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
【字体:
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按照接班人的要求去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一、多给后进生一点“偏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所以我在后进生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注入了更多的关心与爱。
后进生一般自制力差,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有的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我班的张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每当老师问起来,他总是用一句话敷衍老师:“掉在家里了。”我多次找他谈心,才了解到他不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贪图玩耍,家庭缺乏督促。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帮助他分析学习始终上不去的原因,不是他脑子笨,而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让他认识到做作业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的过程,并鼓励他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次,我采取了特别的方式进行教育。只要他能完成部分作业,我就会鼓励他并和蔼地与他商量:“下次作业只要你尽力去做了能做多少就算多少。”经过这样反复地鼓励,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强。每当他有进步时,我总是对他说:“你进步真大,比老师想象得还好。”同时我还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商讨对孩子的教育,让家长与老师很好地配合。现在的他已由老师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我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对犯有错误的同学,我从“爱”字出发,从关心入手,体察谅解,甚至加以“庇护”,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用心良苦而幡然悔悟,使他们觉得老师信任他们,真心对他们好,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不然对不起老师,从而产生一种“情感报答”的心理。
   有一天,我班上有个学生铅笔盒里的五角钱丢了,教室里吵吵嚷嚷,班干部建议我对全班同学来一次搜查。我望着几十双等待的眼睛说:“同学们,刚才班上发生的事情我知道了。不过,我想是不是××同学不小心把钱弄掉了,可能被哪个同学捡到了。我相信捡钱的同学是会还给人家的。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讲个《警察侦察案件》的精彩的故事,好不好?”就这样,我巧妙地运用“注意转移”的原理将刚才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我一边讲,一边留心观察同学们的神情。这时,我发现有个同学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显得很不自然,但我丝毫不动声色地继续往下讲。故事讲完了,丢钱的同学惊讶地叫起来:“老师,我的钱在地上!”我趁机说:“是嘛,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愿意做好孩子,怎么会拿别人的东西呢?”事后,我找了那个听故事时神色不自在的学生个别谈话,那个学生承认钱是他拿的。在我的耐心开导下,这位学生决心改正,还向老师主动地承认以前也拿过别人的东西。他对我说:“蒋老师,谢谢您当时没有搜身,否则,班上的同学以后都不会跟我玩了。我以后一定改正错误。”从那以后,他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能在学校开展的“手拉手”活动中主动为灾区儿童捐钱物。从偷拿到奉献,他跨越了多大的一条横沟啊!我真比什么都开心。
   二、不断地给中等生加油。
   世界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像一些听话、稳重、学习态度端正、各种任务都能完成的中等生,就是这样。他们在班里沉默寡言,不愿出头冒尖,成绩一般,他们怕出错,怕丢面子,内心却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对批评有着特别的敏感,一旦看见老师的脸往下沉,马上就会感到恐惧,从而更加严密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首先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而不轻易地指责、批评,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
我班小婧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在家也很难说几句话。看着稳重、听话的孩子这样沉默,我也着急了,这样下去,不仅学习上不去,作文也将无话可说。于是,在课堂上,我就有意无意点她回答问题,讨论结束后我也经常点她起来总结。无论她说得好与不好,只要她开口,我就及时地加以肯定、表扬。我还让她当小组长,有意识地培养她多跟同学接触。学校召开学生座谈会,我也给她机会,让她去说。就这样,她终于敢说了,话渐渐地多了起来。看着并不出色的她一点点崭露头角,我真感到高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除了教科书和作业外,别的什么都不想,那就只能成为门门分数都及格,但是对社会却是毫无贡献的人。”因此,对于中等生,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以外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为集体服务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才干,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常给优等生敲响警钟
    一般来说,优等生谁都爱,这是无可非议的。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掩盖、被忽视、被原谅、被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因此,我对这类学生,总是以父亲般的严爱来要求他们。
    我班的学习委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就是因为老师给他的信任太多,他有时在同学面前非常专横。不管他的看法是对是错,他总要同学听他的,并且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就连上课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针对他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严厉地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问题。经过我的教育,他终于认识到,班干部应当首先管好自己,起好带头作用,只有这样,在同学中间才会有威信,别人才会服管。以后,他改变了自己专横的态度,主动关心别人,对不服从管理的学生还能跟他们讲道理。老师不在时,他能把班管理得井井有条。
还有一个班干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就是不喜欢劳动。每次大扫除,他只安排别人做这做那,自己则袖手旁观,或者象征性地动动手。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每次扫地时,我有意不安排他负责,让别人管他,事后给他讲一些有关爱劳动做好事的故事,让他明白,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响鼓还得重锤敲,经过多次批评与教育,他现在对老师布置的劳动任务总是抢着干。
   对一些优等生,就应严格要求,警钟常敲,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地前进。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我班现在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学们正在这种充满爱意的环境中,愉快、茁壮的成长。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