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体会本文告诉人们的人间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真情;学习 本文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妙用对比的手法。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由朱自清的《背影》所表现的“父子深情”导入本课的“母子深情”。 
二、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特点: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进课文: 
(1)引导学生圈点生字,在小组内分工查阅工具书,互相学习。 
(2)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互相纠正字音,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大意: 
a、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分清段落; 
b、请学生复述小说故事,师生加以评价小结。 
2、探索小说中的人物: 
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讨论回答: 
(1)小说中的“她”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 
(2)王小亮在“现在的妈妈”那里得不到应有的母爱,后来,他从哪里得到了母爱? 
(3)小说中的“老头”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是不是一个多余的人物? 
3、研读句子,讨论问题: 
(1)“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 
“大伯,麻烦……给孩子。” 
课文有些故意省略的内容需要仔细品味才能弄明白,你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她”知道些什么吗? 
(2)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不同句子的不同语调、语气。 
四、探究写作特点: 
1、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2、有人说小说的结尾新奇,但也有人说小说的结尾缺乏真实性,你的看法如何? 
结合探究·练习三,理解结尾的深刻含义。 
五、小结全文。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探究·练习二、三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