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命运──残疾少女田甜用电脑的故事
2002年6月9日,闷热已久的北京下起了大雨。按照电话里讲的地址,记者找到了北京市宣武区的一家汽车修理厂,从黑龙江齐齐哈尔来到北京的田甜一家,就住在这个厂的招待所里。
进了院子,才发现这是一幢上世纪60年代的红砖房。一楼的过道里十分昏暗,勉强可以看到黄漆门上刷着的“101”房号。
这是一间狭小的房间,三张床把房间塞得满满的,还放了许多锅碗瓢盆。屋子里全是人:田甜的继母、表妹,还有她的文学老师王杰。
屋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联想电脑。田甜的继母告诉记者:这是联想公司借给田甜用的。电脑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灵秀可爱的女孩子。她嘴里衔着一只筷子,筷子上接着一支手写笔,在旁边的手写板上奋力地敲着。看到记者有些惊愕,田甜的表妹佳佳告诉我:“我姐在写稿子呢,她一分钟可以敲50多个字。”
这个只能用嘴衔着手写笔工作的少女,就是我们的采访对象──田甜。
用嘴做出来的Flash
尽管事先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记者还是感到震惊和怀疑。这个躺在床上的女孩子,就是田甜么?田甜的所有作品,就是这样用嘴做出来的么?要知道,田甜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闪客啊。
田甜的Flash作品颇有特色,质朴的线条、明快的颜色、真挚的情感,使它们赢得了网友的欢迎,也为她赢得了很多荣誉:
2001年6月,田甜的作品《没有爱的地方就没有天堂》在全国首届动画制作大赛上获得入围奖。2001年11月,她的作品《信仰》又在全国动画MTV大赛上获奖。同年11月28日,在中国科技在线举行的首届网上科普作品大赛中,田甜的作品《为什么人会做梦》和《蚊子为什么喜欢叮穿黑衣服的人》分别获三等奖和纪念奖。2002年1月,她的作品《圣诞快乐》在中国首届在线电脑贺卡设计大赛中一举获得一等奖。
我们知道,做Flash不但要熟练地操作电脑,还要一笔笔绘出图形。这对一个手脚健全的人来说,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田甜竟然做到了。在这成功的背后,有着多少汗水和泪水,有着怎样的痛苦和艰辛?
花季梦碎
田甜家住齐齐哈尔,她本来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孩子。那时候,她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北京舞蹈学院,做一个艺术家。
然而,1995年7月25日之后,田甜的梦想永远也不能实现了。那天傍晚,3个歹徒闯进了田家,田甜的生母陈其芬身中12刀惨遭杀害,田甜的后颈也被歹徒狠狠地刺了两刀。
这两刀没有夺去田甜的生命,却切断了田甜的脊椎神经。尽管父亲田立想尽了一切办法、耗尽了所有积蓄,却还是不能改变残酷的现实:田甜高位截瘫,几乎没有康复可能。
从此告别了同学、伙伴,从此离开了舞台、练功房。田甜的世界一下子变得黑暗狭小起来。她整天躺在床上,除了看电视,就是和保姆打打扑克牌。那一年,她12岁。
天地间似乎只剩下了三尺病榻,田甜实在不敢想象自己的未来。她告诉记者:“那是最灰暗、最压抑的两年时光。有时候自己想想,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了……”
躺在床上看《电脑报》
1996年底,田立和田甜的继母郑杰姝觉得,不能让田甜这样消沉下去了,得让她学些东西。“我们没有指望孩子将来能做什么。但总觉得要让田甜学习,这样她的生活会更充实。”郑杰姝告诉记者,他们决定让田甜学电脑。
知道记者是代表电脑报来采访,田甜非常高兴。她告诉记者,1997年,爸爸妈妈给她订的第一份报纸就是《电脑报》。从此,《电脑报》成为她学电脑的教科书。“小生哥哥、虫虫姐姐他们都好吗?”田甜开心地问道。看来她对《电脑报》的编辑几乎可以如数家珍。
对常人来说,看报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但对田甜来说,自己看报几乎是无法想象的。郑杰姝和田立冥思苦想,最后终于找到办法:在田甜屋里的天花板上吊一根绳索,把一份《电脑报》挂在田甜面前。看完一版之后,田甜就用一支含在嘴里的筷子翻过去……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学电脑的前三年里,没有碰过电脑,也没有想过自己怎么操作。但很奇怪,我对电脑一直都没有失去兴趣。每次看完报纸,我就默默地想像。”田甜说。
2000年,田立和郑杰姝算了算积蓄,毅然花了14000多元,为田甜买回了一台当时配置最好的电脑。
电脑:生命的另一片天空
新电脑抱进家门,田甜笑了。她觉得自己看了三年电脑书报得来的“满腹经纶”终于有了实践的机会。
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田甜怎么操作电脑呢?她的脖颈之下基本不受控制,双臂只能做极轻微的移动,手已经萎缩……田甜想到了用嘴:三年来她已经练就了嘴对筷子的不凡控制能力。加上曾经在《电脑报》上看过一种手写板的介绍。她知道自己不能直接用笔写字,但可以用上手写板的鼠标功能,有了鼠标,还可以用虚拟键盘……
田甜开始了没日没夜地练习。开始,她叼着木头筷子敲击手写板,可没几天,爸爸妈妈就发现田甜的嘴巴肿了,仔细一看,原来是木头筷子被咬烂了,上面的毛刺扎进了嘴里。爸爸找来了一双象牙筷子,这回倒是结实了,但象牙筷子太重太滑,为了咬紧象牙筷子,田甜的嘴巴肿了、磨破了、流血了。即使如此,田甜还是每天都练习到深夜,甚至是天明。嘴巴经常累到张不开,无法吃饭。郑杰姝告诉记者,想起田甜学电脑的那段日子,现在都觉得心疼。
“刚学电脑的时候,我还想,这下除了看电视,又有了一个消遣方式。但看了报纸之后,我才知道,电脑还可以用来干那么多的事情。我就想,我可不可以用电脑来为自己为别人做点事情呢?虽然当时没有想明白要干什么,但知道自己在进行的是有意义的学习,不管怎么样也不肯停下来了。”田甜说。
半年以后,田甜已经可以含着筷子每分钟打上30~40个字,或者画简单的图片。这期间,她又开始上网。有了网友,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很多网友都给我发动画短片的链接过来,开始看了觉得很好玩,后来知道这些都是用一种叫Flash的软件做的,又在《电脑报》上看到Flash动画的教程,觉得并不难掌握。我就想,我用手写板操作鼠标已经很熟练了,应该也可以做出动画作品来。”
于是田甜请人帮她装了一个《Flash 3》的软件,在家里开始琢磨起怎么做Flash来,并且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田甜告诉记者,她现在不仅仅做Flash作品,也开始给网站做Flash广告,给电视台做片头,这一切都是为了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此,她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http://www.tinaflash.com,和Flash同道交流心得。现在,她正在写一本关于《Flash MX》的教程,她还要学习更多的电脑知识。
田甜的Tina工作室也在组建之中,许多成员都是她的网友:25岁的何松伟来自石家庄,这个小伙子看到田甜的事迹后,辞去了工作,成为了田甜的Flash编剧;而另一个因为患病而失聪的北京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阿开,则凭精湛的电脑绘画技术成了未来Tina工作室的美工。
田甜对未来的电脑做了美好的描述:“我希望显示器可以做在眼镜上,这样我就可以不再歪着脑袋看屏幕了;现在有一个公司在为我定做一种鼠标,只要轻微的臂力就可以带动,那时候我就可以直接用手操作电脑了。”
看着田甜灿烂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她的处女作:Flash贺卡《最近过得好吗?》。在这幅作品里,一只小鸟轻盈地飞过蓝天和绿地,仿佛是田甜年轻活跃的心灵的化身。使这只断翅的小鸟重新飞上蓝天的,就是她对电脑的热爱。而电脑,也会让这只小鸟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