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下 >> 七下二单元 >> 教案正文
《黄河颂》教案设计19
        ★★★
【字体:
《黄河颂》教案设计19
作者:汤剑青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31

                         执教者:汤剑青

教学目标:

1、识记黄河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2、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的能力。

3、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的治理

教学难点:黄河的治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二、黄河的治理

1、由张敏明演唱的《黄河愿》导入“黄河”。

2、渗透民族精神。

3、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完成课本中的题目。

4、教师讲解:(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注入(渤海)。(2)流经2级地势阶梯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4、继续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介绍黄河上、中、下游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思考:(1)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2)各河段主要特点?

1、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学习的知识,思考黄河存在着哪些问题?

2、教师介绍我国对黄河治理的具体措施、取得的成绩以及展望。

3、渗透民族精神。

4、课堂小结与练习。

5、欣赏诗朗诵及黄河景观图。

1、欣赏歌曲。

2、接受民族精神教育。

3、阅读“黄河水系图”,思考并回答课本中的题目。以及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相关知识并思考和回答相关问题。

 

 

 

 

 

 

 

 

 

 

 

 

 

1、思考并回答黄河存在着哪些问题?

2、认真听老师分析。

3、接受民族精神教育。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识记黄河源流概况的时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的能力。

 

 

 

 

 

 

 

 

 

 

 

 

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

教学反思:

《黄河》这一节课是为了配合学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爱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而准备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基于这一点考虑,我选择了《黄河》这一内容。        

《黄河》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二、黄河的治理。在讲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时,除了讲清黄河的上、中、下游特点以外,还着力渗透民族精神,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讲述“黄河的治理”时,指导学生分析“黄河”上、中、下游三段各自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切入“黄河治理”的内容。同时告诉学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的治理成功与否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最后,我安排了黄河两岸秀丽的风景图片和配乐诗朗诵《黄河颂》,把课堂中弘扬民族精神的气氛推向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从新授内容的导入——讲授的过程——课堂小结与练习,包括渗透民族精神等各个环节处理的还可以,教学效果也达到了自己预期的。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并积极参加问题讨论与探究。但是,遗憾的是在点省级行政区的时候有一处和多媒体的出来顺序颠倒了,这虽然不是科学性错误,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避免的。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