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
【字体: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作者:郑闯    文摘来源:西渚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31
 

    蔡澄清先生在他创导的点拨教学理论中说:“一个高明的教师,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做一个巧妙的暗示,就能使学生在一片黑暗中悟出光明,豁然开朗;只要在方法上略加指点,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自动腾飞。”“教学是一种艺术,点拨更是一种艺术。”点拨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课堂提问是点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运用点拨艺术,要看准时机,把握火候,瞄准方向,切合学生实际,做到恰到好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攻克疑难,逾越障碍,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说明课堂提问的点拨艺术。

一、    点拨由易而难——逐步提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提问时,要在安排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点拨,应由易而难,步步设置,逐步提高,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所设置的难度“爬坡”。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可以设计四个台阶式问题,来点拨各层次学生的思维,形成提高的坡度。首先问学生,谁了解黄河,并要求向其他学生介绍黄河的知识。同学们七嘴八舌,把自己在历史、地理中学到的和在电视上看到的以及听闻到的相关知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问,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是怎样的。这时,有的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所在,教师在这里就可以帮助学生拨疑难,排障碍,点拨分析“望”字所统领的这一节可分为两层,进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然后请同学看课题“黄河颂”,问文章“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颂”的语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阅读全文,提高阅读效率。最后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结尾部分的三个“啊,黄河!”体会文章的主题。由于同学们对前一个问题已理解透彻,所以这个问题虽有一定难度,但也能顺势解答了。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艺术地、科学地由易而难的点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    点拨由表入里——逐层深入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文章逼真地描绘了社会细胞——一所学校发生的悲剧性故事,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的事实。由于这一题材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相差较大,教学这一课时,应采取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层深入的点拨提问方法,从个别到一般,层层解剖,环环相扣。先介绍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洛林和阿尔萨斯的史实,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再让学生看文题“最后一课”,体会贯穿全文的情感。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出——沉重。是的,亡了国当了奴隶的法国人民,不仅失去了土地,就连自己的语言也要被德语替代,这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悲痛的事啊!法国人民自发的来上这最后一课,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认真,从未有过的专心!在这个基础上再上升一个台阶,即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这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三小节,特别是“法兰西万岁”几个字,然后略加点拨,教会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于是学生认识到文章表面是写在最后一课上发生的一些悲剧性的故事,而实质上是为了表现亡了国当了奴隶的法国人民,在国破家亡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问过程中,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循循诱导,很好地注意提问的深度,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而品尝到亲自摘取知识之果的快乐,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点拨投石激浪——逐渐扩大

蔡澄清先生说“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往往就会浮想联翩,进入一个别有洞天的知识世界。”教师提问时,问题要一个接一个的逐步扩大,要与学生的思维和谐地统一起来,让他们不停地思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地展开。

教学《子罕弗受玉》(《古诗文一点通》第30篇,P60)一文有这样一句: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讲到这里,我巧设“子以何为宝”这样一个问题,把书上的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延伸了知识的外延,大家七言八语,各抒己见,归纳以下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以金钱为宝(43人),以学习为宝(6人),以理想、事业为宝(1人),以父母为宝(1人)。以金钱为宝的占总人数的84.3%,这个结果实在出乎意料。这时,我及时把握住时机,引导、组织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设置新的疑问:“有没有比金钱更重要的呢?”这一“点”,如同投石激浪一样,立即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展开、扩大,他们有的认为生命重要,因为没有生命一切都是妄谈;有的认为理想重要,因为没有的理想的人生是不完善的人生;有的认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更重要,因为,内在的美比什么都好……通过这一“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提问是教师有目的的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思维的一种方式,它是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控制手段。提问中的点拨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只有掌握了灵活的多变的艺术,才能解惑释疑,拓展思维,迁移能力;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感情,增强学生兴趣,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A Disk网络硬盘