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阅读教学 >> 文摘正文
开放式阅读教学管见
        ★★★★
【字体:
开放式阅读教学管见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如何在阅读教学上发掘、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及创新精神,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阅读,按习惯的分法,分为泛读精读。但教师在处理这两个环节尤其是精读环节上,往往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早已拟好的答案,或是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猜谜,最终去得出谜底。客观地说,这种课堂阅读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但如果过于泛滥,结果就是牺牲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辨能力,不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鉴于此,如何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语文课堂阅读环境,让师生互动,共同感受阅读的乐趣,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生机与活力、闪耀着智慧与思想火花的课堂。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让学生产生创造力,教师就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理想,有情感,有独立的人格,也有主观能动性;并且认识到由于学生人生历程、知识积累、性格爱好、心理机能等方面的不同所带来的认知层面的差别,同时在客观上承认这种差别。所以教师在确立阅读目标、选择阅读方式上就大可不必整齐划一,更无须一切代劳,而应更多地给他们提供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探索新方法、得出新结论的健康而肥沃的阅读土壤,给学生一个广阔而崭新的阅读思维空间。

那么,怎样进行开放式课堂阅读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淡化阅读标准,寻找阅读构想。所谓淡化阅读标准,就是去掉惟一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去掉阅读束缚,让学生纵横驰骋,捕捉稍纵即逝的阅读灵感;所谓寻找阅读构想,就是让学生自己寻找突破口,建立阅读框架。这样做是为了激励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让学生从收集事实到运用想像力进行推想开始。对此,美国著名学者奥斯本作了若干揭示:

(1)为什么?(2)为什么这样?(3)倘若……将会怎么样?(4)这仅次于什么?(5)这能与什么相配?(6)在这以前或以后发生了什么?(7)这比什么小,比什么大?(8)这像什么?(9)这在性质上与什么相似?(10)这与……一样吗?(11)它的构成如何?(12)这与什么不同?(13)不同之处何在?(14)与这相反的是什么?(15)这与那能相互取代吗?(引自《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刘永康著)

当然就阅读文章本身,可以是一个观点的赞同与否,一段语言的精彩与否,一个词运用的合理与否,甚至可以是整篇文章能不能推倒,重新架构等等。每位学生经过用心的思考讨论后,应该都有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阅读是否就到此了呢?其实不然,阅读还有一个交汇和静思的过程,以加深阅读印象,检验阅读成果。具体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诵读文章精彩部分。学生在完成个性阅读后,对文章的创作目的、语言特点应该有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教师可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深切体会文章。

2.探讨文章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任何一篇文章,都应有其现实意义。学生的阅读目的就是要挖掘它,联系自身情况,在知识上、价值观念上、生活中为己所用。

3.将所得诉诸文字。这是个性阅读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过富有主动性的参与后,学生对阅读材料应有了实实在在的体会。而且由于探询的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应该有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可以是几句话的收获,可以是一整篇的感受,也可以是模仿材料重新写一篇风格迥异的文章。不管怎样,这都是学生真情实感的体现,既加深了阅读印象,又完成了练笔。阅读到此,才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然,阅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会有很多具体问题。以上仅是浩瀚阅读方法海洋中的点滴思考。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