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正确处理复习过程的几个关系
        ★★★
【字体:
正确处理复习过程的几个关系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9
    

北京二中 钮晓桦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始终坚持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即:应使复习成为学生学习上升的起点和深化的起点,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既要有知识的提高,也要有观点、方法的提高以及能力的提高。复习更应该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下面就“八个关系”谈一些想法。
  一、阶段复习与总复习的关系
  阶段复习和总复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阶段复习是正确有效组织总复习的很重要的部分。那种不扎扎实实搞好章节、单元复习,而是拼命赶进度,准备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总复习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存在“夹生饭”,也必然会发现学生在总复习时知识的掌握到处都是“漏洞”,无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也即无法在温习旧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必须明确,复习不是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重复一遍,复习和重复之间不能划等号。不能通过多次的重复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复习要含有新的因素,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消化知识,使之综合化、结构化,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因此老师要经常系统地做好阶段复习,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章章清、节节清。要讲究“扎实”,尽量不出现遗留问题,复习要有新意,做到: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达到先温故,后联想,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先求同,后求异,求同、求异协调发展;先理解,后创新,从再现引向创造。
  二、“精”与“博”的关系
  精:即对知识的重、难点,对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方法要精讲,要讲详细、讲深入、讲透彻,做到三个“点”上下功夫。①讲在知识的引发点上,这是基础。②讲在知识的衔接点上,这是关键。③讲在知识的疑难点上,这是突破口。对这部分内容,也要舍得花时间,真正达到理解:正确、全面、深刻;应用:迅速、准确、熟练。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绝不是“少”的概念。复习要充分利用“精讲”的效果,以重点带非重点,把非重点的内容溶化在重点内容的“精讲”之中,要以“精”促“博”。“精”的关键在“准”,而“准”的关键则在老师的备课,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反对课上满堂灌,面面俱到,多次重复,平均使用力量。“博”不在于多讲,它是“精”的升华,更多地在于学生对“精”的理解,从中悟出很多东西而达到“博”,不是说的越全,越多就越好,这样会反而把学生的症结给掩盖住。
  三、讲、练、评的关系
  有了“精讲”还要有“精练”。而且要重点练,练扎实,练到足够的深、广度。但练不是越多越好,也要有一个“精”,不能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也不能使老师把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作业堆的批改中,所以就须选择必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要求所有让学生练的题目老师都亲自选编并亲自做一遍,对每份练习要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做到心中有数。“讲”不与“练”结合,不能充分发挥讲的效果,“练”不与“讲”结合,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技能。若只“练”不“评”则不利于学生复习质量的反馈和复习的及时调整,应强调三者的有机结合。摆正三者的关系,评讲学生的练习要求做到:①帮助学生总结、交流经验,树立样板,鼓励学生学有创见。②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特别要认真分析普遍性错误产生的原因,把错误的观点、方法消灭在刚产生的时候。③归纳、概括练习题的基本类型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④恰当引申、把所掌握的思路、方法用于新情况,把类似的问题加以对比,提高认识,以期能触类旁通。要纠正大量、盲目、重复的练习,做完只核对答案的做法。
  四、“基础”与“拔高”的关系:
  中高考的复习要肯在基础上下功夫,要讲基础内容,也要练基础内容,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基础不好,拔高无益。近几年中高考虽然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考查基础知识仍占大部分,所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决定着中高考的成败,这是一个认识问题,必须清楚。对重点学校学生的教学,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不能认为,学生素质好、能力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会有问题,恰恰相反,越是这样的学生越容易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中高考也往往是越简单的题目越容易出错,每次考试,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暴露的是最充分最突出的。说明双基教学不是没有问题,因此复习绝不能轻视基础的问题,对基础的问题理解得清楚、深入才便于“拔高”,否则“拔高”便架空了,脱离了基础去“拔高”,甚至一味追求难题,很可能造成难的没有学会,基本的又不扎实,结果两败俱伤。应把狠抓基础放在首位。而“拔高”也不能偏高、偏难,超出学生的认识能力、接受能力,而应本着“伸伸手能够着”的原则,重在能力上、方法上的“拔高”,使学生能居高临下地处理问题。
  五、课本与参考资料的关系
  课本,既是教学之本,也是复习之据。中、高考多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重视基础内容的复习和以教材为主应该是等同的。要纠正学生将课本束之高阁,而一头扎进参考资料堆之中。老师也要摆正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对课本进行“精练”、“活用”、“深化”的处理。对课本的“精炼”就是要从庞杂的知识系统中把主要内容“精炼”出来。如归纳出几个知识点、几个概念、几个关系、处理问题的几种方法等等。对课本的“活用”就是要突破课本章节的限制,疏通课本前后联系,并适当进行综合。对课本的“深化”就是要充分挖掘课本的内容,体现出基础内容也有深度。例如: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要深入挖掘,注意这些题的典型性、针对性以对解题基本方法的示范作用。不能认为这些题“太浅”没有什么可讲的,而更热衷于课外补充题。对学生如何看书也要给予具体指导,这也是自学能力的一种培养。对于复习资料应该让学生明确它是为学好和巩固课本知识服务的,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课本为导向和基础,用复习资料拓展知识的思路,不能本末倒置。要把教材和复习资料统一在知识结构上。对学生选用复习资料老师也要给予指导,注意适用性,以免把复习引人歧途。教师占有资料要多,而学生使用资料要少。各科老师要经过自己的研究、积累、实践形成一套全面、正确、有水平、有特色的复习资料配合使用,并做为一笔集体的财富,年年有完善,年年有提高。
  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中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而且也越来越全面,既抓基础又抓能力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复习时,仅有“大而全”的知识量是不够的,关键是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否则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复习过的题目做起来就顺手,没做过的题型或问题就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能力。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而且两者应该并驾齐驱,同步增长。如自学的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式来培养、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注重“思路”教学,教师应该把自己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看到教师如何分析、如何判断、如何推理、如何选择方法,思维受阻时,又怎样转换思维角度排除障碍。克服那种让学生熟悉并记住各种题型解法,以便考试时遇到同种类型题目时“对号入座”。这实质上是通过大量的机械记忆,把处于较高认知水平的“运用”降低为较低认知水平的“记忆”,没有真正的运用,反而使学生能力萎缩,题目千变万化,靠记是不行的,必须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能力。因此必须把能力培养落实在我们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
  七、传播知识与教给方法的关系
  中高考复习,对学生来说:复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讲究老师教法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学法。学生往往复习不得法,“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注意各科的特点,不讲规律,不分主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的同学天天在复习,却又天天在重复错误,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对此教师要给予明确的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也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复习方法的交流,取长补短。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地位。对学生在复习时存在的种种思维障碍要认真给予诊断,及时予以排除。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一点很重要。例如:“①思维的片面性,总是单方面的而不是全面的发散的理解问题。②思维定势,常先入为主,形成知识的负迁移,阻碍对新知识的理解,不论什么问题总爱“套用”。③思维的离散性,对知识的理解是孤立的、间断的,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和记忆,忽视其来龙去脉,常常是顾此失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④思维的无序性,思路混乱,繁杂无序,拿到题目就乱套公式。⑤思维的干扰性,缺乏对问题的正确辨析,易受情景干扰,这些思维障碍常常发生在学生身上,影响着复习的质量和效率,老师在复习时应该采用找特点、抓规律、抓比较、抓归纳、立方法,从典型问题入手,专题展开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从“朦胧”到“清晰”,从“有阻”到“畅通”。另外,在学生的听、说、读、写、算的过程中,要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规范化的角度严格要求学生,从中高考试题的解答来看,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为答题不规范而扣分的现象还很多,需要老师在复习中要一字一句,一笔一画,一步一步,一板一眼地严格训练学生,要求学生。
  八、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情绪、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补偿。智力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对认识过程起着推动、维持和调节作用,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我们会经常看到:有的学生智力水平中等,但有强烈的求知欲,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因而对他们智力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相反,有的学生智力水平较好,但不思进取,不肯吃苦,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此,我们提出在复习中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科学家热爱真理的献身精神,攻克困难的顽强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秀品德来教育学生。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自己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勤奋工作、不断进取的精神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稳定的非智力心理因素。特别是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更需要强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肯定他的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此文是1997年在东城区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