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版八上 >> 苏教八上五 >> 正文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同步作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
【字体: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同步作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作者:残雪惊鸿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0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同步作文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目标要求

“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艾青)只有让“生活的心”与“自我的心”互相碰撞,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面对生活,有心人常常会有各种感受,但这些感受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每当发现有意义的事件或话题时,及时地记录下来当时强烈的印象,写成片段,然后经过深入的思考,从中提炼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或感悟。在这个基础上说出别人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文章才能站起来。本单元写作训练为记叙文,但写记叙文少不了抒情和议论。怎样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就是要写心里想说的话,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粉饰,不捏造,写完后通览全篇,在仔细润色。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单元范文,学会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

 

【指点迷津】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次来打动读者,如《都市精灵》一文,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对各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后,我们深受感染。从全文看,作者主要写了北京现代文学馆内鸟类栖息、嬉戏和松鼠生活的场景;北京其他地方少见鸟类和小动物;写了上海绿草地上漫步的白白胖胖的大白鸽;写了旧金山的海狮的旁若无人、海鸟集体捕鱼的壮观场景等。作者开头写现代文学馆中的情景,心情是喜悦的;写北京其他地方鸟类的少见,心情有些失落和伤感;写到昆明、上海、旧金山等城市又充满了欣羡的情感。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现代文学馆鸟类和动物的嬉戏等,使文章开篇有生气,活泼,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惬意,反衬北京其他地方不能如此,有针砭之意。作者在文章中为展现人和其他生灵共处的景象,解释其中深意,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比如写人与鱼、鸟、兽友好相处的画面主要是描写,在此又通过精辟深刻的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文章体现出了强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所以可读性强。

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激情涌动,抑制不住,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像《幽径悲剧》一文中,在写到古藤被砍后,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愤,直抒胸臆:“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作者用浓烈的抒情,精辟的议论,指出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为人间增添美丽”的藤萝“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等等,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对所记叙的人物、事情等加以评述:或作评价,或议得失,或论影响,或标态度,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如《明天不封阳台》一文,第一部分:叙述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城市。议论:都是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第二部分:叙述负伤又有了“身孕”的鸽子蜷缩在书架下,及儿子的问话。议论: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们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而在精神上产生的失落感。第三部分:叙述儿子要帮鸽子做窝备食。议论要重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呐喊和控诉,并全面总结不封阳台所寓含的重大意义。作者叙议结合,不断推进,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属于点睛之笔。

记叙中的抒情与记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记叙中的议论往往是要言不烦,在记叙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得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学会在记叙中作必要的议论和抒情,对于提高写作记叙文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创新思维】

一、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提示:这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他(她)既然能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你们的交往中就一定有值得回忆之处,文章应着力反映这一点。所写的对象,可以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偶然相遇而印象深刻的人。

 

二、以“友爱在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写作本文应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以构成一道完整的作文题;按题目要求,本文可写:友爱在我们的集体中,师生中,邻里中,村中……因为取材的范围是由自己确定的,所以应该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写感受深切的事。

 

三、片断练习:如果你第一次面对大海,如果你第一次面对雪山,如果你第一次看见沙漠,如果你第一次……这些第一次一定会掀起你内心的狂澜。请用你独具风格的文字写一段你的感受。

 

四、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提示 1.“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某种生活经历或现象等。

2.题目自拟,但必须含有“读”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解』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好话题,准确把握“读”的内涵

        “读”的本意是“依照文字念”。除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或落实为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探究”、“认识”等;或着眼于体现主观情绪的“咀嚼”、“体味”、“欣赏”等。;或着眼于体现大自然即观察大自然,读人生即认识人生,读一段生活经历即体味一段生活经历,等等。研究问题,准确把握“读”内涵及外延,至关重要。

            2.化大为小

从以上审题,可以看出,本话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但是,开放性文题也有麻烦之处,就是可切入“点”太多,反而让人难以取舍。读了一本好书,值得写;给我影响最大的人,值得赞美;环保——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题材重大,有分量;认识人生,关系到我们今后的人生方向……可写的东西太多,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点呢?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自己认识最深刻的一点来写。

3.要选好问体

这道题对文体未作限制,但是应有鲜明的文体意识,力戒文体不清。写记叙文,要力求让人物说话,议只能是画龙点睛式的;写议论文,要让鲜明的思想和逻辑说话,记叙的人和事只能作论据,应简括;写说明文,要说清事物的特征,语言简洁准确。

 

名作欣赏

                        狼羊同笼的启示          沈石溪

     圆通山动物园这两年经济不景气,财政拨款有限,物价部门死卡着不让门票涨价,又无钱购进有趣的新动物,游客越来越少。园领导号召全体员工献计献策,开辟新鲜的游览项目,以招徕游客、增加收入。

负责食肉兽研究和饲养工作的依腊娇提出把一匹狼和一只羊关到同一只铁笼里。依腊娇是个思维很活跃的现代女性,喜欢别出心裁。开始,大家都摇头,指责这个主意太荒唐,万一狼当着游客的面把羊给吃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但依腊娇坚持说它可以用交风险抵押金的办法担保她养的狼不会吃羊。园领导病急乱投医,竟然同意让依腊娇试试。

依腊娇挑选的狼名叫黑泡泡,光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披着一身灰黑色狼毛,肥头肥脑的家伙,刚满一岁,它的父亲和母亲都出生在动物园的兽笼里,它已是动物园里成长起来的第三代狼了,别说吃羊了,就连活羊都没见过,而用来进行狼羊同笼试验的羊,是专门派人到市郊西山一位羊倌那儿借来的一只小绵羊,绒毛曲卷,除了两只黑色的眼珠子和一堆琥珀色的犄角外,浑身雪白,我们就叫它一团雪。

当我们把一团雪推进笼子里时,黑泡泡不仅没有张牙舞爪的扑上去撕咬,反倒惊慌失措的逃到窝巢后面,缩在角落里不敢出来,望着依腊娇呜呜哀叫,好像在说:“这是什么怪东西呀,头上还长着两只角,真可怕,我害怕!”到是一团雪胆子还大些,咩咩叫着在笼子里跑来跑去。

直到第二天中午喂食时间,依腊娇拿着生肉在食槽前大声吆喝,黑泡泡这才战战兢兢的从窝巢后面的角落里钻出来,贴着墙基小偷似的一溜烟跑过来,一面吞咽生肉,一面斜起细长的眼睛惴惴不安的望着一团雪,一只花苍蝇爬在一团雪的嘴唇上,一团雪打了个响鼻,黑泡泡立刻停止咀嚼,摆出一副随时准备逃窜的架势……

三四天后,黑泡泡才敢走到笼子中央和一团雪站在一起。

开始时,一团雪出于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一种天生的畏惧,不敢靠拢黑泡泡。但一个星期后,它大概闻惯了黑泡泡身上那股怪异的狼气味,陌生感慢慢消失,又见黑泡泡丝毫没有加害自己的意思,畏惧感也日渐淡化。

两个星期后,它们便彼此认同,不仅不再互相害怕和回避,还厮混在一起玩耍。它们比两匹狼在一起或两只羊在一起相处得更为和睦友好。两匹狼在一起或两只羊在一起,有时还为了抢夺食物发生争吵,会为了占有更舒适些的窝打架斗殴,而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利害冲突,黑泡泡吃肉,一团雪吃草,把一团雪的草料白送给黑泡泡它也不要,同样,把黑泡泡的肉块免费请一团雪品尝它也不稀罕。睡觉也一样,黑泡泡喜欢钻到黑的洞形的窝里去睡,而一团雪习惯在空旷的笼子中央席地而眠,谁也碍不着谁。它们从没为食物和窝巢的问题红过脸。

在一般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里,狼代表邪恶,羊代表善良,是水火不相容的两极,是敌我矛盾的典型表现。可突然间,却看见恶贯满盈的狼和天真无邪的羊并排而立,真要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否出了毛病。游客们惊讶赞叹,纷纷掏出相机,摄取这一奇异的镜头。孩子们更是觉得新奇有趣,抢着在笼子边摄影留念。不善思考的游客嘻嘻哈哈看稀罕看热闹,善于思考的游客在笼子前徘徊沉思,或许他们通过狼羊同笼这一镜头,联想到了世界和平这一重大而又深刻的主题……

真正是门庭若市,观者如云,生意兴隆。

然而好景不长,省里一位很有头脑的领导知道这件事后,在报上批了这么一句话;有悖伦理纲常,建议取消这种哗众取宠的做法。动物园只好忍痛割爱,把一团雪从狼笼里请出来,送回到市郊西山羊倌那儿。

分别那天,情形着实感人,当我们把一团雪往笼外拉的时候,它犟着脖子,咩咩叫着,不愿离开。黑泡泡也哀哀地嗥叫着,要来咬我们的手,想阻止我们把它们拆开。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一团雪拉出了笼子,它趁我们锁铁门之际,挣脱绳索,奔到笼子前,两只前蹄踩在铁丝网眼上,向笼内的黑泡泡咩咩叫,黑泡泡立刻凌空而跳,蝙蝠似的飞贴到笼壁上,呜呜地嗥,大灰狼和小白羊隔着铁丝网眼,泪汪汪的凝视……

约半个月后,传来噩耗,一团雪在山上被狼吃掉了。据羊倌说,那天阳光明媚,午饭后,他把羊群吆喝进西山一条荒草山沟,他自己则在山顶一颗孔雀杉下打盹。突然,他听到山下传来羊惊慌的咩叫声,一看,山沟里钻出一匹小牛犊似的大灰狼,企图袭击羊群。当时,狼离羊群约有两百多米,羊群发现得及时,一拔腿朝山上奔逃,只要别慌张绊倒,是可以逃脱大灰狼的追捕的,羊倌也来得及下上去营救。就在这时,发生了让放了大半辈子羊的老羊倌目瞪口呆的事,一团雪不仅没跟着羊群一起逃,反而转过身去,踏着欢快的步子,迎着大灰狼跑过去……第二天,村里两位樵夫在一个荒僻的山洞里发现了一团雪的尸骸,只剩下一张羊皮几块骨头了。

毫无疑问,一团雪弄不清动物园里的狼和野外的狼根本是两码子事。那段特殊的经历愚弄了它,害了它。它幼稚的羊脑袋根本无法想象,人们出于某种需要,会扭曲事实,会偷梁换柱,会张冠李戴,会偷换概念,会制造假象,会撒下弥天大谎。从本质上讲,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是凶恶残忍的,都是杀羊不眨眼的刽子手,但聪明人就是有办法给你找出只不吃羊的狼来,你如果表示怀疑,好,我就把羊和狼圈在一起,让羊和狼相亲相爱,不由得你不相信世界变了,果真有与羊同乐的狼菩萨了。特别是像一团雪这样年轻单纯没有多少生活阅历常识而又自以为是的一岁零的小绵羊,是极容易被假象蒙骗的。

赏析:本文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深有体会。“狼羊同笼”真实异想天开,但这又是一个绝对的事实。当“狼羊和睦友好”时,又蓦然记起“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古训。然却又是个错论。狼羊“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移风易俗”是何等美好。然而聪明的人类却为了区区之地打动干戈。当羊最终死在狼的口下,人们可又要笑他愚蠢了!同学们可以再拜读一下柳宗元的《永州八诫》,相信读后会有不同的启示。

    有时候,人类会比动物更愚蠢!

 

江南名镇掠影  潘浩泉

    初冬时节,秋意未尽。我们马不停蹄地浏览了江南名镇——同里、周庄和甪直。作为一个在苏北小镇上长大的人,我对它们神往已久了。

三大名镇皆古镇,有的有数千年历史,皆大,大得像座小城。都是水镇,既因水而相对隔绝于世,也因水的滋润而妩媚昌盛,同时又有几个走出古镇令华夏瞩目的名人。真可谓人杰地灵。

周庄的名气最大,号称“中国第一水乡”,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保存完整蜚声于世,甚至受到联合国青睐。陈逸飞的一幅以周庄为素材创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曾经充当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件雅致的道具。周庄还有永远令人好奇的巨富沈万三的神话。可惜周庄的游客太多,令人如入闹市,缺少观赏的从容与优雅。如果为了确保游览必需的氛围,能控制每天游客的数量?这个建议也许不是太傻,就是过分奢侈了。

同里幽静多了。有的街道清寂异常,不但人少,店也不多,店主的神态恬淡得跟古镇十分和谐,时间好像定格于千百年前,这时,思古之幽情才会悄然升腾,才有可能跟古镇真正神会。同里的点睛之处显然是退思园了。它的魅力不仅来自园林建筑艺术的别致,更来自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无论是一水一石一楼一阁,还是地上铺砖图案的构思及园内树木花草的设计,无不精妙,有无不寄寓主人郁结的情思。可以说,退思园就是它的主人任兰生。任兰生是位武将,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因为出了廉政方面的问题,革职回乡,他便借用《左传》中的进而建功,退而思过的意思,造了退思园。其实,这多半是做给朝廷看的姿态,他与其说是退而思过,不如说是韬光养晦,以屈求伸。不过,他“退思”的姿态还是奏效的,后来皇上一声唤,他便又“进而建功”去了,但几个月后就一身殉职,留下一个艺术化了的任兰生——退思园,让后人观赏凭吊。

甪直也是钟灵毓秀。无论是唐代的保圣寺,还是一幢幢并不比周庄逊色的古宅民居,都令人流连。作为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我最为心仪的是叶圣陶墓。没想到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巨擘长眠于此。甪直虽不是他的衣胞之地,却是它追求教育兴国的起点和文学创作的发轫之处。《多收了三五斗》就是这里的故事,长篇小说《倪焕之》在此呱呱落地。我是60年代初读到《倪焕之》的,30多年后站在孕育倪焕之的地方,心绪难平,又想到80年代末,《雨花》在扬州举行笔会期间,叶圣陶之子叶至诚谈及大时代与知识分子命运的情景,感慨就更多了。墓地一侧是棵高大的银杏树,圣陶老人当年初到甪直,第一眼就看到了它,从此刻骨铭心,直到弥留之际还深刻地把它呼唤。此时,秋风早把它染得遍体金黄,温煦的阳光下,犹如一道闪耀百年的圣洁的烛光。

三大名镇的芬华不仅美不胜收,也是发人深思的。

三大名镇都属苏州版图。比起苏州的位处要津,三镇都在僻壤,然而偏僻同样可与孕育绚丽的文化,因为文化的真谛在于创造在于积累,同时还在于尊重和保护。如果说苏州是座大山,三镇则为幽谷,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三座古镇的文明像幽谷之蓝,芬芳不绝的。

三大名镇的形成与发展显然有个漫长的过程,其构思大概源于各自人文、经济和地理的自然融合,不会瞄准旅游名胜的蓝图,更不会有日进斗金的奢望,然而斗移星转千百年,却成了现代城市的后花园。每天都有冲出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人,潮水一般得涌去,休闲度假,感受一方历史文化的余韵,打法永恒的乡愁。

文化的创造是寂寞的。文化的作用不能立竿见影,更不能以经济效益来衡量它的价值,尽管戏剧大师曹禺说过一句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当然,似乎还可以说,经济是明天的文化,甚至更可以说,文化就是文化。

我想,文化是三大名镇的灵魂。

赏析:不追求外在形貌的描摹。着意在文化底蕴的开掘,写的是古镇的今天,流露的是思古之幽情,进献的是鉴古之良謨。三镇各有特点,周庄的名气,同里的幽情,甪直的感慨,流于笔端,沁入心田。真正写好一地风物是很难的,必须抓住魂,而本文则抓住了。那就是文化之魂、趣味之魂、个性之魂。

 

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  赵慧珊

美国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都在啼哭、骚动。

    结论是:婴儿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在娘胎里,婴儿的心脏是被母亲的心跳起搏、激活的。在心跳和谐共振的基础上,母子之间已奠定了生理、心理(情感)交流的雏形。人成年后,从母亲怀抱走进充满矛盾、冲突和处处是陷阱的外部世界,便经常在潜意识里回忆当年母亲的心跳。那心律,永远意味着平安、清洁和舒适。因为在娘胎里,我们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更没有忧患。这便是人依恋母亲的生理基础。非常本能,根深蒂固。

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心跳的冲动。旅游的冲动,也是潜意识渴望返回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来自那里。不管你今天是总统、董事长,还是小学教师或外地民工,从根本上都来自那里,无一人例外。

一阵清凉的风,掠过河边的山谷,吹动一大片枫树林中的叶,发出沙沙声,那正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雁荡、华山多好溪,流水潺潺,那也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山光水色,猿声鸟啼,依稀在耳,同样是她的心在跳,那么亲切、祥和、安康!

你也许会说:“不必特意跑到雁荡山、黄山去听猿声鸟啼吧!我们家鸟笼子里就有一只黄莺,每天早晨它都叫,叫得好听极了!”

“不。笼子里的鸟叫是被人扭曲了的大自然母亲的心声。它不叫还好,一叫,我就想哭。把大自然关在笼子里是现代人的一大愚蠢,也是当代世界危机的总根源之一。”我回答。

有好几次我住在大宾馆里。初冬,不算冷,但暖气已烧到25。一切都是封闭式的。我觉得被陌生和敌意重重包围着:里面的空气、地毯、化学制品的墙纸……我想呕吐。我终于逃了出来,一回到外面的空气中,原先的压抑和胸闷感便烟消云散。尽管上海的空气已经被严重污染,居然还有这般疗效、功效,要是回到雁荡山、黄山……,其疗效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时时处处都被许多陌生的现代人工制品包围着,其中有许多东西对人还是抱有敌意的:柏油马路、塑料制品、洗涤剂、农药、化肥、噪音、汽车废气、席梦思……这种生存环境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二人在地球上进化的历史却长达几百万年。从真正能制造工具的人进化到今天,也有一百万年的漫长时间。几十年比一百万年,怎不觉得突然、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迅猛发展,人性跟不上,骨子里适应不了变异的生存环境,因为那不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

不错,人性也是进化的。但进化速度极缓慢,一千年前后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然,我们就读不懂唐诗。迅猛发展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几乎在日夜拖着人性拼命向前奔跑。人性觉得很累,颇有心力交瘁之感。于是出外旅游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有一回,朋友请我去新锦江顶层旋转餐厅吃夜宵。桌上点燃着蜡烛,烛光很柔和,缓解人的生理、心理上的压力、紧张,给人以宁静、平和、安稳的感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农业文明的祥和时代。农业文明约有一万年的历史。人性更亲近风车、水牛、马车、木制纺织机、豆油灯、蜡烛光和水井……所有这些离大自然母亲的心跳很近很近。

今天,人们去旅游,无非是出于两大动机:人文历史的追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后者似乎更有意思。比如在山谷草地上野餐,因为几万、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打猎归来,就是在草地上烤野猪、野鹿和野鸡的。今天的旅游者喜欢野餐,点燃篝火,正是在潜意识层对大自然母亲心跳的一种追忆方式。

这就是人的大自然情结,永不散的结。

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心跳的冲动。

赏析:倾听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也是净化心灵,提升人生况味的一种艺术。市声嘈杂,现代人的听觉正逐渐丧失,这不能不说是文明的悲哀。当风儿悄悄吹过,当雨点静静洒落,当大地微微呼吸,当鸟鸣悠悠飘来……我们是否应敞开心灵,凝神静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去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吧,你会发现这世界真的很美。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没有了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