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字体: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9
新生中学  曹必胜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是试图用抽象、刻板的语言,即用“条款化的语言”来描述具有形象生动的、审美载体的文学语言。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语言描述需 2.8 秒,线条图画需 1.5 秒,黑白照片需 1.2 秒,彩色照片 0.9 秒,而直接观看物体的原状则只需 0.4 秒。这几组数据清楚地表明,人的感官越接近实物的原状,接收信号所花的时间就越少,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就越快,也就是说表象信号易于接受。
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表象信号,辅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②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③可以动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语言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识记所学的感性材料;④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言语操练和开展课外讨论活动;⑤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全面补充语文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二、多媒体应用的原则
无论是现代教学媒体,还是传统教学媒体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难以克服的短处,这就需要在多种媒体组合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恰当组合,特别是电教媒体的采用,不能搞形式主义,所采用的电教媒体,应是整体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结合。
1.整体性原则
开发和利用电教软件必须依据系统论与整体教学的原则,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必须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服务。
2.科学性原则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开发和利用教学软件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要防止只注意趣味性而忽视了科学性和思想性。
3.艺术性原则
使用电教手段,应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以艺术增加教学的感染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强化教学效果。
4.技术性原则
每个电教媒体力求做到:(1)图像清晰明亮,使全班学生在各个位置都能看得清楚;(2)声音清楚,语言简练而生动,与画面配合协调;(3)配制的乐曲适宜平缓,旋律节奏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4)电教媒体的使用要适当适量:“多媒体”中的“多”的含义是:多层次的手段选择,多思维的运筹规划,多功能的协同高效,多媒体的优化组合。
三、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多媒体提供的现象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间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一)巧用电教媒体,诱发情感体验
1.借助音乐,引发情感共鸣
  鲁迅的《故乡》,融合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感情,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离开故乡的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在讲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欣赏一支歌——《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归来把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神摇于故乡时,教师顺势导情:“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良药,很少回到故乡,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阔别故乡二十年后,但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也变得面目全非。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一年后写下了经过艺术加工的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
2.显示画面,撞击情感火花
  语文课不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且有发挥这种功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般来说,入选为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典范文章,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
要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可通过显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撞击出情感的火花。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教师出示画面,向学生显示朝鲜战场上美机狂轰滥炸的惨烈情景,再加上老师的适当讲解,学生们无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切齿仇恨,对志愿军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毛岸英的牺牲表示深切的哀痛,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一情感体验,无疑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
3.播放录音,丰富情感世界
  人的情感的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常用录音来创设情境。用录音教材指导朗读,以读代讲,能够让学生浮想联翩,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看课文,集中听配乐朗读,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充沛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鸡犬相闻、人们怡然自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沉浸在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心灵得到净化。
(二)妙用电教媒体,剖析重点难点
1.借助幻灯,点明文章题旨
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幻灯片或投影胶片、实物投影等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将与课文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呈现于学生面前,即可以收到理解全文主题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卖炭翁》一课,可以用PowerPoint制成四幅幻灯片: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尘灰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伛偻着身子蹲在泥中牛旁卖炭;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瞪着白眼呆呆地看着。上课时先让学生看投影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中心意思,然后进入课文朗读、赏析教学过程。
2.利用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优美,质量坚固,工艺精巧,就要分析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制作特征。但是学生,甚至教师连石拱桥见也没见过,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课本上虽有一幅插图,却无法与其他拱桥比较,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于是巧妙借用《中国石拱桥》的CAI课件,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有名的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溶画文于一体,此外还附加一些思考题。学生们一边听着缓慢的、充满感情的解说,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比较、分析等过程,学生们终于得出结论:中国的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中国人民是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性的人民。
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门”“开”“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又如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般的直观教学媒体如简笔画、投影片等都难以解决师生都对太空知识生疏的难题,但采用电视教学片这一媒体,可使学生在画面的引导下,对恒星、亮(暗)星云、银河系、外星系等有了明确的认识。这样,课文难点迎刃而解,并且能激起学生对太空的强烈兴趣。
(三)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写作兴趣
1.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因生活而充满生机和活力。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字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远离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和时代气息。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
如在植树节指导学生写作《植树》的过程中,可以作如下设计:在优美动听的《春天的旋律》音乐声中,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朱自清《春》一文的录音和画面,课堂上听到了“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气息,。当学生身心置于自然之春的意境时,接着向学生播放一组男女老少植树忙的情景,把一幅幅声音、图像、颜色交融,人与自然内和谐一体的阳春植树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它们身临其境,心听其声,唤醒起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栽种心中一片绿的行动。于是,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只听得“唰唰唰”的创作心声。
2.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能够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并能以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便根据多媒体中展示的内容再补充独有的想象世界。如教师在教读《皇帝的新装》《渔夫的故事》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便可引导他们结合课后练习张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并表演出更加丰富更加精彩的“课本连续剧”。
3.运用多媒体开辟学生的思维通道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眼手耳脑多方位调动,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语言信息、音乐图像创设特定情境,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所以,多媒体设计的情景即“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参与体悟、语言描述、想象创造”,能激发学生的思想解放,使思维的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4.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都具有审美感受能力,更何况百当代中学生。教师教读一首古词、新诗、元曲,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只有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用美术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同时诗中豪迈、惆怅的情调,也能以此一一抒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电教媒体,才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效感受和吸收课文的语言,从而优化课堂语文教学。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问题
1.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以电教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服务,所以,在策划一个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确定教师的施教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选择使用不同的电教手段。
2.目标分解
     在整体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中,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对具体的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一个个步骤,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设计达标训练。
    3.双向反馈
     教与学是一系列的双边活动,教师应把握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切忌把课堂上成教师忙于进行电教多媒体的演示课、展览课;加之,由于电教的密度大、节奏快,教师就要注意可接受性原则,要保证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语境中学习语文,自觉进行视、听、说、读、写的练习。
五、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的效果
多媒体优化对初中课堂语文教学有如下两方面的作用:
1、能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多媒体应用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种全方位展示着的语文教师气质的美,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
2、能开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生素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势,它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而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的运用,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引导思维发散、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书目
1.国家教委电教  同绢译:《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2.陈海东《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和教学现代化的影响》《多媒体世界》
1996年第五期
3.《多媒体应用利弊谈》《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2期62页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