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上 >> 八上四单元 >> 教案正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5
        ★★★
【字体: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5
作者:潘东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9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案:

                         16、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识记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 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嫩嫩的,绿绿的”。 从“嫩嫩的,绿绿的”我们就知道是春天到了;现在的小草呢?“枯死了。”从中我们知道这是冬天。

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大家解释其中的道理。

二、课题简介:

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提示:(第2自然段)指草木荣枯、候鸟来去、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物候现象。

2、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提示: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用“物候学” 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等这样的题目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三、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四、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本课的多音字。

连翘(qiáo           衰草连天(shuāi         观测(guān        风雪载(zài)途

翘起(qià)            鬓毛衰(cuī)             玄观(guàn         记载(zǎi

落叶(luò)            丢三落四(là)            落枕(lào 
差异(chā)            差遣(chāi              差错(chā)          参差(cī)

2、重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

萌(méng)发:萌芽、发芽。         农谚(Yàn       衰(shuān)草连天

次第:一个接一个。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nì)迹:这里指各种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销:消失。   匿:隐藏。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周:绕一次。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草木荣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语:鸣叫。

风雪载zài途:风雪满路,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代词。此,这样。  文言文中“是”用法:一为代词,二为判断动词。

五、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结构。 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再合并成几个意义段。

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2段: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
),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师小结:[课文主旨] 文章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第二教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列问题: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案: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答案: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所以是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本段的结构是:先分后总。主要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举例子

4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A
.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5
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其中,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文章第一段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

(二)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回答:

1、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哪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的?

答案:草木”“候鸟两个方面。从植物写到动物

师小结第二自然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这一段由写到,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3、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提示: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4、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说明:什么是物候?分析时抓住第3自然段第一句“这些自然现象”中的“这些”指第2自然段中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第一部分总结: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段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提示: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避免损失。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即活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3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作用: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例子是: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三、学习第三部分(610自然段)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什么?这几个因素能否对换,为什么?

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不能对换。这几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2、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作用: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2)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作用: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3)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 作用: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4)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作用: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师小结: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112自然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哪些意义?

答案: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认真阅读第一部分,完成下列思考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  _ 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    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    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
1
.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答案:B A C
2
.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这里指各种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
.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A
.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
.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结构是:先分后总。主要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举例子
5
.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
、把“各种花次第开放”改为“各种花竞相开放”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不行。“次第”是一个接一个之意,“竞相”是争先恐后之意,不能突出不同类的花按时令依次开放的特点。

7、如果将“大地渐渐地沉睡中苏醒过来”中的“渐渐”去掉,语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去掉后就不能说明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8燕子翩然归来燕子归来有何不同?
      
明确:燕子归来前面加上翩然二字,那燕子飞舞的样子就生动起来了。让人想象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如果只写燕子归来就显得平板了。

9、第1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答案:说明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10、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1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附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资料链接:
附:什么是物候与物候学?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附:二十四节气歌以及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最热的季节。
  处署: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附:常见农谚。

农谚是农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解释农业气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下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下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      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七月半,栽早蒜。
七月十五,早蒜入土。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七月半,石榴当饭。

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           栽上枣树怕调地,搭钱费力不容易。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