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从《上学的第一天》看我们的作文教学
          ★★★
【字体:
从《上学的第一天》看我们的作文教学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7

    闲着没事的时候,随便翻开一本中学生语文读物,信马由缰地随便翻看其中的文章。一篇题目叫《上学的第一天》的文章吸引了我。文章是一位我不了解的德国作者写的。我被作者的尊重生活的写法打动了。象这样的文章我似乎好久没有看到了。

    作者以小孩子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自己临近上学的恐惧心理、不满情绪和上学第一天的简单经历。作者把学校看成“陌生的、令我恐惧的地方”,对学校的想象是:“一个凶老头儿……他用手打孩子的脸,用棍子打手心,以至留下红红的印记,或者是扒下裤子打屁股”。作者认为“不进学校我是不是也许真的能成长的更快、更好和更充实呢?”“上学的第一天临近了。第一次上学的路,我已记不得是拉着谁的手,我是怀着又害怕又畏缩的心情走过这段路的。当时我觉得那是一条长得无尽头的路”。在作者的笔下,上学就意味着“自由,太平,欢乐,独立自主……无拘无束”的童年的结束。

    作者着墨更多的是小孩子对学校的想象和自己对上学的不满心理、恐惧心理。结尾作者庆幸“这所乡村学校,连同那位年老的、脾气总是很不好的老师不仑德尔,都没把我毁坏。我的生活空间没有被夺走,我的自由、我的生活乐趣依然如旧”。

    这篇文章使我耳目一新。作者遵循了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原理,以朴实无华的童贞,如实地写出了一个小孩子对上学的感受。真实、自然、合情合理。

    这使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

    中小学教师感到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中小学生感到最烦心的也是作文。教师苦于教,学生苦于学。多半是教师以自己的成人化的意识、思维方法引领、限制了学生的写作。久之学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之下,就不由自主地写起了“成人化”的作文。结果孩子把心封闭起来,假话、浮夸、套话、粉饰。孩子的作文里看不到纯朴天然的童贞、童趣,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我们家长、老师却赞不绝口,好文章!这孩子多懂事、多深刻!多道德!多文明!

    孩子有两个心,一个给老师、家长,一个留给孤独的自己。自己心里想的只能悄悄地留在“上了锁的抽屉的日记里”,绝对不能写!结果就出现了“放学路上”搀扶老奶奶的“动人故事”,而“一堆蚂蚁”却万万要不得,不及格。

    假如我们的老师指导孩子写《上学的第一天》,我想那大多会是“激动、兴奋、向往、神奇”、“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而孩子的真正的内心世界又会有谁来关注呢?
有个倡议,但愿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早一天从误区中走出来,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童年,还给孩子一分朴素的情感,也还给作文教与学的本真。

    让我们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原理,允许、鼓励、支持、奖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也好为孩子以后做堂堂正正的“真人”奠定基础。

    让孩子把他们的真实想法写进作文,把他们的烦心事、高兴事与大家分担和分享。把他们的疑惑、不安尽情地倾诉出来。使作文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使孩子真心地喜欢写作文,用真心写作文,写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写出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作文。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