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正文
板块构造说:地球像积木
          ★★★
【字体:
板块构造说:地球像积木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6

板块构造说:地球像积木

 

  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大洋地壳残片,进一步推动了板块构造学说,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那么,板块构造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68年,美国、法国的青年学者提出了板块构造说,以简洁形象的方法阐释了地质学上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把错综复杂的地质现象的本质美妙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类认识到地球的本来面目竟是如此质朴。

    事实上,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进一步引申和发展。板块构造说认为,全球岩石圈由6大板块即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以及若干小板块组成。岩石圈具有侧向不均匀性,分布有洋脊、海沟等各种类型的活动带,活动带之间的岩石圈则是稳定的板块。板块内部是稳定的,板块边缘和接缝地带则是不稳定的,是发生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的主要场所。

    板块是运动的,并以水平运动为主,可以发生几千公里的大规模水平位移。这些不同的相互运动方式以及相应的各类活动带的产生、转化和消失,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测到的全球重力异常分布资料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重力异常都呈环状或椭圆状的封闭图形。这个现象说明地球岩石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活动的构造带分割成若干个球面的块体的组合。每个块体的厚度相对于地球的半径,薄如板状,如同小孩子玩的不规则积木。

    70年代以来,由于在大陆板块中陆续发现残留的古洋壳,大陆漂移现象更加受到重视,实际上,今天的大陆已经被视为古大洋的历史变异体。

由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解决了地质学上的许多问题,因此被誉为“地球科学的革命”。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