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综合性学习 >> 教案正文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学设计2
        ★★★
【字体: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学设计2
作者:吴诗斌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7

《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设计及资料

                         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吴诗斌

一、指导思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大地科教兴国蓬勃发展,《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涉及到了跨学科学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相融合、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等等,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21世纪塑造新型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2.了解有关月球的人文现象,感受月亮文化的魅力,激发文学艺术想象力、创造力;

3.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简单获取资料的方法,提高搜索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

4.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设想

1.分解课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共享。

“探索月球奥秘”总课题可分解为“月亮科学”和“月亮文化”两个课题。“月亮科学”又可分为“月球奥秘、月球运行、月球探索与开发、天文学家与月球、月球外星文明传说”等子课题;“月亮文化”又可分为“月亮传说、月亮诗词散文、赏月佳对、月亮谜语、赏月名胜、中秋风俗、月亮音乐、月亮谚语、月旁汉字”等子课题。子课题还可继续分出小专题,如“月亮诗词散文”可再细分为“李白与月亮”、“苏轼与月亮”、“月亮与思乡”等。

全班同学可分为四至六个大组,大组可按兴趣再分为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两三个子课题。保证课题研究全员全程参与。分工搜集资料后,组内交流共享,组长带领下合作学习,整理资料、讨论探究、作好笔记、写出心得,突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老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作好指导工作。

2. 活动安排

①上图书馆、书店查寻资料,了解图书馆、书店,学会查找书籍;②计算机课上网查寻,学会并熟练网上查寻;③请教地理、物理、历史等各科老师;④连续观测月球;⑤联系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⑥阅读课阅读整理老师下发的、学生自己查找的资料;⑦课题组自行组织活动;⑧结题会包括成果汇报会、知识竞赛、诗歌故事朗诵表演会、手抄报或电脑制作小报;写作训练课等 。⑨时间安排:整个活动约两周完成。

3.重视资料积累。

包括个人或小组研究计划、活动方案、调查提纲、观察笔记、搜集整理文字音响图片资料、讨论记录、学习心得、手抄报、电脑设计小报、诗文朗诵表演、写作训练、研究性小论文等。

四、活动过程

   1.准备:

①布置教室,营造气氛。②确定主持人。③全班同学按组围坐。④制定出评分标准,各组选出一名同学当评判员,做好统一的打分牌,;记录员两人,统计成绩。⑤准备好竞赛题卡片,各种图片、音响、电脑、文字资料,奖品、颁奖音乐,排演好节目。

 2.活动设计  (可以安排在课外活动时进行,约 2 课时)

 主持人: 月亮是地球的忠实伴侣,是我们人类的亲密朋友。从孩提时代,我们就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今天,当我们读了《月亮上的足迹》,当我们在一片清辉中举头仰望那一轮皓月,我们都会涌起无限遐想:想揭开这颗神秘的星球的奥秘,想了解诗情画意的月亮文化,想遨游太空拜访月中仙子……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开始这次神奇的月球之旅吧!

第一轮比赛:《打开月球的奥秘》知识介绍  15分钟)

每组安排一位同学上台介绍月球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每人23分钟。例:月球概况简介、月亮的阴晴圆缺(月球运行)、月亮上的足迹(人类探月)、神秘的天外来客(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等。可配以图片、实物展示,电脑课件直观说明。评分:5分一个档次,满分20分。

第二轮比赛:《我是月球小专家》知识竞答  (约10分钟)分必答、抢答两部分。对一题得5分,答错,扣5分。

第三轮比赛:《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故事接龙 (约10分钟)每组一位选手,满分20分。

第四轮比赛:《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文化互答 (约10分钟)各组就月亮文化(月亮美称、诗词散文、对联、成语、谜语、故事、民俗、传说、谚语、音乐、绘画、风景名胜等)进行问答。每题5分。答对则答题组得分,答错则出题组得分。

第五轮比赛:《春江花月夜》才艺展示 (约15分钟)各组可采用艺术朗诵、歌曲演唱、乐器表演、自编小品、舞蹈美术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发对月情怀。满分20分。

第六轮比赛:《今宵月儿圆》对月抒怀  (约15分钟)各组畅谈这次活动的感想、收获、朗读自己的作品、论文等。满分20分。

主持人:结束语。云破月来花弄影。千载而下,月亮在人们的心中始终神秘而多姿。宇宙的奥秘,星海的浩瀚,永无止境;人类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探索,亦将生生不息……
    嘉宾颁奖。

老师讲评。

3.除此活动外,还可组织手抄报、电脑设计小报、研究性小论文展示等。

4写作训练: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像,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

5.试着写一首小诗,向月儿倾述你心底的秘密。

 

四、活动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分。形成性评价侧重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的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评价,包括活动参与的程度、资料搜集整理工作、观察日记、自主学习情况、参与讨论交流情况、个人学习笔记等等。终结性评价指活动课上的口语表达、作文训练、小论文写作、小报制作等的评价。

五、             活动资料:

第一类:月球奥秘 

 电影《宇宙与人》(济南市图书馆一楼西边影像资料室有光盘)

月相:指人们所看到的月亮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主要有四种,即朔(新月)、上弦、望(满月)、下弦。课文104页四幅图即此四种月相。

朔:农历每月初一,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地球上看不到月光,这种月相叫朔,这时的月亮叫新月。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这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的时候,月亮正好从东方升起来,地球上看见圆形的月亮,这种月相叫望,这时的月亮叫望月。

朔望月:月亮连续两次呈现同样的月相所经历的时间。一个朔望月等于29天12小时44分2。8秒。阴历一个月的天数为29天或30天,就是根据朔望月制定的。

月食: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正好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亮上去,因此月亮上就出现黑影,这种现象叫月食。分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月食一定发生在农历十五日或十五日以后一两天。

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海洋水面发生的定时涨落的现象。

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但是可能有供饮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阴面的一个很深的陨石坑底发现了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冰可能是某次与月球相撞的彗星带来的.彗星的冰没有融化,因为月球的背阴面温度非常低。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这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朔望月29.53059

关于月球的起源主要流传着三种说法。而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撞击说,也就是说某个原始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科学家们还用计算机模拟月球形成的过程。据他们的模型,月球是在46亿年前,太阳诞生后不到1亿年时,由一个类似火星大小的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撞击的冲击力从地球的外层和这个无名撞击物上撕下了部分物质(同时使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起来),其中大约一半的物质最后形成了月球;另一些被撞出来的碎块被剧烈加热,以至于蒸发散入周围的太空中。 

月球地形月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种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环形山是碗状凹坑结构。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000多个。许多环形山的中央有中央峰或峰群。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广阔的平原。月海有22个。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50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 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 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月面的地形主要有:环形山月海月陆和山脉月面辐射纹月谷(月隙)

 环形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 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 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 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 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 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 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 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 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 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 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 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月食 月食的原理。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早在1881年前,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 和公元前2世纪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一地球一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第二类:月球探索与开发

 

                          我们在月球上散步了

                        (美)奥尔德林

今天,我怀着身为美国人的高度自豪感和身为人类的谦恭心情,向你们说一句从前任何人都无权说的话:“我们在月球上散步了。”但是,在静海基地留下的脚印,不仅是属于“阿波罗”11号的全体宇航员,而是由全国数以万计的人所共同留下的,他们是政府、工业界和大学的人员,是这些年来在我们之间为“水星号”、“双子座号”和“阿波罗号”辛勤劳动的工作小组和全体宇航员。

那些脚印是美国人民和你们的,你们是美国人民的代表,你们接受并支持了那不可避免的登月计划的挑战。同时,既然我们是为全人类的和平而踏上月球,那些脚印也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对于所有在悠悠转动的地球上仰望夜空的人,月亮都匀洒银光,绝不厚此薄彼。因此,我们希望,太空探索的成果也将由大家平等分享,从而给整个人类带来和谐的影响。

科学考察意味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人们根本无法预知全部结果。查尔斯·林白说过:“科研成果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条通向奥秘而又消失在奥秘中的道理。”

当我们向全世界敞开门窗,让外界了解我们的成就和失败时,当我们同世界各国分享我们的发现时,我们在太空方面取得的成就,已成为我国生活方式的象征。“土星”号运载火箭、宇宙飞船的“哥伦比亚”与“鹰”等机舱,以及座舱外活动装置都已向尼尔、迈克和我证实:我国能够生产质量最高和最可靠的设备。这给予我们所有人以希望和鼓舞,以便解决地球上某些更为困难的问题。“阿波罗”号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足够坚硬的意志去干,国家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它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人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跃进”,则是对未来的希望。

我们国家在“阿波罗”计划上的做法,可以用来解决国内问题,我们在未来太空探测计划中所做的工作,将决定我们的跃进究竟有多大。

补白:

“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720日-21日首次实现人类登月理想。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先跨出登月舱,成为人类踏上月球表面的第一个,奥尔德林则紧随其后。在他们的登月舱上镶着一块不锈钢小牌。这块象征着人类第一次真正走出地球的小小不锈钢牌,连同半截登月舱,就像一座世纪碑永远留在了月球上。

早在远古,人们就凭着特有的想象“来到了”月亮上。 人类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实现到月球上去的梦想,恐怕还是从本世纪才真正开始。1957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号??成为第一颗进入太空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1961年,苏联的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阿波罗”登月后的几年里,美国人又一鼓作气地相继发射了6艘载人飞船,进行月球探险。19814月,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起飞。这是第一架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器,而且它还可以把更大的载荷送上太空,组装成太空站,最后形成一个航天飞机??太空站系统。航天飞机为奔向太空的星际旅行打开了大门。

那么,我们现在离到月球上去旅行还有多久?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新近出版的《院士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中谈到:人类将在2020后逐步建立“月亮城市”。

欧阳自远说,人类将于2005年左右在月球上装备加压舱、发电设备、生活必需品和月面活动车等,使月球成为一个庞大、稳固而功能齐全的“天然空间站”;约2010年将建立设备齐全的永久性居住地,人类可在月面滞留几星期,以开展生命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约2015年将在月球上建立小型的永久居住的月球基地;约2020年,人类将在月球兴建实验工厂、农场等,使月球的“地球村”自给自足,逐步建立“月亮城市”。

                                  摘自《课外随笔卷  高中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

“阿波罗”登月计划

1959年,美国提出了“奔月”的设想,即“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批准了”阿波罗“计划。

在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1961412日驾驶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飞出地球的43天之后,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十年内,把一个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使他重新返回地面。”这就是著名的“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主要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水星计划”,即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以测试人在太空中的活动能力。这项计划很快就成功了,1963515日“水星1号”载人发射,飞行了34小时,绕地球21圈,宣告“水星计划”结束。

 第二步,是“双子星座计划”。这个计划有两个目的,一是测试人在太空中长时间停留可能引起的生理问题,一是将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中对接,从而奠定登月技术的基础。该项计划实施得也比较顺利,1965年“双子星座3号”飞船做了变轨实验,同年,“双子星座7号”和“双子星座6号”做了太空会合实验,双子星座号在太空中飞行了14天,宇航员的身体安然无恙。

第三步,是“土星计划”,即制造能将载人飞船送出地球进入月球轨道的大动力火箭,最终完成登月计划。19654月,在冯·布朗领导下,研制出了“土星5号”火箭,它总长85米,竖起来有30层楼那么高,由三级组成,其第一级推力达3500吨。“土星5号”是“阿波罗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它的出现标志着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美国已经超过了苏联。“阿波罗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

阿波罗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指令舱是飞船的核心部分,而且最终由它将宇航员送回地球;服务舱主要装燃料和宇航员的生活资料,包括氧气、食物和水;登月舱主要装燃料和宇航员的生活资料,包括氧气、食物和水;登月舱在登月时与母舱分离,宇航员由此登月。

在美国宇航局组织下,动员了2万多家厂商,12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所,400多万人参加,开发项目1300多个,共耗资250亿美元,历时9年,整个系统共使用300多万个零部件。1967年因火箭发射台起火3名宇航员死亡。

美国东部时间196972151740秒,“阿波罗”在月面上“静海”西南部安全降落。阿姆期特朗率先走出登月舱,一步一步走下了阶梯,在月球上留下了我们地球人的第一个脚印,他后来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时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奥尔德林紧跟其后也踏上了月球,他们在月球的微弱的引力下一跳一跳地走动,“这是一个荒凉冷寂的世界,没有生命,没有一些绿色,故乡地球像一个明亮的圆盘悬挂在月球上林立的高山上。”他们俩将一块特制的金属碑树立在月球地面上,上面刻着:“公元1969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金属碑下放置了5位遇难宇航员的金质像章,并安装了3种科学实验仪器,采集了60磅月球上石块和土壤标本,将月球的电视照片送回地球。将近三小时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人驾驶“登月舱”离天了月球,与在空中等候的科林斯驾驶的飞船对接,并开始返回地球。24日,指令舱重新进入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太平洋上,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了。

自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后,美国又相继进行了6次登月飞行(阿波罗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和17号),除了13号外,其他都获得了成功。前后共有12名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较久的停留(总计302小时),利用“月球车”进行较远的探索,并搜集了365.9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197212月,“阿波罗17号”执行了该计划中最后一次飞行。此后,人类又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选自台海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青少年百科全书·科技卷》

有人想炸毁月亮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卫星,是地球人心中的女神。自古以来,阴晴圆缺,她一直忠实地陪伴着我们。

但最近,有个俄罗斯科学家建议用核武器摧毁月球。理由是,月球的强大引力将地球拉歪了,造成地球上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灾害不断。

先不说是不是月亮惹的祸,核弹能不能摧毁月球还是个问题,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了吗?那可是比核弹能量大得多的小行星撞成的,几枚核弹,只能给月球添几个小坑坑。

无法想象,没有了月亮,人们的生活会怎样?

《小哥白尼》2002.7

 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 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Armstrong 1969.7.21 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第三类:天文学家与月球

 

第三类:月亮诗词散文

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陶渊明(晋)《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李白《静夜思》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2001年版中学语文第四册课本P146

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间。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从军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贺《梦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李建枢(唐)《咏月》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赵嘏(gǔ)(唐)《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戴叔伦(唐)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李益(唐)《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温庭筠(唐)《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韦庄(唐)《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李煜(南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陆游《关山月》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周密(宋)《四字令·访友不遇》残月半篱,残雪半枝。孤吟自款柴扉,听猿啼鸟啼。

人归未归,无诗有诗。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黄庚(宋)《临平泊舟》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云破月来花弄影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徐再思(元)《越调·天净沙·探梅》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唤回逋老诗魂。

查慎行(清)《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丘逢甲(清)《元夕无月》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作者系台湾诗人。元夕:正月十五 鲲洋:指台湾海峡  三年:1895-1898,台湾被日本占领。全诗思乡忧国,格外沉痛。)

朱自清《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余光中《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柳亚子《浣溪沙》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台湾亲人思念大陆之作

月缺花残,云山梦断,再相见不知是何年何月。只怕是两鬓皆斑,白云悠悠,杨柳低头,秋水望穿。故国山河依旧,枫叶满枝头,冷雨秋风后,是何时候?巴山夜雨难回首,征夫漫吟,野草低头,韶华复何留?生民水火谁之任?壮士昂臧天下游。九州三岛成云雾,八方风雨汇中州。忆昔相识碧荷,窈窕杨柳袅袅,曾几何时,海岛宫阙,缥缈长空万里。寒鸦归巢,默默无语,就是那样别了。光阴过客,韶华流水,烽烟遍地,郎归无期!只有这狂潮怒涛,来寄托这流浪的悲怆。

             (当时在校就读)

月圆花香,美景难品赏。身在异地,心绪惆怅。离家两月,几次梦回故乡。昔时师友喜盈盈,今日回首泪满裳。怎不令人多愁感伤?

第四类:其他丰富的月亮文化和月亮有关的音乐、歌曲:阿炳二胡《二泉映月》、马思聪小提琴《思乡曲》、《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廒包相会》、《月光下的凤尾竹》、广东音乐《花好月圆》、《彩云追月》、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彝族舞蹈《阿细跳月》、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月亮传说故事:中秋起源、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起义抗元、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蒲松龄《聊斋志异·崂山道士》、《猴子捞月》

中秋赏月:三谭印月、卢沟晓月、二十四桥明月、庐山赏月、黄山邀月、长江追月、石湖串月、象山夜月、桨声灯影水乡月、峨眉山月半抱秋、洞庭湖月两澄明、天野苍茫月无言

赏月佳对:千里一明月,两地同相思  

一轮皓如昼,得意是中秋

苏小妹与秦观:双手推开门前月,一石激破水中天

《红楼梦》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赏月字谜

 1.“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2。“二月平”打一字。3。“月与星相依,日与月共存”打一字。4。“掬水月在手”打一成语。5。“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6。李白的诗句“长安一片月”打一《水浒》人物。7。贾岛诗句“僧敲月下门”打一日本地名。8。苏轼诗句“月有阴晴圆缺”打一经济学名词。9。杜甫诗句“月涌大江流”打物理名词二。10。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打一科技名词。11。“天秋月又满”打一食品(干果)名称。12。“残月斜照影成对”打一字。

答案1.月 2。朋 3。腥  4。掌上明珠  5。花好月圆  6。秦明 7。关岛 8。自负盈亏

9.冷光  波动  10。光通讯  11。桂圆  12。多

月亮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月旁汉字:右边月旁的字多与月、月光有关:如“朗、望、明、期、朔”;左边月旁的字(包括下边月旁的字)多与“肉”有关:如肥、腿、脏、腰、肾、腴、胃、胚、膳、背等;也有例外的,如“朦胧”月旁;“胡”肉旁。

月亮传说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之所以称为中秋节,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日子。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月饼起源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赏月之 黄山邀月  黄山之美是一种多彩而又清纯的美。在南国还是初秋时节的中秋佳节,黄山却已层林尽染。漫山的红叶,将名传天下的黄山迎客松映衬得愈发苍翠。入夜,盈盈明月轻轻爬上树梢,爬上了山,山雾如轻纱将其笼罩,更显得朦胧皎洁。黄山的月如此纯净,黄山的夜如此静谥,这个时候,无论您是在山路上漫步而行,或是在山上品酒赏月,都将不由自主沉醉于这片银色的世界之中。

 庐山赏月 奇秀天下的庐山屹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中秋之夜,在上匡庐赏月也许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庐山素有“清凉世界”、“避暑胜地”等美名,秋日里更是赏红叶的好去处。山上空气清新,森林、花鸟、温泉、飞瀑、峭壁、别墅一应俱全,形成完善的休闲渡假旅游胜地。庐山含鄱口是观日出的最佳胜景,但其实这里也是赏月的好去处。在望鄱亭中坐下,鄱阳湖上碧波万顷,渔火点点,轻风阵阵。渐渐地,一轮明月从湖那边缓缓升起,中秋的月色,在山上看起来显得更加清冽,更加明朗,仿佛伸手可及,让人欲乘风而去。又或走在牯岭镇上,抬头看明月如镜,月色撒在地上,四下如同镀上一层银色的光泽。

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之美,乃世人皆知。中秋月明之夜,泛舟湖上,尽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诗般意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之一,也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每逢月夜,特别是中秋佳节,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中透出,宛如一个个小月亮,倒影湖中。待到皓月中天,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一湖金水欲溶秋”。

长江追月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听江涛澎湃,观远山夜景,夜色朦胧中的三峡别有一番景致。由于受长江截流前“告别三峡游”口号的影响,许多游客误认为截流后长江水位将上升,景点将被淹没,三峡不能游。事实上,三峡的景点在截流后不但美景如昔,而且增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这一气势恢宏的景观。月明之夜,在豪华游轮的大型观景台上与三五好友品茗赏月,把酒谈心,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桨声灯影水乡月 浙江不仅西湖秋月、三潭映月动人,绍兴水乡的月更有一番灵韵。古城绍兴河道纵横、曲水流殇,石桥相连,酒肆林立,其水醉人,景醉人,书法醉人,黄酒醉人,月色更醉人。水乡的月夜灵动飘逸如水墨画,坐着绍兴独有的乌篷船漫游夜的水乡,艄公在船尾用双脚划桨,好像在骑脚踏车,边品尝黄酒、茴香豆,轻棂的月光便顺着矣乃的桨声流淌过来,和着水中倒映的临河白墙青瓦小楼里的灯影,如梦如幻,不由让人猜度月的心事,细读水的情节。在绍兴可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兰亭,游稽山鉴水,咸丰酒店,景如诗画,景含文化,各有情趣。而距绍兴不远的宁波有816过中秋的传统,在天一阁上望月,秋月年年望相 似,不知秋月待何人?奉化溪口山水掩映,清幽秀丽。从宁波乘船前往海天佛国普陀山,可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观景象。在潮声音伦中赏月,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味道。  

天野苍茫月无言 甘肃省兰州以南的美丽大草原,贯穿了夏河、碌曲、玛曲、合作等七个省市。这里秋天虽不似夏天那般繁花似锦,但格桑花、香柴花、小野菊、蒲公英......星星点点,色色相映,营造着甘南无处不飞花的意境。草原与山、河、湖密切相处,藏传佛教古寺点缀期间,更添了些神秘和诱惑。夏河是甘南游的第一站,有“小西藏”之称,拥有世界藏书最多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卜楞寺。桑科草原、格桑花草原一个连一个。玛曲的草原也很美,玛曲的黄河又很壮观。黄河流经这里,突然一个加弯,形成了秀美绝伦的“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之首曲景观。秋夜,半个月亮爬下来,月光洒在黄河岸上连绵不断的峰巅,微风轻轻吹着,如涛低吟,大草原越发安静了,连牧羊犬声也听不到,仿佛万物都已沉入梦乡。明月下黄河洁 丽、沉静,还带着点儿羞涩;而月下的草原更加空旷、静沓。天苍苍、野茫茫的情结凝聚在天边的草原月色里。碌曲县内有郎 木寺众多寺庙,寺庙高高低低藏在郁郁葱葱的山谷里,经殿金碧辉煌,佛邸、僧房、民宅则是木顶石壁,风情各异天蓝山白,草绿水清的景致好似瑞士风光。

诗情画意说“月谜”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天幕上,谜语,从来就是一颗散射着独特魅力的亮星。千百年来,她同中国文化其他体式的艺术一样,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流传着无数意趣隽永的涉月之作。

这些“月谜”就总体而论,可分成两大类:以月为谜面者和谜底为月者。或许因为月亮那素华皎洁的美好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心目中委实太熟稔太深刻了,故而以月为谜底的谜语,其制作固然非易,猜度却不难中的。譬如:“明天日全食”,打一“月”字;“中秋菊盛开”,打成语“花好月圆”;“蟾宫曲”,打曲牌名《月儿弯》;“冰轮乍涌”,打电影名《海上升明月》;等等。这类“月谜”,有好些的确机巧飞灵,颇堪击节,但终究由于制作上受到单一谜底的局限,产量远不似以月为谜面的作品之繁之富。而后者,创作空间明显开阔,制谜者的手脚较少束缚,谜语的内涵因之大大扩张,几乎包罗万象,作品也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事实上,这后一类谜作应该被视做“月谜”的主流。

以月为谜面的谜语,不少采取了诗词的句式出现,且又以引用人们熟识的唐诗宋词居多。譬如,以李白的“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以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以贾岛之句“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以苏轼所咏“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自负盈亏”;等等,皆属此类。当然,亦不乏拈引现代诗家名句来创作的。毛泽东195010月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词《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柳氏原作中有句:“歌声唱彻月儿圆”,便被引以射一句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谜面扣底,工稳而贴切,端的可圈可点。

许多“月谜”的风格,平易,通俗,焕发出一种质朴的平民气息。比如:“二月平”,打一“朋”字;“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崩”字;“掬水月在手”,打成语“掌上明珠”;等等。这些“月谜”“憨”态可掬,令人有一种亲切感贴近感。也有些“月谜”,则显然透露着一股雍容雅致的书卷之气。像“莫使金樽空对月”,以“掉尾格”打京剧剧目《夜光杯》;“石头城上月如钩”,打《聊斋志异》篇目《金陵乙》;“天涯月正圆”,打叶剑英元帅的诗目《远望》;“明月照我还”,打晚明文学家“归有光”;还有清代留下的一则旧谜“辞家见月两回还”,打《四书》一句“望望然去之”;……。猜射此类“月谜”了,倘设肚里没有“墨水三分三”,恐怕便要像“天狗吃月亮,无从下嘴”了。

有的“月谜”经年传猜,世人兴趣犹浓,不愧为青春长在的“老来俏”。而更多的产生于新时期的作品,又无疑让人在猜玩之余,感受了一番鲜亮的时代风采。譬如,“月涌大江流”,打物理学名词二:“冷光”、“波动”;“二十五弦弹夜月”,打现代文艺形式一:“音乐晚会”;“云破月来花弄影”,打矿业专用语“露天开采”;“我寄愁心与明月”,打科技名词“光通讯”;等等。如果说,从每一种文化艺术的图版上都可以追寻到历史前行的足印,那末,以上几则“月谜”不也是一个佐证么?

有意思的是,有些“月谜”,同一个谜面,却可以分别隐射数个内涵完全相左的谜底,好比掀起一块同样的红盖头,能够见到几个新娘的不同笑脸。譬如,“举杯邀明月”,既打曲牌名《朝天曲》,又打外国地名二:“仰光”、“巴尔干”;复又打成语“唯我独尊”;再打集邮名词“上品”;还打拼音字母四:“YOWV”;合计谜底达五个之多,可谓“一谜数射”。而另外的一种现象,也同样有趣——有些“月谜”的谜面与谜底,居然可以彼此“角色互换”而依旧确当,实乃“谜中一奇”。譬如:“此曲只应天上有”,打电影名《月牙儿》;“月子弯弯照九州”,打七言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即为一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现代“月谜”中,有不少出自港、澳、台胞以及海外华侨的巧构。譬如,台湾的“天秋月又满”,打食品名“桂圆”;“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语“漂亮”;港澳的“残月斜照影成对”,打一“多”字;泰国华侨的“明月几时有”,打《诗经》一句:“三五在东”;……。咀嚼玩味这一个个“月谜”,你能说那其中没寄托着海外赤子们热盼祖国统一、骨肉团圆的一片殷殷深情?!

“月谜”的话题,诚如冰镜玉璧般的月亮,曼妙动人而叙说不尽。有道是:“一轮皓如昼,得意是中秋。”当着那个月朗风清之夜,亲友团坐把酒烹茗之际,且无妨来一个邀月话谜,以谜助兴。相信多姿多彩的“月谜”定然会使你眼中的月亮,比往常更增添了几分妩媚与可爱。

《人民政协报》易冰文中秋名联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云破月来花弄影。千载而下,月亮在人们的心中始终神秘而多姿。宇宙的奥秘,星海的浩瀚,永无止境;人类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探索,亦将生生不息……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