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水的传说
桃源西部有一条美丽的山溪,叫小伏溪,这条溪流的上游有一个深潭,人们把这地方叫做龙潭水。
相传在龙潭水还是个没有人烟的荒蛮之地时,有这么一天,一位胡子老头儿路过这里,被此地的山势水形吸引住了,环顾良久之后,情不自禁地念叨起来:“好风水,好地方啊!”
恰巧,这时有一个名叫吴良新的年轻叫化子,来到白胡子老头儿身边,听见老头儿的自言自语,忍不住好奇地问:“老伯,你一个人在这里讲些什么呀?”
老头儿笑了笑,叹口气说:“我在说世人有眼不识宝啊!这里竟无人问津,任其不毛,不来此地捡金子,偏在山外盘泥巴!”
叫化子吴良新素有心计,一听老头儿的话里有话,更加上话中的“金了”二字被他敏锐地捕捉于心,他故作憨能,装出茫茫然的样子,追问道:“老伯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头儿看了看叫化了,开始摆摆脑壳不肯作答,后吴良新又是许愿又是下跪地哀求,老头才指点他:现在站的这里是青龙头,这龙头所向的对面山上,那棵大松树下面是块好屋场,若是有人紧靠古松修栋屋,一定会家道中兴,财过万贯!
过后,叫化子吴良新照老闲儿的指点,在龙头对面山上的古松下搭了个茅棚。为了生计,他倒还勤快,每天起早贪黑,开荒种地。就这样,他结束了乞丐生涯,并且随着新垦土地有了收获而过上了一个单身农人的日子。但那个白胡子老头儿所说的“家道中兴,财过万贯”的话却连一丁点儿应验的征兆也没有,吴良新耐着性子等着。
就在这时的某一天,吴良新跟往常一样起得很早,东方刚刚发赤,他就荷锄到了那条美丽的山溪边。当他走到位天青龙闲底下的那个深潭边时,突然看见潭水象开了锅似地翻滚着,还发出沉重而厚实的隆隆声。不一会儿,潭水陡涨了几尺。接着,两条青龙活灵活现跃出水面,并且开始嬉戏起来,更叫吴良新惊诧的是:两条青龙嘴里各含一颗金光闪闪的宝珠,把整个深潭的水都耀成了金色!看着看着,青龙双双钻进潭水,尾巴一扫,不见了。潭水渐渐恢复平静。这时,吴良新地发现潭水上面漂浮着两块东西,发出的金光跟刚才龙嘴里含水量的宝珠一样,十分耀眼。吴良新急忙跳进潭水,把那两块东西捞上岸来,竟是两块金子。
此后,吴良新每天天不亮就跑到潭边,潭里也天天发生那样的事情,他天天都能捡到两块金子。
吴良新很快发财了,小茅棚换成了大瓦屋,娶了媳妇儿生了伢儿。可渐渐地,吴良新变得横草不拈竖草不掐,地里屋里的事全由长工、短工、厨子、丫头们去做,却又吝啬刻薄,成天变着法儿克扣下人们的工钱。日子一长,下人们背后便说他是“无良心”!
尽管这样,吴良新却总不忘天天早起去潭里捡金子。金子越捡越多,屋里就放不下了。吴良新就把金子放到屋后头,用土盖上。天长日久,屋后便堆成了一座金山。又过了好久,有一天,吴良新发现屋后金子堆里那些先放的金变了颜色,面上还长了一层霉。于是,他赶紧要长工们把金子一担担挑到门前禾场上去晒。一天晴,这禾场上便要摊几尺厚的金块。
这一年,吴良新五十岁了。生日那天,屋里大酒大席为吴良新祝寿。在众多来吃酒的人当中,突然夹进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头儿,这老头儿径直走到吴良新面前,也不向吴良新道个贺,开口便向吴良新讨打发。
吴良新一见这个叫化子老头儿,心境突然变坏,脸陡然一变,愤愤在连说“讨嫌!”要下人把那老头儿赶跑了。
第二天清早,吴良新照样跑到潭边去捡金子。可是,站了老半天,潭里也没出现每天必然出现的情形。太阳升起老高了。潭里还是没有丝毫动静。吴良新这才断定:今天没希望了!当他垂头丧气往回走时,突然看见状如青龙头的那块大岩石上现出两行字:“为人良心切莫偏,心偏金山变土山。”
吴良新心惊胆战起来,急急忙忙跑回家。一到禾场边,就看到满禾场果着的金块都变成了黄泥巴。他又跌跌撞撞地跑到屋后,拼命扒那覆盖金子堆的黄土,可黄土扒不尽,整座金山都变成了黄土!吴良新突然大中一声,顿时口吐鲜血,直挺挺倒地而亡。
也许是为了让后人世世代代都记住:做人切莫“无良心”,金子变土还丢命!先人们就把吴良新堆放金子的那座山叫做金山,把捡金子的那座山叫做果金山,把两条青龙嬉戏吐金的那个深潭叫做龙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