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张晓风简介1
          ★★★
【字体:
张晓风简介1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9

张晓风简介

 

   张晓风,1941年生,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著作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地毯的那一端》一书或中山文艺散文奖。著有戏剧、小说、杂文等书计二十四种。“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张晓风的散文,总是充满发於自我的真情至性。1967年,她的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获中山文艺奖,年仅二十六岁的她,已能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一个新婚女性面对成长後席卷而来的爱情、婚姻、家人和朋友关系的转变。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则在总是微笑轻柔的姿态,永远善意的呈现事与人之间的关系,甜美中不失条理。二则擅於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由小见大,亦由杂乱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灵机与训诫。

  至於话剧创作方面,由1971年至1977年期间,张晓风曾写了七部剧本,分别是《第五墙》、《武陵人》、《自烹》、《和氏璧》、《第三害》、《严子与妻》和《位子》,不单在表演上和文学评价上取得极高的口碑,更良好的市场反应。

  张晓风的剧作蕴含着浓烈的中国故土意识,例如《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等都是取材自中国历史和民间故事,有论者认为这种题材源自作者寻觅人类归属的动机,并且在寻觅的过程,如何完成对光明和爱的渴望。

  事实上,综观张晓风的作品,都有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创作贯穿着基督教信仰的精神,这与台湾另一作家杏林子非常相类。

  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年表

1941——出生於浙江金华

1949——抵台北,入读中山国小四年级

1955——举家迁居屏东,入读屏东女中

1958——考入东吴大学中文系

1966——出版《地毯的那一端》

1967——《地毯的那一端》获中山文艺散文奖

1968——主编论坛报副刊,出版小说集《哭墙》及宗教书信《给你,莹莹》

1971——出版散文集愁乡石及剧本《第五墙》,《第五墙》更获编剧金鼎奖

1975——受聘任教於阳明医院

1977——获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纪念广学会成立八十周年的文学奖

1980——以散文集《步下红毯之後》获台湾国家文艺散文奖

1983——与席慕容、爱亚女士合出《三弦》一书

1990——出版《玉想》

1997——出版《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获吴三连文艺奖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