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下 >> 七下二单元 >> 教案正文
《木兰诗》简案
        ★★★
【字体:
《木兰诗》简案
作者:shizhihua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8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3、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4、  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课文。

剧中的主人公花木兰,她是古代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为了更详细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解题,介绍作品及时代背景。

三、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四、朗读课文

1、学生听朗读带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点

五、学生质疑:

    让学生做小老师,学生互相提问,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教师作适当补充

六、看图配诗: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图片配上与图片内容相关的诗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合作学习,把握课文情节,感知主人公形象特征)

七、思考讨论:

1.      从全文看,写木兰停机叹息交代了什么?

明确;木兰停机叹息,交代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2.第3自然段写“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运用排比手法,表现出征前的准备紧张周密而井然有序。
3.第3自然段写“旦辞……暮宿……不闻……但闻…
旦辞……暮至……不闻……但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运用对偶,反复咏叹,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表现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另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刻画出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

八、拓展延伸:(学生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

木兰到家第二天……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