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考试研究 >> 文摘正文
2006年中考复习迎考的策略和建议
        ★★★
【字体:
2006年中考复习迎考的策略和建议
作者:方立平    文摘来源:安徽合肥市42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3

2006年中考复习迎考的策略和建议

安徽合肥市42中方立平

 

 

温馨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2005年的中考已经成为历史,全面备战2006年中考的紧张复习早已拉开帷幕。在如歌的岁月里,你曾科海泛舟,漫步语文世界;你曾走上辩论台,漫步古诗苑;你曾背起行囊,到民间采风;你曾乘着音乐的翅膀,去寻觅理想人生的踪迹。我们始终伴随着你,愿你在新的起点上,尽情挥洒,展示你亮丽的风采,谱写你青春的随想!愿你微笑地面对考试.冷静地发挥水平,自信地挑战自我。

往事回顾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争分夺秒,积极备考的紧张阶段,一个成熟的、理智的学生,应该认真总结过去,从中找出中考的规律,发现明示的和隐含的信息,从而更好的预测未来的命题趋势,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5年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域迅速扩大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同时,也是安徽省逐步推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一年。回顾2005年安徽省乃至全国众多省市,包括所有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卷,其总体特点是:展示了课程改革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实现了与国家《课程标准》的接轨,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就安徽省来说,经过多年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确实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相对滞后。据此,2005年中考语文命题的基本思路是: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安徽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学业考试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加大中考语文改革的力度,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在试题的内容、难易程度及考试方式上尽量做到面向全体,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应届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语文积累”部分把握了语文学习特点,注重语文知识和语文积累的综合考查。其题型简约而又新颖,题量和权重约占15%,与2004年相比,2005年在考查语文知识和积累方面增大了题量和权重(2004年约占11%);其内容涉及政治、文化、教育、艺术、新闻等方面,尤其关注历史和现实,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如第1题将注音、解释、改正错别字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以往很少见;再如以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为背景,写出两句表达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这道题引导考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既考查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表达能力,又检查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迁移”能力,创造性很强。再如,允许考生使用《新华字典》,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另外,设卷面书写分(5分),这也与语文积累密切相关,因为书写也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方能形成。

    2.“阅读”部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试题更加新颖灵活,富有开放性。从题量和权重上看,约占35%,与2004年(约占33%)相比,2005年在考查“阅读”方面略有增加,这也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从选材上看,在讲求与学生阅读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更着力追求体现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注重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注意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和前几年一样,选材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本身,而是大胆开掘。记叙文学类作品选用文质兼美的时文,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表现了社会公德、人性之美、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原则、表现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说明性作品,内容涉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动、活泼、有趣、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学生对生活和人性的体验。就是古诗文阅读,也注重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题型上看,在考查对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代文阅读多以主观题型出现,又以填空、简答、阐发等形式占主导,其中开放性试题占有明显优势。它完全摈弃了传统命题中对记叙的时间、地点,说明的对象、方法、顺序,议论的方法、论据,以及对划分文章结构、修辞方法等单纯性知识立意的考查,更多的注重“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和“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注重从“词语理解、文章整体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观点、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得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文言文选材,以课标推荐的篇目为重点,大多选自课内,但也有取自课外,这体现了“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能力导向。文言文题型多考察重点词语、句子(包括认读、理解、翻译),但考察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已是发展趋势。

3.“写作”部分中,写作能力的考查突破了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仅话题作文一枝独秀的局面,如(非课改实验区)作文试题就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即使是话题作文,也在内容和要求上有所创新和变化,如(课改实验区)作文试题就是一道话题作文,该作文题要求考生:读了所给的材料,联想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想像一下怎样向别人介绍或说明?或者引发怎样的感想?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语文教师们认为,该作文题目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妙,非常“人性化”,考生需要从材料中学会提炼观点,从各个角度去认知身边的事物。出题导向明确,体现了“大语文观”,是一个很不错的作文题。这就要求学生拓宽自己的生活视野与层面,从不同角度大胆地发表独到之见。学生可以通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日记、书信等多种文体(文体不限),来构思写作这篇文章。

4.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中考命题。这是2005年中考最具特色的一块,它的题量和权重占10%,共15分,分量不重,但要求很高。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世纪不仅仅需要专业化、专家化人才,更需要创造型、复合型、合作型、个性化的人才。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的直接原因,而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自己同社会生活、同大自然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密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综合性学习发生于活动也发展于活动,这就要求作为纸笔测试的中考试题必须通过提供相关的材料来创设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场景,明确活动的主题和任务,以利于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考和探究。在2005年中考(课改实验区)“语文综合运用”部分的考题中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和要求,这些试题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进一步增强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观念,同时还综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们在纸笔测试中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导向作用,值得2006年备考借鉴。

策略建议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总结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是为了提高大家对语文学习与评价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同时把握这些规律,必将有力的推动语文教学与评价的深入发展,也便于同学们按此规律去学习和复习,去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

    对此,我们特提出如下的策略和建议:

   语文是一门内容广泛、形式丰富多样的基础学科面面俱到的复习无疑于大海捞针,劳而无功。所以复习首先要了解中考命题趋势及所在地区语文中考的命题特点和要求,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切不可什么题目拿来就做,平均使用力量,尤其不要在那些已经被淘汰了的复习内容和题型上花费精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强调基础,突出能力。现在的中考是以能力作为命题的原则,但不代表基础不重要。基础是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基础,能力无从谈起。这就对我们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科学、更有序的提高自己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评价能力。

    (2)强化阅读,坚持不懈。在整个语文学习中,阅读既是重点有是难点,一定要读之有法、练之有序。保底的做法,每周至少读两篇课外美文,体裁以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为主,兼及其他。内容的涉及面尽量广一些。每周应不少于三次进行阅读训练,在保证量的基础上,加强题型研究,在实践中总结解题心得和经验。

    (3)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融听、说、读、写于一体。在平时学习中,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活动”要真正有效的开展起来,在“活动”中增长才干、积累素材、训练语言。同时要多方收集信息、揣摩与开发新题型,尽可能消除陌生感。

    (4)写作训练要到位。写作是一种“运情”与“抒情”的心理活动,“情”到即义生,但组“义”成文却大有讲究。这对很多同学来说,恐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谁人无情?但有的人终身无一篇大作,有的人却“情”来文成,这着实引人深思。作为老师,只能把我们实践的经验告诉同学们:文无定法,但文有章法。单就中考作文来说,同学们必须遵循下列章法:①讲究审题立意。近三年来,中考考场作文变化很大,如果不在审题上下工夫,恐怕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张废纸。我们要学会辨析文题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我们要学会从文题中看文章的体裁,我们要学会从文题中看作文的要求。咬文嚼字抓“题眼”,仔细推敲定中心。②讲究构思谋篇。构思谋篇是作文孕育过程中对内容和形式的初步确定和构建,包括对材料的选择和框架的设计等,它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思维过程,犹如建房前要设计图纸和筹备建材一样重要。现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平时没有养成构思谋篇的习惯,大多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七拼八凑,涂涂改改。这样能写好作文吗?③讲究语言生动有文采。一篇优秀作文,往往就出彩在它的语言表达上。语言表达过不了关,其他方面再好,也不能视为优秀作文。这恐怕是历年来中考作文评价的原则。“文采”是什么?是人的装扮,是花的颜色。文章的语言恰到好处而为美。现在不少同学认为文章就是要口语化,平常怎么说,作文就怎么写。不错,“平白如话”是一种美,但“平白如话”不是平常讲话,语言要斟酌,要推敲。经过斟酌、推敲的语言是艺术语言,没有斟酌、推敲的语言只是语言的毛坯。凡作文者,必有这样的体会。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