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
【字体: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作者:杨志林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1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建水九中   杨志林

摘要 

教育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美的教育。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更显得重要。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积极地投入学习,轻松的度过学习生涯,从而形成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语文教学,其美的特点又显得格外突出,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审美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从作者简介中渗透

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有其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不同时代的作者,寄寓着不同时代的思想、不同的目标追求。在了解作者的思想、目标追求和创作背景时,学生便会被其精神所感动,从而树立起心中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清晰的看到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什么的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该学什么,该恨什么。例如,在学习每篇文章之前,我们都要对作者作点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过程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学生听后就会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屈原、文天祥、岳飞、陆游、辛弃疾等英雄的爱国雄心;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范仲淹、龚自珍等人物的忧国忧民;徐霞客、李四光、沈括、竺可桢等人士的科学精神;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奋发图强的壮举。这些审美感悟大都是从学习文章之前的作者简介中获得的,它将激励学生刻苦发奋,报效祖国。

二、从品读课文中渗透

叶圣陶先生曾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就是强调通过对声音节奏之美的感觉,设身处地,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界。由此得知,朗读作品时诱导学生产生同步联想,是激发审美情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进行审美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例如品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颤与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以显示韩麦尔哽噎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连串动作,读时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增强,“法兰西万岁”两字要一字一顿,铿锵呼读,以表达韩麦尔激越高亢的爱国热忱。最后一小节,“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须读得轻缓,末句可按三个音步断开,每一音步有气无力地细声拖读,以传达韩麦尔先生力不能支、口不忍言的手势含义。

学生在品读课文中进入角色,就会从韩麦尔先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受到深刻陶冶,从小说结尾这种凄怆美、悲壮美中受到强烈感染。

三、从思想内容教学中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美”的思想内容。都寄寓着一种审美情感。在教学中应尽量启发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获得审美的感悟。一篇篇文情并茂的课文,正是我们渗透审美教育的契机,要抓住这个契机,了解汉魏作品悲壮风骨、唐宋家国诗章、婉怨元曲杂剧、透彻明清长篇,其间蕴满了楼台玉宇、竹篙毛塘的韵姿、扬唱国破家亡的凉乐,学生了解后,感受别样;那连天碧荷、香山绿叶、庐山飞泉、三峡急流,那故都的秋色、松林的涛声、天山的绿影都在心灵上感悟和受到美的熏陶,陶冶着人的性灵。这种基本的心灵感悟和美的熏陶,也就是审美教育。说得具体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文章思想、挖掘文章的审美因素,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例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以讽刺的笔触,着意绘制了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的宫廷丑图。这群丑类演了一场再丑不过的人间丑剧,其实,骗子在作品中只不过是作家借以揭露鞭挞的媒介。他们的骗局之所以能够实现,全因看到那个社会的黑暗,这种揭露和讽刺使学生对这种丑恶和黑暗产生厌恨之情,从而对美好和崇高更加向往。文章正是通过否定丑的形式来肯定美,以间接达到唤起学生心灵的感悟。再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描写莲花的外形、芬芳的气质,也对它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逼真逼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仰慕之情。很显然,这和一般封建士大夫消闲遣兴的赏玩是迥然不同的。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崇高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在污浊社会中能保持高洁情操、志同道合的君子的敬仰,对趋附权贵、追逐名利的小人的厌恶和鄙弃。一个封建士大夫力求“出淤泥而不染”,本来就难能可贵,何况把自己的这种美学理想大胆地生动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给人以鼓舞力量和美感享受呢!

学生自然而然认同了作者的观点,滋生出强烈的喜爱之情,从而进入了理想的艺术境界。

四、从作文教学中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作文训练,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例如布置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起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布置写家庭生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发现亲情的美,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布置写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辨别哪些是美,哪些是丑,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其实,学生构思作文的过程,就是认识美、发现美的过程,通过用文字抒写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布置写《升旗随想》,学生便会由升旗联想到开国大典时难忘的一暮,以及多少烈士为求自由、求得民族解放,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面旗帜,从而深深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唤起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对侵略者的痛恨,感受到美的教育。再如布置写《妈妈的白发》等一类的作文,又可使学生回忆起妈妈的辛劳,为了后代的幸福而面朝黄土背朝天劳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从心底感激妈妈,不忘妈妈的养育之恩,深深地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亲情。

总之,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可渗透,只要语文教师多思考、多准备,并且有意识地进行引导,都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