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文学领域多重展现
          ★★★
【字体:
文学领域多重展现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9

文学领域多重展现

 

  张晓风的名字总让人联想起散文,学院派以艺术正视她的创作,而不管纯文学市场如何日渐凋零,江山代有才人出,张晓风著、张晓风编、甚至张晓风等着(很多的作家的作品集印而成)的书,都成了书市的赢家。

  张晓风的写作开始的很早,民国三十八年,举家迁台,这一年她小学四年级,参加中央日报儿童周刊父亲节的征文比赛,因为投稿太多,通通有奖。为了想要拿到奖品的心态,她持续投稿,直到大学毕业,她才深刻体认到投稿这件事,有金钱之外的价值。

  她二十四岁成婚,婚姻生活使张晓风蜕变成更成熟睿智的少妇。二十四岁出版《地毯的那一端》,出版者是当时已出版梁实秋、余光中、聂华苓、周梦蝶等作家作品的文星书店,她是最年轻的作者之一。二十六岁这年,得到中山文艺奖。

  民国六十九年,张晓风先以一篇《许士林的独白》获得第二届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再以《步下红毯之后》荣获国家文艺奖。在这之前,因剧作家李曼瑰教授的鼓励,她投入了舞台剧的创作,并参与一出出戏的上演,《武陵人》、《和氏壁》、《第五墙》等,对中国剧运的复兴,功不可没,也因此,她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

  正如她的另一半林治平先生说她善变,以“可叵”、“桑科”等笔名写的辛辣犀利杂文,善意的关怀、带泪的幽默,是另一个令人料想不到的晓风。但不管晓风的百变,不变的是她对散文的情有独钟。

  看晓风的散文精密度与艺术性毋庸置疑,这源于她的创作不辍,更因她不断的阅读。从早年读泰戈尔作品的震撼,到大学时逐字、逐句读《论语》,以及因宗教信仰阅读进而发现其中美感经验的《圣经》,甚或是子夜边喂小孩吃奶,边阅读完毕的《莎士比亚全集》等,对她都有极深的影响。阅读之余,她喜欢剪存好文章;也由于她看的文章多,张晓风有更多的欣赏角度,编书上也蔚然可观。除了畅销一时的《友情四书》外,巨流版《现代中国文学大系》,散文卷、九歌版《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衔接台湾四十年来的散文,均由她主编,更属文坛盛事。

  近几年来,张晓风身体力行投身环保运动,为文疾呼。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文以载道」,从近几年来的散文集《我知道你是谁》、《玉想》、《你的影子好美!》等来看,散文艺术一点也没有减损,尤其两岸开放,国内解严,题材增加,报纸增张,专栏割据了原有的文学版图,张晓风依然从容游笔,以小见大,突破专栏文字的局限。

  文字工作逾三十年,张晓风的漂亮成绩单是:散文二十六部、小说二部、七个剧本,还有儿童文学《祖母的宝盒》等。

张晓风近影

张晓风《步下红毯之后》书影

张晓风著作《我在》书影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没有了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