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上 >> 九上四单元 >> 教案正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设计6
        ★★★
【字体: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设计6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2
   一、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3.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l)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整体感知课文,找出正反两个论点

    一、预习

    1、“预习提示”中的词语

2、阅读全文,思考本文怎样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

二、导入:介绍背景材料导入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

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

三、整体感知:

速读文章

1、找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

2、作者的正面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是过去和现在的事实)

3、就文章第一自然段品味作者的语言。(讽刺)

 

        第二课时

要点:具体研习,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一、诵读1—5段,讨论探究:

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

    (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并非自信

    (2)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

    (3)求神拜佛是自欺

   这些批驳证明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说明敌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这就是批驳的突破口

   补充:

这是反驳对方论证的方法。即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了对方的观点是错误。悲观者从部分事实概括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读6——9段,讨论探究

1、作者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2、“中国的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是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

 三、课后练习二

 四、小结

本文按揭示对方错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作出结论的顺序逐层推进。通过驳论证批驳了对方的论点,通过正面立论间接反驳了对方论点,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心。

五、作业:课后练习三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