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中
 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语言教学贯穿于听说读写教学,语言水平决定语文水平;母语是青少年生存、发展的交际工具,是身心发展的思维工具;语言负载民族传统文化,是青少年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之一。所以1963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首先规定“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确立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不理想,效率不高,其瓶颈是语言教学效率不高。如果给语言教学确立一个恰当的支点,就能让中学语文教学有效地转动起来。笔者自1985年以来先后参与国家教委的中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参与语文教材的编写、研究工作,参与北京市文教“八五”“九五”语言教学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积累了一些想法。这里试图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抛砖引玉。
一、中学语言教学的教学目的
根据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学语言教学目的可以这样规定:
学习语言的基础知识,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养成实用语感。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能够理解一般文章语言和口语的准确性、严密性,能够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能够鉴赏文学语言的生动和优美;具有写作和说话的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能力。养成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素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分解式语言教学体系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规定了语言教学的基础知识,如汉字、语汇、语法、修辞等知识,然而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语言能力,没有明确规定高中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规定的基础知识都是语言学各分支的分解的知识,如语法知识有词类、短语、单句成分及分析、复句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下面构建分解式的语言教学体系。初中、高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体系(表一)
语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规则
初  2.标点符号用法
    3.汉字构造(以形声字为主)
一  4.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5.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
    6.语素、词、短语
    7.比喻、借代、拟人、夸张
    8.积累词语和选用词语(一)
  
    9.辨析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10.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语义(一)
初  11.句子成分和结构分析
    12.变换句式
    13.对偶、排比、反复、对比
二  14.修改语病和锤炼词句(一)
    15.规范、简明、连贯、得体(一)
    16.复句和关联词语
    17.分析二重复句
    18.委婉、反语、反问、设问
    19.掌握词句的表达效果(一)
    20.语言和思维(一)
    21.语言的文明和优美(一)
    22.名言警言(一)
                   语言基础知识
    1.语言运用和语境
    2.积累词语和选用词语(二)
高  3.分析长单句和二、三重复句
    4.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语义(二)
一  5.语言和思维(二)
  
    6.分析句群(句与句之间)
高  7.掌握词句的表达效果(二)
    8.掌握语体特点
二  9.领悟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和含蓄性
    10.规范、简明、连贯、得体(二)
  
    11.修改语病和锤炼词句(二)
高  12.语言的文明和优美(二)
    13.汉语和民族文化
三  14.名言警句(二)
  
    初中、高中语言基本能力教学体系(表二)
                                /1.用普通话听读字、句、段的能
                     /识记能力│   力
                    │          \2.感受、积累语言材料的能力
                    │          /3.理解语句的结构和显性语义的
                    │         │   能力
                    │         │*4.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隐含语义
                    │         │   的能力
                    │理解能力 │*5.理解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吸收  │         │ 6.理解语体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能力  │         │*7.领悟文学语言的形象和含蓄性
            │(听读)│         │   的能力
            │      │         \*8.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的能力
            │      │         / 9.由此语言材料联想彼语言材料
            │      │联想能力│    的能力
            │      │        │*10.由语句的显性语义联想相关的
            │      │         \   隐含语义的能力
            │      │选择能力 /11.选择关键性的词语句段的能力
            │      │         \12.选择精彩的语言片段的能力
            │      │         /13.评价一般文章语言优劣的能力
            │       \评价能力\*14.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语言基本能力
            │                 /15.理解并运用普通话和规范汉
            │       /理解能力│    字的能力
            │      │         │ 16.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的能力
            │      │          \17.根据语境选用词语的能力
            │      │          /*18.根据表达目的选用语体的能
            │      │ 选择能力│     力
            │      │         │ *19.选用规范、简明、连贯、得
            │表达  │          \    体的语言的能力
            │能力  │          / 20.根据表达目的联想相关的语
            \(说写)│ 联想能力│     言材料的能力
                    │         │ *21.借用联想,选用词句表达隐
                    │          \    含语义的能力
                    │          /*22.修改词语句段的能力
                    │ 评价能力 │*23.评析自己作品语言优劣的能
                    │           \   力
                    │          /*24.根据语境选用超常词句取得
                    │ 创造能力 │    特定效果的能力
                     \          \25.平常词语艺术化的能力
    “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和语言运用的基本方法(表三)
              初中要求
    1.常用字词读音准确, 不误读
规  2.常用字词书写规范, 不写错别字
范  3.使用规范词语, 不生造词语
    4.组词造句基本符合语法常规
  
    1.中心意思明确, 不节外生枝
简  2.词句简要, 不堆砌词句
明  3.词句准确, 不费解
    4.语段有条理, 不杂乱
  
    1.话题明确、不跳跃
连  2.层次清楚, 不混乱
贯  3.句序合理, 不颠倒
    4.理清表达顺序, 不繁杂
  
    1.适合上下文、前后语
    2.适合交际目的
得  3.适合对象
体  4.适合场合
    5.适合字面语义和隐含语义
              高中要求
    1.字音准确, 能纠正误读、误注
规  2.字形规范, 能纠正错别字
范  3.自觉使用规范词语
    4.组词造句符合语法常规
  
    1.中心意思明确, 不节外生枝
简  2.词句简要, 不堆砌词句
明  3.词句结构清晰, 不杂糅
    4.语篇有条理, 不杂乱
  
    1.话题明确, 层次清楚
连  2.合理使用关联词语, 关系明确
贯  3.转折明确, 前呼后应
    4.理清表达顺序, 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