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妄想用武力吹掉行人的大衣。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愈裹愈紧。南风却温柔前行,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
想到这个故事,是因为前几天发生在我和我们班一个孩子身上的一件事。
洪润泽是我们班特聪明的一个男孩子,成绩优秀,并且特别有个性,小小年纪,从什么事都很有主张。说实话,我在喜欢他这种性格的同时,也经常为他的“不听话”而烦恼。这不,这几天,他又犯了点小毛病,和我对着干上了。
几天前的一个早上,学习委员检查家庭作业时,发现洪润泽的作业没有完成。我看了一下,果然,语文的,数学的,几乎一个字都没有碰。看着我怒气冲冲的脸,洪润泽抿着一张嘴,楞是一言不发。我更是火冒三丈,从学生的责任说到了完成作业的必要性,从老师的辛苦说到了家长对他的期望,从集体的荣誉说到了良好习惯的养成……看着他低下了头,我以为他已经把我的话记到了心里。可是第二天早上,他似乎故意向我挑战似的,交上来的家庭作业干脆就是完全的空白。于是放学他爸爸来接他时,我向他说了这件事。我知道他爸爸对他要求很严格,对这样的事绝对不会置之不理,说不定还会狠狠地揍他一顿。果然,次日早上,洪润泽交来了完完整整的家庭作业。但与之相伴的,是他每次看到我时那敌视的目光和那张紧绷的脸。于是接下来的好几天,我的心都被他揪得紧紧的。我想,我是不是要改变一下工作的方法呢?我如何才能消除他对我的敌视呢?
班队课上,我向孩子们谈起了“老师的心思”。或许这样的做法显得很外在、很过火,但我觉得其实这是每个老师都在实实在在做着的事,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心里真实的想法。我说,在老师的心里,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可爱的,都是让老师打心眼里喜欢的。我不会因为你成绩不够好就觉得你比不上别人,也不会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两件的错事就对你怀恨在心。我说当老师批评你们的时候,其实老师的心里比你们自己更难受,因为老师会觉得是我自己没把你们教好。然后我例举了我们班孩子做过的一件件让我感动的事,例举了一个个让我喜欢他们的理由。当然,我故意提到了洪润泽。我说:“每次上课回答问题时,洪润泽那独特的大脑总能让他想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我想,如果他能从小努力学习,等他长大以后,我们一定能在大学的校园里找到他的足迹。这样聪明的孩子,老师怎么能不喜欢呢?”看着他红扑扑的脸蛋和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我知道,和他进行沟通的契机到了。
下课后,我把洪润泽请到了我的办公室,拉到我身边,用只有我和他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轻轻地问:“这两天你是不是和老师斗气呢?”他一声不吭。我又说:“其实你也知道,老师是很喜欢你的。你看,你是个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但成绩很好,更主要的,你很有主见。不象别的小朋友,不管老师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都一味地服从。而你,你对老师的话是有选择地听从的,是不是?那么如果老师说的话是对的,你能不能按老师说的去做呢?”他想了想,点了点头。于是我接下去说:“你想啊,老师是巴不得你好的,巴不得你每次考试都得优秀,巴不得你马上就能上大学,巴不得你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那么,你为什么就不能体会老师的苦心呢?”……
第二天我改到他的日记,发现他在上面这样写道:“老师,前几天我因为放学迷上了骑自行车,所以忘了写作业。你向我爸爸告了状,那时候我心里很生你的气。我以为我这样惹你生气,你就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老师,我错了,对不起!”
看着洪润泽那重新对我展开的笑颜,上课时那重新举得高高的小手,我心里的欣慰无以言表。
是啊,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以前的老教师那样采用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已经逐渐有自己的观点。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挽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知道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他们,都是处于善意。这样,即使我们的做法有时不一定对,他们也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就能以自觉的行动去克服不良的行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