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
【字体: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作者:雪松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3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能力培养

 

黄家中学           张顺华

 

语文教学是一首优美的歌。我醉,我痴,我狂,我颠。皆因作品中作者心之所动而动,那是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然而,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那是“空穴来风”,无从说起。因此,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和任务之一。作为教师来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就成了教师实现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又如何实现这一重要任务呢?

首先,对学生进行感受力的培养。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其《花为眠》中说:“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有限的,艺术能提高人的审美感受能力。”纵观中外文学史,在文学殿堂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高中教材所选的诗、文等,就是优秀作品。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充分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如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在此文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田田荷叶,体味缕缕荷香,感受阵阵微风;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先下载有关荷叶、荷花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生活中与图片中的不同。最后,把学生带回到作品中去,联系作者当时的心情,去体会感受本课的意境美,品味本课优美的语句。这样,做到了生活与社会的统一,使学生体会到:艺术美来源于生活。只要用心去体会、去观察、去感受,生活中是到处都有美。老师再举本班学生的作文为例:写景文章,写得好的大部分是女同学,原因就是她们观察生活仔细,感情比男同学丰富,感受力强的缘故。这样去教育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只有把自己的心交给大自然,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才有优秀的作文出现。才能达到审美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统一。

其次,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记忆是联想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他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他既不能学习,又不能劳动,甚至不能形成最简单的熟练。正是在记忆的基础上,人们才把一生经历和感觉在瞬间的审美活动中回忆出来,让人对对象兴味盎然。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中度过。因此,他们的经验从哪儿来?那就是靠多看课外优美作品,多积累所学课文的内容及技巧,摘抄优美语句,汇编优美文章。只有多记忆,才会使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当然,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以记忆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不仅要求背诵的课文必须背诵,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背诵课外的一些好文章,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这样有了积累,才能把过去的经验复活起来。

所谓“处处寻经过,有处特依依”,就是“经过”的地方,都能激起感发“依依”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我让学生充分调动记忆,发挥联想,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整合成一幅图画,然后,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写成一段300字左右的思乡文章。教师加以点拨:枯藤是什么形状、颜色,老树又是如何,昏鸦呢?“古道”“西风”“瘦马”,这些令人感伤的物象,构成了一幅凄美、忧伤的思乡图,从而表达诗人惆怅、凄凉、忧伤的思乡之情。又如,在教学《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人正是由赤壁联想当年周郎的风采业绩。让学生联想到当年赤壁大战的壮烈。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联想能力。要培养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对于这些较为空洞的枯燥的知识,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现成的例子来加以提高。如教学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让学生明白这是作者今日看到长满野草的荒凉,冷落的乌衣巷,联想到昔日王谢族当年的繁华,抒发自己对世事多变迁的感慨,从而向统治者提出警示。这是接近联想。在教学《阿Q正传》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阿Q忌讳“光”“亮”,那是因为他头上有癞疮疤。又如在教学《海燕》时,海燕象征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无产阶级战士。正是由于海燕在暴风雪到来之前,所表现出来的迎风破浪,不惧寒冷,高傲飞翔,象无产阶级在黑暗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无惧统治者的残酷压迫、黑暗统治,勇于斗争等相似,才引起作者共鸣,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受到了美的教育。除了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能力的培养之外,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对比联想的能力培养。对比联想就是有某一事物触发与对另一种性质、状况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联想。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作这样的联想,才能提高联想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启发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学生自然能找到,两段景物的描写的对比:“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琅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墙倾辑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欧翔集,锦鳞泳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着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极有力地表现了“迁客骚人”或悲或喜,因己而悲,因己而喜。从中体会意境之美。正是由于对比联想能力的提高,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美。“万物皆有托,孤立无依依”,陶潜由万物的“有托”联想到孤立的“无依”,通过对比联想,对立景物可以充分呈现出来。

关于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理解力的培养,将在以后教学中进一步实践。

总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感受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才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并体会作品中的各种美,才能使学生观察生活、社会、自然,从而提高自己表达情感的能力。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