基也令施振荣意外惊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02年5月,当年施先生并不看好LCD显示屏公司——明基控股的友达光电纽约上市,今年进而跃进为世界第二大LCD公司;明基新品牌BENQ借2004年欧洲杯强势崛起,已经成为集PC、手机、电视、照相机、投影仪、MP3等全3C产品线的国际公司。而施崇棠领导的华硕也由世界电脑主板老大的身份,迅猛进行笔记本电脑、手机等3C布局。 退休的时分,施振荣最关心的还是他最小的孩子——纬创,它是一个只有3岁的婴儿,而且只做OEM,“有点吃亏了。” 现在的施振荣显然对自己走出一条传贤不传子的道路很满意。他大笑着自嘲说:“像BEMQ,我把它交给KY(李焜耀)之后,他做得越来越好,好象我少管他们一点就会好一些。” 不过他最在意的是,他确信他一生都从没有离开妈妈教他的“人性本善”,从没有言语之间流露出对别人不够信任的感觉。 或许这就是一位3岁丧父的企业教父的心灵路标。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