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谁将班主任逼上崩溃边缘
          ★★★
【字体:
谁将班主任逼上崩溃边缘
作者:未知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4
   7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夹缝中生存,在崩溃边缘行走,中小学“班主任危机”让人揪心。“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下学期不再当班主任了!”记者翻阅了近30个老师的回答,竟有一半左右写下了同样的愿望。 海淀区一普通中学的李老师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我已经当怕了,每天像上满了弦一样,再不停下来我就要崩溃了。” 在巨大压力之下,教师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而其引发的后果,要比其他行业的人可怕得多。 

超负荷工作让班主任疲于应付、评价体系把班主任逼上反教育境地、学生的心态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难度等已成为班主任产生职业性倦怠和疲劳感的原因,同情之余也想问一问,在基础教育改革和班主任管理方法探索中,班主任教育思想如果没有新鲜血液,仅凭“老本”无私奉献,精神可嘉,难免不会出现老师管得雷厉风行学生却是无动于衷、老师管得累,学生们觉得烦的情况。因此,面对“心理危机”,班主任自身也应该自我批评。

班主任是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更是在验证自己的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风和学风。人们将班主任分成这样保姆型、朋友型、放羊型、水乳型等,而在实际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使用的都是保姆型,将自己当作主体,讲学生当作客体和活容器,干涉多,灌输多,管束多,唯恐,学生自我表现空间狭小有限,心灵处于戒备状态,“甚至会扣上全部纽扣,整个封闭起来”,班主任天天盯着学生,什么事情都不放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潜能完全被束缚局限,有的班级成员还成为管理阻力,增加管理难度,班主任老想着办法对付学生,内心怎能不累?班主任只顾“管”不“理”,没有“梳理”、“调理”意识,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滞后。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更是合作者和教育促进者,如果班主任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模式新潮、现代,是朋友型、主体型而不是保姆型,学生由被管理者成了管理参与者和帮助者,由教育阻力变成了教育动力、活力,墙被推倒成了桥,老师由孤家寡人变成众星之“月”。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内在机制调动了,内部产生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自动力,班级事务和琐事根本就不用班主任事必躬亲,学生们自己就能解决好。教育界倡导的“无班主任管理模式”、“班干部轮流制”等都有实践意义。学生的平行教育能力、学习规划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得到充分张扬,这样,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就会经常充满生成和活力,根本不会出现“工作就像管家婆,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没意思”之类的班主任评价。

教育是有些淡泊,但其间也蕴藏着乐趣,这种乐趣是建立在爱心基础之上的,前提是要有“大爱”。教师是“造人”工程,不是工厂流水线,更不是程序化冷漠,这样要求教师也许有点苛刻,但不这样做就不能让学生敬畏和叹服,不能产生真的人格魅力。北京市特级教师孙维刚身患癌症还坚持为学生补课,为学生无偿垫付1万多元学费,虽然不提倡孙老师的奋不顾“命”,他的这种爱的倾心投入却值得倡导,所以不少“三流学生”在他手里就能考上北大、清华。爱能创造教育奇迹。

  当然,新闻中提到的因素也是很客观的,但我想这仍是一个外力因素,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有外力,但更是内力,自己的工作内驱力和积极行动起来了,心态转好了,也许上述现状就能有所缓解!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